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2010-10

舒友林察看水稻生长情况
湖南省溆浦县是全国重点商品粮生产基地,2009年,该县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也是在这一年,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带领全国知名专家莅临溆浦,宣告国家“863计划”重大专项“强优势水稻杂交种的创制与应用”第一期攻关目标的顺利实现。2010年9月19日中央电视台“聚焦三农、秋收一线话秋粮”专题节目以“湖南溆浦超级稻攻关栽培示范基地丰收在望”进行了报道。一个县的粮食生产工作一再得到专家与领导的肯定,昭示的是科技进步,特别是杂交水稻为建设现代农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的重大贡献;更显示了农业人才,特别是基层农技推广工作者的辛勤劳动与奉献。这其中,就有2010年袁隆平农业科技奖获得者、溆浦县粮油作物工作站站长、县农技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舒友林的一份功劳。
27年来,因为敢于创新、重视科技、勤勤恳恳扎根农技推广第一线,为全县农业的发展,特别是为粮油生产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使得舒友林在溆浦县赢得了极佳的名声,荣誉也纷至沓来。他先后被评为怀化市“乡土科技拔尖人才”、全国贫困地区实施“温饱工程”先进个人、县级劳动模范,享受怀化市人民政府特殊津贴,2010年获袁隆平农业科技奖。他先后在国家级专业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8篇,获得湖南省科技进步奖3项,农业专利技术1项,部级农业丰收奖2项,市级科技进步、湖南省农业丰收奖9项。
现代农业增产增收,离不开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舒友林自1983年7月走上工作岗位后,一直工作在粮油作物生产的第一线,主持重大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促进了粮油作物结构调整和栽培技术的提高。他主持和参与主持的粮油作物栽培新技术达50多项,其中参与主持的“溆浦县油洋等37乡镇紧凑型杂交玉米新组合及综合高产栽培技术”获1999年度湖南省农业丰收三等奖;参与主持的“怀化市沅陵等三县20万亩旱地旱粮综合开发技术”获2000年度湖南省农业丰收二等奖……此外,舒友林在农业实用技术方面也有一些研究,他设计研制的新型实用专利—玉米双孔制钵器(专利号:ZL2006200510170),具有节省用种、提早播种、培育壮苗和节本增产的作用,深受玉米主产区农民群众的欢迎,并向周边地区推广。
为加快全县粮油作物品种的更新步伐,他不仅积极引进推广栽培新技术,而且在品种(组合)的引进示范上狠下功夫,特别是近20年来,负责全县粮油作物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推广工作期间,加强与国内科研院所的联系,积极引进粮油作物的前沿新品种(组合)在该县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据统计,他主持引进和参与引进的粮油作物新品种(组合)达150多个,示范推广面积150多万亩,其中在怀化市率先引进的优质稻新品种—金优117,与育种者合作,探索山区优质中稻栽培高产栽培技术,加快了该县优质稻的推广步伐。舒友林与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湖南奥谱隆作物育种工程研究所合作,在该县建立了150多亩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繁殖基地,不仅使基地农户达到早季亩产值超过2000元、晚稻亩产400公斤以上的效益,为当地农民找到了一条脱贫致富门路,同时也使溆浦县成为湖南省水稻两系不育系骨干繁殖基地,为超级稻大面积推广提供了亲本种源保证。
舒友林在负责全县超级稻项目实施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他作为全县超级稻“种三产四”丰产工程技术总负责人,长期深入基层进行技术培训、现场技术指导,三年来共举办技术人员培训5次,培训农技人员320多人次;深入乡村举办农民技术培训32次,培训农民2360多人次。2009年共办了12个千亩片、6个百亩攻关片和一个万亩片及超级稻攻关苗头组合的小面积示范,全县15.6万亩超级稻平均亩产623.5公斤,比全县“十五”平均亩产460.8公斤亩增产162.7公斤,增长35.3%,达到袁隆平院士提出的“种三产四”丰产工程的产量增幅,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抓好“三农”工作、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我国各级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舒友林正是把握了国家出台各项惠农政策、大力实施农业科技创新的大好时机,将农技推广工作做到了农村与农民最需要的地方,为农民脱贫致富带去了希望与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