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冯昭
2024年09月25日
漫漫地球史,悠悠沧桑变;亿万生物种,几多留人间?
在北京市西二环附近的中国古动物馆,陈列着包括从距今5亿多年前的鱼化石到巨型恐龙骨架,从距今2亿多年前的似哺乳动物到几万年前冰河期才灭绝的古兽等,从我国采集的46余万件标本中精选的1000多件脊椎动物化石精品,“亚洲最大的恐龙”马门溪龙、“中国第一龙”许氏禄丰龙、“世界最早具有角质喙的古鸟类”孔子鸟、被写入小学语文课本的“黄河象”均陈列其中。
漫步中国古动物馆,会让人在不觉中领悟到生物演化的玄奥,对大自然无穷的创造力惊叹不已。
依托近百年科考积淀
成立于1994年的中国古动物馆,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以下简称“中国科学院古脊椎所”)创建。中国科学院古脊椎所的创建历史,可以追溯到1929年4月成立的农矿部地质调查所新生代研究室。
农矿部地质调查所新生代研究室成立之初,就在北京市周口店龙骨山洞中发现了沉埋几十万年的北京猿人的头盖骨化石,为“从猿到人”学说提供了重要依据,在科学界引起轰动。新中国成立后,农矿部地质调查所新生代研究室归入中国科学院古生物研究所,改称“新生代与脊椎古生物研究组”,并于1957年更名为“古脊椎动物研究所”,首任所长为曾担任新生代研究室主任的中国古脊椎动物学奠基人、中国科学院院士杨钟健。
此后,经过几代人近百年的科学考察研究,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所发掘、整理出数十万件古脊椎动物的化石标本,中国古动物馆也由此应运而生。
“中国古动物馆是中国第一家以古生物化石为载体,系统普及古生物学、古生态学、古人类学及演化论知识的国家级自然科学类专题博物馆。通俗地讲,就是主要介绍古生物从鱼到人的演化历程。”中国古动物馆副馆长葛旭告诉本刊记者,在成立之初,中国古动物馆只是中国科学院古脊椎所内部一个摆放藏品、展品的标本馆,但是没想到后来参观的观众越来越多。
1994年12月,经国家文物局和中国科学院审批,中国古动物馆正式对公众开放。
讲述亿万年生命演化
中国古动物馆主要承担了三大功能:对外开放、对外展览和模型制作。外展方面,中国古动物馆曾到日本、英国、韩国、新加坡等地举办展览,但在新冠疫情暴发后被中断。与此同时,中国古动物馆还承担了国内一些自然类博物馆的展品提供、临时展览等服务,并通过常规的馆内展览、研学活动向公众普及古生物学知识。
按照脊椎动物演化序列,中国古动物馆分为古脊椎动物馆、人类演化馆两个展馆,古鱼形动物和古两栖动物、古爬行动物和古鸟类、古哺乳动物、古人类和旧石器等4个展厅。博物馆以时间为主线,从5.2亿年前澄江生物群发现的中国最早鱼类开始,依次讲述了古脊椎动物在漫长演化过程中发生的9个重要演化事件:脊椎的出现、颌的产生、登上陆地、演化出羊膜卵、飞向天空、羽毛的产生、重返海洋、哺乳动物的出现和人类的诞生。
博物馆分为三层和一个古人类演化展厅:一层主要展示古鱼类、古两栖动物的演化过程,二层主要展示古爬行动物的演化过程,三层主要展示哺乳动物,古人类的演化展厅展示古人类演化的过程。
从建筑外观来看,中国古动物馆就像是由多块巨石堆积而成,以此象征古生物从鱼到人,层层叠叠的演化关系。并且,中国古动物馆的每一层外墙都有一个排水孔,其中,一层的排水孔以鱼头为造型,二层排水孔以恐龙头为造型,三层排水孔以兽头为造型,与馆内展览主题一一对应。
此外,中国古动物馆入口处地面用化石铺就,一进门就能感受到生命演化的魅力。
打造“恐龙五宝”形象IP
在中国古动物馆,最具历史价值及科考价值的藏品,当属在中国发现、发掘、研究并装架的第一具恐龙化石,被誉为“中国第一龙”的许氏禄丰龙。
1938年,正值抗日战争期间,农矿部地质调查所新生代研究室已经撤退到大后方。但随着滇缅公路的建成通车,杨钟健助手地质学家卞美年驱车100多公里来到云南省禄丰县,在早侏罗世地层中发现了这具完整的恐龙骨骼化石。1941年,杨钟健将其研究命名为“许氏禄丰龙”,并指导工作人员装架后在重庆北碚博物馆展出。抗战胜利以后,许氏禄丰龙来到南京;新中国成立后,许氏禄丰龙又来到北京,随着1994年中国古动物馆的成立,颠沛流离几十年的许氏禄丰龙就在这里安了家。
“到2024年,中国已经发现了243种恐龙,居世界之首。”葛旭告诉本刊记者,“为了推广中国恐龙的概念,最近我们精选了分属不同省区生物群、不同时代、不同门类的五只中国恐龙,推出了‘恐龙五宝’的形象IP。”
它们是:以许氏禄丰龙为原型的禄禄,它善于思考、有智慧,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心,擅长提出新想法解决问题;以将军庙单脊龙为原型的疆疆,它勇敢而坚定,对冒险充满热情,但性格急躁;以棘鼻青岛龙为原型的青青,它呆萌而善良,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具有极强的集体意识;以合川马门溪龙为原型的溪溪,它是心灵疗愈者,宽容而温和,一天到晚热衷于吃树叶,虽然体型巨大,但性格和善;以顾氏小盗龙为原型的辽辽,它是急先锋与氛围活跃者,聪明机智,思维灵活,总能在关键时刻想出巧妙的解决方案。
2024年,中国古动物馆不仅出版了图书《恐龙五宝驾到:了不起的中国恐龙大发现》,还开发出40多款相关文创产品。在5月25日的全国科技活动周期“科学之夜”活动中,中国古动物馆通过召开新书发布会和“恐龙五宝”系列文创产品发布会,把“恐龙五宝”形象IP首次向公众作出推广。
“未来,我们还会设计100多款相关文创产品,并通过‘恐龙五宝’VR电影来推广‘中国恐龙’的概念。同时,揭示古鱼类、古两栖动物和哺乳动物的演化过程。”葛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