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2024-07

月球玻璃解密月球“颜色”变化奥秘

2024年07月25日

屏幕截图 2024-08-08 162212.png

近年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汪卫华院士团队,联合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杨孟飞院士团队、南京大学邹志刚院士团队,对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样品——嫦娥五号月壤开展了研究。

在前期揭示嫦娥五号月壤中多种类型玻璃物质的基础上,物理所非晶团队进一步对月壤中一系列玻璃样品进行了微观结构表征与分析,以期破解其所记录的太空风化信息。该研究发现,一颗月球玻璃珠能够同时储存不同尺寸、分布规律和显微特征的纳米金属铁颗粒,并借助玻璃珠明确的撞击起源和旋转特征,鉴别出在玻璃珠形成凝固前后分别产生的大、小粒径纳米铁颗粒。进一步,交叉结合天文学、空间科学等学科知识,研究发现具有不同光谱改造效应的大、小尺寸纳米铁颗粒具有独立的形成机制,分别对应于月球表面的(微)陨石撞击和太阳风辐照作用,揭示了(微)陨石撞击和太阳风辐照这两大空间活动在太空风化过程中均起到重要而不同的作用。

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自然·天文学》上。该研究使用了国家航天局提供的CE5C0400月壤样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