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冯昭
2024年11月17日
随着社会治理理念的创新发展和社会治理体系的逐步完善,地方性基金会作为社会组织的主要组织类型,广泛参与到全国各地的社会治理当中,成为科学普及推广不可或缺的一环。
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四川省科技公益发展基金会,其前身为四川省科技扶贫基金会。该基金会聚焦欠发达地区,推广科普教育,自2010年成立以来,累计筹款2亿元,受益人次达100余万,先后获评“全国先进社会组织”称号,第四届四川慈善奖“最具影响力慈善组织”,第五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四川省赛金奖、全国铜奖,得到党政部门和社会广泛好评。
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社会力量,近年来四川省科技公益发展基金会利用“互联网+公益”,强化线上项目众筹、线下资源服务,着力打造公益品牌,将实现共同富裕的美好愿望转化成一个个惠及困难人口的实际行动。
卫生科普 筑梦孩子的清洁包
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四川省三个少数民族自治地区,因地处偏远、交通不便、语言不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很多居民由于难以负担清洁用品的消耗和使用,致使当地传染性疾病、流行性疾病发病率居高不下,同时,也严重影响了青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
四川省科技公益发展基金会项目组在调研中发现,在这些地区,部分居民存在人畜混居的情况,学生们的手黑乎乎的,几乎辨别不出原来的肤色;许多家庭由于负担不起清洁费用,学生长时间不洗漱、不洗澡,导致疾病滋生。就此,四川省科技公益发展基金会决定开展“筑梦孩子的清洁包”项目,通过发放爱心清洁包、培养个人卫生习惯,帮助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
为了保证每个孩子都能获得精准的帮助,四川省科技公益发展基金会与爱心工厂合作,定制生产了大容量爱心清洁包,保证单个清洁包可以装下包括肥皂、香皂、洗衣粉、牙刷、牙膏、润肤霜、护手霜、指甲剪、梳子、毛巾、洗发水在内,满足一学期用量的清洁用品。同时,在这些地区开展清洁卫生科普课程,为孩子们科普卫生健康知识,培育清洁卫生意识。
该项目自2016年立项以来,四川省科技公益发展基金会面向社会募款600余万元,开展调研300余次,举办集中发放活动100余次,先后在四川省甘孜州藏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泸州市、绵阳市、乐山市,甘肃省武威市,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丽江市等地的280余所学校发放清洁包近10万个,为300余所学校的学生开展清洁卫生课程。
项目组回访发现,受助学生的卫生健康意识有了明显提升,学生卫生状况得到极大改善。同时,驻村干部调研得知,学生除去在校期间会自发洗漱,假期也会将爱心清洁包带回家,从而辐射整个家庭注重卫生,因个人卫生导致生病的频率明显降低。
产业振兴 创建青年科技农场
助力乡村振兴,是四川省科技公益发展基金会利用科技创新,服务欠发达地区的另一个发展目标。
地处巴中革命老区的南江县方山村,因地势不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业难以发展。2017年,四川省科技公益发展基金会为帮助在地留守的困难户脱贫,与南江县政府部门及方山村合作社协商,在困难户原有土地上流转方山村闲置土地300余亩,启动“青年科技农场”产业扶贫项目。该项目以农户为主体,政府主导、科技支撑、社会参与,生产端以农业合作社为组织载体,技术端以农业专家为载体,在帮助困难农户实现增收的同时,满足消费者对安全、健康农产品的需求。
2017年11月,项目组聘请外出务工青年返乡治理农场,同时农场以“授人以渔”的方式,聘请当地困难户进入农场工作。与此同时,基金会则邀请农业专家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专家组根据本地气候特点、温度湿度、日照情况以及土质特点,在深入考察调研后,帮助选择引进了由吉塞拉六号培育的俄罗斯8号车厘子、俄罗斯1号车厘子及黄金维纳斯苹果、红富士苹果等树苗。在农业专家指导下,农场所有苗木均采取手植土培技术,每一株树苗的株距及土垄行距都经过了严密的计算,确保果树获得充足营养。
2017—2020年,“青年科技农场”陆续种植了200亩苹果树、100亩中药材及100亩车厘子树。经过三年努力,“青年科技农场”初见成效,随后,四川省科技公益发展基金会继续为方山村农户提供技术技能培训,邀请农业专家实时指导,带领方山村困难户对种植的苹果、中药材、车厘子等进行专项维护。
2023年,项目组联合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在农场铺设虫情监测、温湿度检测、灭虫灯、可视化平台等软硬件设备,并完成了农场产业路的修建,为农产品采集、运输提供便利。项目通过淘宝义卖、月捐赠送等方式扩大售卖渠道,带领110余户村民返乡就业,平均为每户家庭增收7000元。
“四川省科技公益发展基金会将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培育品牌产业、特色高效产业,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助力产业兴旺。”四川省科技公益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严星霖说。
追随时代脚步 创新募捐方式
为了扩大公益生态圈,四川省科技公益发展基金会自2016年以来,积极开展互联网公开募捐活动。目前,来自互联网平台的筹款占比达到70%以上。
为扩大“筑梦孩子的清洁包”等品牌项目影响力,四川省科技公益发展基金会还发起西南地区首个自主IP的公益徒步筹款活动——“筑梦小脚印”公益徒步活动。活动秉持“小脚印,大作为”的公益信念,让参与者以身体力行的方式,感受公益氛围。截至目前,该活动已成功举办三届,汇聚了80余万人的爱心。
为进一步使项目活动公开透明,四川省科技公益发展基金会还充分运用“传统媒体+新媒体”宣传手段,有机整合“线上+线下”宣传渠道。截至目前,新闻报道线上媒体浏览量超过5000万人次,新媒体账号、话题联动中国航天科工、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等各领域网络知名人士,累计阅读量达到10亿余次。
截至目前,四川省科技公益发展基金会已先后为西南地区、西北民族地区的数百余所学校发放爱心清洁包、科技包12万余个,开展科普课堂370余场。“我们坚信,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基金会负责人说,“未来,四川省科技公益发展基金会将进一步引入时代新元素,不断扩大品牌项目的影响力,通过科技创新、科学普及赋能欠发达地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