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2024-08

塞纳河畔的“中国智造”

文/本刊记者 郑茂典

2024年08月14日

屏幕截图 2024-10-14 102623.png

7月26日,备受瞩目的第33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法国巴黎塞纳河畔拉开帷幕。奥林匹克之火在巴黎点燃,继1900年和1924年之后,这座历史悠久的体育之都第三次举办夏季奥运会。时隔百年与奥林匹克重逢,东道主将浪漫、创意与激情,融入赛场内外。

体育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奥林匹克运动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这不仅是一场展现运动员们力与美的盛会,更是一次全球经济与文化的深度融合。从开幕式到激烈的奥运赛场,再到遍布法国的赛事场地,乘着奥运东风,“中国科技”赋能全球体育向新,同时也让诸多中国品牌走向国际舞台,吸引了全球的关注。

今年恰逢中法建交60周年,从紫禁城的壮丽辉煌到埃菲尔铁塔的浪漫风情,两国文化在交融中绽放出新的光彩。一车车满载着“中国造”的红色集装箱,乘着中国“新质生产力”的旋风,跨越重洋,抵达巴黎,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制造”的精细工艺与卓越品质,也感受到了“中国智造”的无限魅力与创新精神。


以“智”燃动


当前,科技正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全球体育事业,越来越多的中国科技企业走向国际体育舞台。中国实力送上“智”造旋风。近年来,在多届国内外大型赛事上,都可以看到中国“硬实力”的品牌产品,巴黎奥运会也不例外,走进大街小巷经常能看到中国“智”造身影。

一家来自河北石家庄的地板生产企业凭借自身专利技术打破了外国品牌的垄断,成为三人篮球、乒乓球两个项目运动地板独家供应商,让世界看见中国品牌的力量;在沙滩排球、网球、柔道等项目上,全球观众首次在夏季奥运会的比赛中看到运动员如科幻电影中“子弹时间”一样的静止画面,身临其境多角度地看到运动员强化慢镜头、时间静止等神奇效果;柔道、摔跤项目的运动垫均由中国企业提供,运动垫首次使用智能芯片技术,可实时采集运动员的力量、速度等信息。从乒乓球到柔道、摔跤,从高科技大屏到无人机表演,中国“新质生产力”的贡献远不止于此。

巴黎奥运会不仅是全球运动员的竞技场,也是各国企业比拼实力的大舞台。在此方面,中国企业无疑是具备突出优势和丰富经验的。过去两年,不论是北京冬奥会,还是杭州亚运会、成都大运会,中国设计打造的赛事场馆和设施都充满科技感、现代感,还兼具低碳、绿色、可循环等特点,充分体现了中国与日俱增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科研成果转化能力,令各国来宾赞叹不已。

特别是体育产业飞速发展。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日益增强,运动健身正在成为我们很多人日常生活的重要活动,大家对运动装备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这样的市场潜力推动相关企业加大投入,自主研发先进的体育装备,其中不乏各类可穿戴智能设备。据统计,2023年,中国运动鞋服市场规模达到4926亿元,运动鞋业和运动服装业市场规模增长率分别达到15.1%、13.1%。

高科技、高品质的体育产品在中国国内热销的同时,也逐渐风靡海外市场。商务部数据显示,2014年至2023年,中国体育用品及设备出口年均增速约6.6%,中国运动鞋服、运动眼镜、户外用品等在全球影响力不断提升。海关数据显示,今年前四个月,浙江体育用品及设备出口超100亿元人民币,增长24.8%,占中国同类商品出口总值的1/4;广州海关关区企业累计出口体育用品及设备达15.9亿元……

对此,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吴萨表示,重大国际赛事对产品质量有极高的要求,科技元素始终是产品能不能打的核心。近年来,中国运动品牌推出了大量独有创新科技,不断迭代产品,使得产品在乒乓球、跑步、足球、篮球等细分市场具有强大的IP属性。中国企业还拥有从原材料供应到高端装备制造最完备的产业链和供应链。能够生产从运动鞋到健身器材等各种产品,提升了整体制造效率,确保了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在巴黎奥运会的赛场上,运动健儿们奋力拼搏、为国争光的背后,越来越多的“中国智造”在创新的引领下加速“出海”,“中国科技”正成为全球不容忽视的中国力量。


以“质”绽放


除了比赛装备,中国科技企业在多个领域为巴黎奥运会赛事提供了高科技产品和先进的技术支持,不仅提升了比赛的竞技体验和观赛体验,也让人们再次感受到中国制造的产品品质和创新水平。

据巴黎奥组委的消息,本届奥运会吉祥物“弗里吉”玩偶80%由中国厂商制造,剩下的市场份额由法国玩具制造商取得,但原料和零部件也都来自中国,法国厂商仅是在本土工厂完成装配。由义乌制造的100万个印有“PARIS 2024”字样的指定款官方奥运硅胶手环、助威棒、埃菲尔铁塔、高卢雄鸡等商品也出现在赛场内外。不仅“奥运经济”持续升温,在多个国际体育赛事叠加效应下,篮球、足球、排球等体育用品订单量猛增,中国体育用品出口掀起热潮。

在短时间内提供大批量高性价比产品满足市场需求,这是“中国制造”的强大优势和底气。像奥运会这种大型国际赛事的赛场,不仅是运动员的竞技场,也是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生产企业展示实力的舞台。小到乒乓球、赛场地胶、杠铃,大到完成体育馆、光伏电站的建造,“中国制造”在国际赛事中活跃的身影,是中国完备的制造业产业体系和高效供应链得到国际认可的生动注脚,也是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的体现。

据统计,今年前5个月,“世界小商品之都”义乌的体育用品及设备出口达41.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4.4%;义乌对法国的出口额达17.3亿元,同比增长23.7%,其中体育用品的出口同比增长了150.7%。从比赛装备到周边商品,中国产品和高效的制造业供应链频频获得国际认可。

中国制造闪耀奥运赛场,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活力和品牌影响力,这也是对中国完备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体系的高度认可。从最初的简单产品输出,到如今深度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从单一的设备供应扩展到多领域、多层次的技术合作,再到全球范围内的商业赞助与品牌推广,这一系列战略转型与升级,标志着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走出去”的步伐越来越稳健,越来越自信。

中国品牌在超级体育赛事中的频频亮相,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中国赛事经济的繁荣与发展,为国内外市场的深度融合与拓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能,还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和方式,向世界讲述着中国的新发展故事。在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开放包容的中国,一个勇于创新、敢于突破的中国,一个致力于绿色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这些元素相互交织,共同塑造了一个更加鲜明、更加立体、更加具有魅力的中国形象,让全世界对中国有了更加全面、更加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本届奥运会上,“中国制造”凭借其强大的创新能力、卓越的产品质量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成功实现了从“产品出海”到“技术出海”,再到“品牌出海”的华丽转身,赢得了一枚枚闪耀着智慧与汗水光芒的“奖牌”。这些奖牌不仅是对中国制造实力的认可,更是对中国企业勇于开拓、敢于拼搏精神的颂扬。

屏幕截图 2024-10-14 103059.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