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2024-05

以创新思维打造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品牌—以嘉定区图书馆“行走江南”阅读推广品牌为例

文/上海市嘉定区图书馆 韦 蔚

2024年05月26日

摘 要:阅读推广品牌在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嘉定区图书馆深入贯彻时代精神,以创新思维打造“行走江南”阅读推广品牌。“行走江南”突破传统的阅读推广形式,通过发挥馆群优势、挖掘本土资源、推动文旅融合、结合社会美育、提供数字体验等方式,扩大了品牌的影响力,引领了阅读的新风尚,为打造新时期阅读推广品牌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和经验。

关键词:阅读推广品牌;创新思维;文旅融合 


一、背景信息


阅读推广品牌在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精品阅读推广品牌,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新的历史时期,公共图书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不断创新求索,打造精品阅读推广品牌,推进全民阅读深入发展。

“行走江南”是嘉定区图书馆以创新思维打造的阅读品牌。它突破传统的阅读推广形式,利用公共图书馆的集群力量,深入挖掘江南文化资源,通过文旅融合、社会美育、数字互动等方式,扩大了品牌的影响力,提升了文化的传播力,引领了阅读的新风尚,为打造新时期阅读推广品牌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和经验。


二、特色做法


(一)发挥馆群协作优势,多方联动共建共享

公共图书馆可根据需要建立区域合作机制。从整体出发,将各自的地域文化和人文特征有效结合,通过共建共享,多方联动推广全民阅读,扩大阅读影响。

嘉定区图书馆与昆山市图书馆和太仓市图书馆同处长三角地区,地域相近、文脉相通,共同深受江南文化的浸润和滋养。为了更好地集聚力量、协同发展,嘉定区图书馆与昆山市图书馆和太仓市图书馆于2023年联合举办了“行走江南——嘉昆太非物质文化遗产里的文化江南主题文献三地联展”。展览聚焦嘉定、昆山和太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联手介绍三地独具特色的14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既展现江南文化的共同特点,又体现三地非遗的独特魅力。联展历时三个多月,分别在嘉定区图书馆、昆山市图书馆和太仓市图书馆举办,为嘉昆太三地读者奉上了一场文化盛宴。

(二) 整合多方社会力量,充分挖掘本土资源   

完备的阅读推广活动,离不开对本土资源的深度挖掘。公共图书馆应根据时代的要求,充分梳理自身资源,整合多方社会力量,深度挖掘本土资源,合力弘扬优秀文化。

为了充分翔实地展示嘉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脉络和人文特点,嘉定区图书馆一方面深入挖掘馆藏,展出了《嘉定县志》《南翔镇志》等地方志书和《竹人录》《练川名人画像》等专题文献;另一方面,努力拾遗补阙,购入《上海道教音乐》《徐行草编》和锡剧剧本等文献资料并扩大甄选范围。嘉定区图书馆先后联系嘉定区文化馆、嘉定区竹刻协会、嘉定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公室等,针对性地收集了与非遗相关的图片、影像、实物、模型等历史资料。联展通过27种文献、205幅照片、11件实物,结合与非遗相关的纪录片、精品文创等内容,全方位展现了江南非遗的历史与传承。

(三)结合线下阅读行走,深入推动文旅融合

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应深入挖掘区域特色文化内涵和核心优势,以“知行合一”为宗旨,开展阅读行走活动。在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中,推动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

为了促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跃出书本文字,突破展览空间,嘉定区图书馆活化利用嘉昆太三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举办了多次文化寻踪类阅读行走活动,带领读者沉浸体验江南风情,促进非遗文化融入现代生活。

如“阅读行走——古猗园·爱赏古典园林中的文化江南暨游园打卡活动”,以嘉定古典园林古猗园的“园路故事”为导引,由园林专家带领读者实地了解园内的多个景点,感受古典园林中的匾额、楹联、砖雕、竹刻、铺地等营造技艺。“行走江南·古镇遗韵——嘉太非遗文化寻踪”分别组织太仓读者和嘉定读者赴嘉定南翔古镇和太仓沙溪古镇体验邻省非遗,感受江南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嘉定和太仓的文史专家结合行走路线和非遗主题,为读者讲述景点与非遗的前世今生与兴衰历程,向读者推荐行走相关的图书清单,带领读者在文旅融合中触摸江南非遗,感受历史文化。

