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2024-09

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一脉相承 缔造未来

文/本刊记者 池文淑

2024年09月28日

屏幕截图 2024-10-28 105331.png屏幕截图 2024-10-28 105357.png


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坐落于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南路。中心是弘扬宋庆龄崇高精神,引领和服务青少年成长的国家级实验性、示范性平台,是中外青少年沟通了解、互动体验、交流合作、展示风采的开放性和实践性平台。

自2017年建成并对外开放以来,中心积极开展了为数众多的国内、国际科技文化交流活动,以独有的魅力、丰富的资源和深远的意义,成为无数青少年儿童追求知识、探索科学、实现梦想的重要场所。这里不单是科技知识的海洋,更是青少年精神成长的摇篮,它承载着培育时代新人的重任,也为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场馆体验稳步提升


据记载,于1986年建成开放的宋庆龄儿童科学技术馆,是老一辈革命家送给少年儿童的珍贵礼物。建筑为四叶风车造型的单体单层,面积约1500平方米。科技馆是改革开放初期首都第一家国家级少年儿童科技体验基地,曾在推动国际交往、促进两岸交流、提供科技体验、组织公益活动、开办特色课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9年,宋庆龄儿童科学技术馆成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宋庆龄儿童科学技术馆西南侧的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建筑高度46.9米,地上9层,地下2层,总建筑面积80000多平方米。建筑风格传递出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融入了现代设计元素,是一个充满科技氛围和人文关怀的空间。建筑于2017年荣获“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

中心主楼的二至四层为体验中心,分别设有创、蒙、粹三个空间,合计建筑面积约为14000平方米。

以“创空间”为例,其位于主楼二层,是面向5~18岁儿童、青少年打造的以“创· 玩”为主题的创新教育空间和跨学科综合实践基地。创空间从体验、探索、挑战三个层面逐步深入,通过体验式教育,开启儿童和青少年的科学探索大门。

体验区设置音乐、动画、机械、电子、机器人、太空、探案七大主题区,共计100多个体验展项,以体验展项为教具、学具和玩具,开展面向小学、初中、高中的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注重培养儿童和青少年的好奇心、想象力和创造力;探索区以培养儿童和青少年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造性心理品质为目标,打造系列科创类课程,涵盖探客教育、人工智能、思维训练等;挑战区通过开展创新性教育类的活动和竞赛,激发儿童和青少年创造创新灵感,展示儿童和青少年创造创新成果。

位于中心西北侧的儿童科学公园,作为户外实践探索空间,引领青少年持续走进自然、向自然学习,激发对自然的热爱情感和探索精神,培育可持续发展自然观。


发挥平台多功能优势  开展多样化教育与活动


据介绍,中心秉承宋庆龄“把最宝贵的东西给予儿童”的教育理念,以创新校外教育,传播优秀文化为目标,不断推动青少年情感交流、心灵沟通,致力于培养面向未来,具有创新创造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具备国际视野的新时代青少年。

在教育体系建设上,中心主张横纵交织共同作用,打造教育立体布局。在纵向上,结合不同年龄段成长特点,将青少年可持续发展教育划定为“素养启蒙:发现自我”“素养提升:发展自我”“素养拓展:展示自我”三大阶段,并探索建立“综合实践体验—兴趣素养培训—社团赛事交流”的青少年成长体系;在横向上,青少年可持续发展教育体系涵盖科技创新、文化素养、国际视野、运动健康、自然探索五大主题,每个主题内包含“启蒙—提升—拓展”三大阶段,与纵向布局相呼应。

在教育内容设置上,以提升青少年综合素养的科技创新课程为例,将最新科技发展成果,以青少年易于理解、乐于实践的方式进行教育转化,提升青少年对新兴技术的认知,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未来科学家为目标,开设了探客工坊、机器人、编程、天文主题、AI思维力、科技绘画等创新课程。

不仅有前沿的培训课程,为培养新时代科技型人才,搭建青少年科技交流示范平台,中心每年还举办“机器人嘉年华”系列主题活动。在2023年的活动中,共有145支队伍、400多名青少年参加,同场友好竞技,共享创新乐趣。

与此同时,为进一步落实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科教兴国”战略,以更务实的举措发挥特色优势,中心以“推动线上教育资源共享,助力教育均衡发展”为着力点,将自主研发的幼儿科学启蒙课程、探客工坊精品课程、非遗手工体验课程送入宁夏彭阳县,在做好优质教育成果转化和输出的同时,深度巩固双方合作成果。

中心还致力于打造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举办“感知中国·美美与共”国际青少年文化交流活动、Movers(中国)可持续发展青年训练营等,吸引来自全国和世界各地的青少年参与。这些活动不仅让青少年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和成果,还让他们结识了志同道合的朋友,拓展了视野和人际关系。

展望未来,中心将进一步完善场馆资源、丰富教育内容和提升服务质量,为青少年儿童成长成才创造良好条件,为培育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屏幕截图 2024-10-28 110524.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