期刊-2010-10

陈春雷慎思笃行 领路中国教育信息化

本刊记者陈钰

2010年10月01日

陈春雷(左)与侯祥麟院士讨论工作

陈春雷(左)与侯祥麟院士讨论工作


        他是北京市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全国优秀教师、北京市有突出贡献专家,北京市特级教师,享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他发表与出版的多篇学术论文和多部教学著作,促进了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他在教学过程中实践以信息手段推动教学改革,得到广泛好评。
        他自主开发的教学软件获优秀教学研究成果奖,并多次在国际交流中得到美、加、日等国教育专家的认可和推崇。
        有人说,他是中国教育信息化和教学改革的先行者,而他说,自己只是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
        他,就是清华同方知好乐教育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课件设计总监陈春雷。

        半生教育 慎思笃行

        陈春雷自1953年参加教育工作,始终坚持以实验为基础进行教学方法研究,尤其注重把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早在上世纪50年代,他就利用课余时间研制出了“稀薄气体放电演示”、“纵波演示仪”等演示实验设备。
        多年教学经验的积累与实践研究使他在1980年代就提出了“教育教学过程是特殊的信息传输与处理过程”、“信息手段的发展必定会引起教学过程的变革”等前瞻性的观点。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应用与普及,中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逐步推进教育信息化,在教育过程中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信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而陈春雷从1984年起就开始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的研究开发、应用推广工作。他以计算机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为例,提出将传统的以实验为基础的教学方法与现代计算机科学模拟相结合,使物理教学形象化,实现优势互补。
        1985年,陈春雷在“全国第一届新技术应用展览会”上展出教学软件,并开始在多个专业报刊上发表计算机辅助教学相关论文,阐述自己对教育信息化和教学改革的思考。
        1990年代,他自主研发了用于Apple-Ⅱ、CEC-1机型的物理教学软件系列和用于386VGA以上机型的初高中物理、数学、化学系列教学软件。
        而后,陈春雷先后出版《计算机在教学中的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45例》,以自主开发的教学软件和不同学科的相关案例推进教学方式改革,促进教育信息化进程。
        这一系列的举动,将陈春雷的半生教育历程串起,慎思笃行,执着前进,使他成为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先行者。

        因材施教 先行于人

        陈春雷认为,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的特点和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在对数字信息高速处理基础上,利用彩色显示屏连续动态输出,利于调动学生感官整体联动,培养学习兴趣;在逻辑信息高速处理基础上的交互性和智能化,使得教学方式人性化,利于因材施教;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和对数字化信息的高速传输和整合,利于不同资源的优化管理,合理分配;将计算机网络通过传感器和各种设备与实验观测手段结合,利于将信息表现方式多元化,便于学生学习利用,并有效获得反馈信息。
        陈春雷的一系列教学软件不仅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在国际交流过程中也得到了相关专家的认可。1986年,日本专家看到陈春雷自主研发的软件时说:“这样优秀的软件,日本还没有。”1989年,他在加拿大得到教育专家“You are the head of us”的赞誉。1992年,日本大阪大学计算机系主任看到陈春雷的教学软件后表示,自己在最新设备上开发的新软件水平不够。
        近年随着计算机的飞速发展,国家信息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逐步加深,确立了教育信息化对提高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意义。而今,现代信息技术已在教学工作中普遍应用,并呈现出更多的发展和应用空间。
        自2000年以来,陈春雷就职于清华同方知好乐教育研究院,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和课件设计总监,参与对教师和软件开发人员的培训和教育资源建设等工作,执着前行的脚步始终不曾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