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2024-11

科创中国・人物

2024年11月16日

屏幕截图 2024-12-16 133137.png

近日,在捷克布拉格举行的全球国际循证峰会-国际指南协会年会上,第12届Najoua Mlika-Cabanne创新奖颁给了来自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的宋扬,她是首位获得该奖项的亚洲人。

该奖项为循证指南领域的唯一奖项,旨在表彰获奖者在指南方法学的创新,激励年轻学者快速成长为领域带头人,具有重大表彰意义。

宋扬现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助理教授,开展指南制订及指南改编(情景化)方法的优化及标准化工作,旨在通过国际证据和国内证据的巧妙结合和快速转化,确保中国指南达到国际循证指南质量标准,实现我国科学证据的国际影响力。此次获奖不仅是对宋扬个人成就的认可,更标志着亚洲在全球指南开发领域的地位日益重要。





屏幕截图 2024-12-16 133157.png

近日,来自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王承祥、黄杰在美国华盛顿举办的IEEE车载技术大会上,荣获2024年IEEE尼尔谢菲尔德最佳传播论文奖。

该获奖论文发表于2019年3月,是该奖项设立至今首篇全部作者和单位均来自中国的获奖论文。获奖论文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一种新型的三维空时频非平稳毫米波大规模天线高铁信道模型,考虑了大规模天线引发的空域非平稳、高铁快速移动引发的时域非平稳、毫米波引发的频域非平稳特性,研究了一系列重要的信道统计特性。该研究工作可为新一代高铁通信系统的设计与网络评估提供重要支撑。




屏幕截图 2024-12-16 135851.png

2024年欧莱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法国青年女科学家奖”于近日在法国科学院举行,主题为“世界需要科学,科学需要女性”,共评选出35位法国本土及海外地区、从事多种学科研究的青年科学家,其中包括来自中国的科研人员陈笑闻。

陈笑闻,目前在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下属的巴黎高等师范学院物理实验室担任博士后研究员,因研究通过统计物理模型更好地理解小鼠的社会行为而获此殊荣。

陈笑闻通过统计推断与统计物理方法,对包括生物神经系统与集群动物的社群行为等多个不同生物系统中的涌现现象、信息传播、自组织与控制,有广泛且深入的研究,为量化生物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在理论方面,她将广义主方程运用于相互作用系统的统计推断上,证明了在固定稳态分布的前提下调整动力学模型的可能性,并提供了实际操作方法,系统性地延伸了统计推断在生物物理及复杂系统研究中的应用范畴。





屏幕截图 2024-12-16 140739.png

近日,量子通信、测量与计算(QCMC)国际大会宣布,授予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教授段路明2024年度国际量子奖,以表彰其在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领域的卓越贡献,特别是其提出的用于长距离量子通信的DLCZ(Duan-Lukin-Cirac-Zoller)量子中继方案、 用于可扩展量子计算的Duan-Kimble方案和近期实现的包括300个离子量子比特的最大规模的离子量子模拟计算机。 

段路明长期从事量子计算与量子信息技术的研究,完成了量子信息领域系列开创性工作。2009年当选美国物理学会会士,领导国家“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中的离子量子计算方向研究项目,在《自然》《科学》《物理评论快报》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240余篇。202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屏幕截图 2024-12-16 140753.png

10月20日至23日,第19届国际生物聚合物大会(ISBP 2024)在马来西亚举行。在此次大会上,清华大学教授陈国强因“嗜盐菌合成生物学及其下一代工业生物技术生产PHA”的成果,荣获国际生物聚合大会工业奖。ISBP方面表示,陈国强与团队在PHA(聚羟基脂肪酸酯)的工业化进程中作出了多项创新性贡献。陈国强的科研生涯充满了探索与创新。他在学术生涯早期就认定PHA是未来绿色材料的方向,并坚定地走上了生物制造PHA的研发之路。在他的领导下,团队成功解决了PHA生产中的“染菌”问题,开发出了基于嗜盐菌合成生物学的下一代工业生物技术,这一技术具有开放式、高效率、低能耗和节约淡水资源,易于放大等优点,在多个企业得到放大验证,实现了生物制造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






屏幕截图 2024-12-16 140806.png

近日,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公布了2024年十大新兴化学技术,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王中林及其团队发明的摩擦纳米发电机技术入选其中。王中林被誉为“纳米发电机之父”,是纳米能源研究领域的奠基人。他发明了压电纳米发电机和摩擦纳米发电机,开拓了自驱动系统和蓝色能源的原创大领域,将纳米能源定义为“高熵能源”。他开创了压电电子学和压电光电子学两大学科,他发现的新物理效应引领了第三代半导体纳米材料的基础研究,使氧化锌纳米结构成为与碳纳米管和硅纳米线同等重要的一类材料研究体系。王中林曾获多项国际大奖,如埃尼奖(能源领域最高奖)、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奖励原创科技)、全球能源奖、引文桂冠奖等。此次入选化学领域“十大新兴技术”,足见TENG是项超越材料、物理、工程等领域,覆盖面非常广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