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12日
由国际理论物理中心和国际数学联盟共同颁发的2024年度拉马努金奖(The Ramanujan Prize)日前揭晓,评选委员会将奖项授予北京大学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数学科学学院教授刘若川,以表彰他对p进霍奇理论的基础性贡献,特别是他对相对p进霍奇理论的奠基性研究,以及在p进局部系统的刚性和黎曼-希尔伯特对应方面的非凡工作。
刘若川,现任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数学科学学院副院长。他的研究方向为算术几何与代数数论,在p进霍奇理论与p进自守形式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杰出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对非交换p进霍奇理论作出了开创性工作。他还与合作者开展了算术几何与代数拓扑的交叉研究,给出了拓扑循环同调全新的计算方法,开辟了新的研究方向。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中国青年科技奖、科学探索奖等奖项和荣誉。
2024国际基础科学大会授予6位当代杰出科学家基础科学终身成就奖,以表彰他们在基础科学领域作出的杰出贡献,姚期智为唯一获得该奖项的中国科学家。
姚期智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计算机科学领域的领军人物,在复杂性理论、密码学、量子计算和通信复杂性等多个计算机科学分支都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提出的姚极小极大原理在分析算法效率方面发挥了关键性作用,使其成为计算复杂性理论的核心基石。此外,他在公钥密码系统、量子计算领域的研究,为安全通信和高级量子信息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其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卓越贡献,2000年获享有计算机科学诺贝尔奖之称的图灵奖、2021年获京都奖等多个国际大奖。他持续不断地影响着计算机科学领域当代和未来的发展。
在加拿大举行的第17届早期脊椎动物国际学术研讨会闭幕式上,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朱幼安获颁史天秀奖,是我国学者首次获得该奖项。奖项以早期脊椎动物研究界“斯德哥尔摩学派”创始人埃里克·史天秀名字命名,是目前国际上关于早期脊椎动物研究唯一专门设立的奖项,旨在表彰该研究领域内取得突出研究成果并具有影响力的青年学者。
朱幼安主要从事最早期有颌脊椎动物研究,在志留纪盾皮鱼类研究、硬骨鱼类、软骨鱼类及两者器官和特征起源等方向都取得重要成果。他依据脑和内耳精细比较解剖学工作提出的有颌脊椎动物早期系统演化新框架,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新证据的证实。
国际PSIPW奖(The Prince Sultan Bin Abdulaziz International Prize for Water)和国际水利与环境工程学会官方网站公布2024年第11届PSIPW创新奖由浙江大学海洋学院教授贺治国及焦鹏程研究员团队获得,该团队是获颁此奖的首个中国研究团队。
近年来,贺治国及焦鹏程研究员团队针对水下重力流运动观测难题,交叉融合流体力学、结构力学、工程学、仿生学等多学科知识,创新提出水下快速响应驱动技术,成功研发了在复杂水下环境开展观测的多功能仿生系统。研究成果已在Soft Robotics等高水平期刊发表,入选J Field Robotics等期刊封面论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6项,曾获2024年第49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银奖等荣誉。
第47届国际计算机协会信息检索大会(ACM SIGIR)于7月14日至18日在美国华盛顿特区举行,是信息检索领域的顶级学术会议。来自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的助理教授艾清遥与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大数据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翔获颁 SIGIR 2024 青年学者奖。
艾清遥主要研究领域集中在信息检索、机器学习以及自然语言处理研究方面。重点研究方向为智能信息检索系统的研究与设计,包括信息表示学习、排序优化理论、大语言模型在互联网搜推和智慧司法上的应用等。
王翔的研究兴趣包括信息检索、数据挖掘以及可信、可解释人工智能,特别是推荐系统、社交媒体分析等。
近日,国际石油工程师协会公布了2024年SPE国际奖获奖名单,并将于9月在新奥尔良举行2024年度技术会议和展览的年度颁奖宴会。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教授、广东院士联合会会员刘合获得2024年度SPE生产和操作奖。
刘合,国家863计划能源领域首席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工程管理协会国际委员会委员、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石油钻采装备领域召集人。多年致力于采油工程技术及装备研发、工程管理创新与实践,创建了采油工程技术与管理“持续融合”工程管理模式,攻克了精细分层注水、分层注入聚合物等关键核心技术,实现了尾矿与劣质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项、二等奖3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