(四) 配合社会美育活动,助力非遗焕发新生

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是重要的社会美育载体。公共图书馆应积极探索阅读推广与社会美育结合的活动形式,利用本馆特色,聚焦资源优势,把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社会美育资源,让读者得到文化艺术的滋养,助力非遗走近大众,成为现代生活的一部分。

“行走江南”嘉昆太非遗文化三地联展举办期间,嘉定区图书馆配合举办了非遗主题的系列社会美育活动。包括嘉图非遗讲座、嘉定非遗特藏展。这些社会美育活动,以不同的形式激发了读者的兴趣和热情,拉近了与非遗的距离。

嘉图非遗讲座,以《“徐行草编”工艺花瓶制作体验课》《揭秘江南园林里的门窗趣事》《走进藏身上海的“江南园林”》《空谷幽兰——大美昆曲》等为主题,向读者阐释江南非遗的文化和技艺。

嘉定非遗特藏展,从三地联展中,精选嘉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重新编辑整理为嘉定非遗的专题展览。通过22册图书文献、44幅照片,19世纪末期以来的报刊资料,以及相关文创产品介绍了五种最具代表性的嘉定非遗,展示了嘉定人民的智慧和精神。这一系列的社会美育活动,提升大众艺术修养的同时,也促进非遗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焕发新生。

(五)应用现代数字技术,提供多样化互动体验

现代数字技术为公共图书馆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公共图书馆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为读者提供多样化的数字互动体验,将优秀传统文化普及到更广泛的人群。

结合“行走江南”嘉昆太非遗文化三地联展,嘉定区图书馆举办了2023 “行走江南·多彩非遗”青少年传统文化知识大赛。大赛包含名师讲学、答题闯关、互动体验等多种形式。初赛在嘉定区图书馆自主开发的微信小程序上进行,复赛在嘉定图书馆举行。大赛通过必答、抢答两轮一决高下,经过白热化的角逐,最终100名选手脱颖而出,荣获“青少年传统文化知识达人”称号。大赛应用现代数字技术,线上线下结合,为读者提供多样互动体验。通过寓教于乐、寓学于趣的方式,营造青少年共同学习非遗知识的氛围与热潮,引导青少年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成长力量,提升文化自信。


三、所获成效


嘉定区图书馆以创新思维打造的“行走江南”阅读推广活动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首先,“行走江南”阅读推广活动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吸引了众多读者的关注和参与。据统计,有6000余位读者参观了“行走江南——嘉昆太非物质文化遗产里的文化江南主题文献三地联展”,近百位读者参与了“嘉太非遗文化寻踪”活动,近300位读者参加了“嘉图非遗讲座”等美育活动,约2万名青少年参与了“行走江南·多彩非遗”青少年传统文化知识大赛。活动得到广大读者的一致好评,留下“小竹子里有大乾坤”“展中华风采、扬江南非遗”等参与感言。

其次,“行走江南”阅读推广活动促进了长三角地区公共图书馆的区域合作、共建共享。“行走江南”嘉昆太非遗文化三地联展是长三角地区公共图书馆加深交流协作、推广全民阅读的有效举措。嘉定、昆山、太仓以三地联展为契机,相互联动,探索了长三角地区公共图书馆的合作模式。未来,将进一步加强资源整合,共同深耕江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合力打造一个联系更为紧密的嘉昆太文化圈,更好地弘扬江南文化,提升江南文化的影响力。

最后,“行走江南”阅读推广活动是嘉定区图书馆探索文旅融合与社会美育新路径的成功尝试。“行走江南”将江南非遗与三地联展、文化旅游、社会美育有机结合,通过实地考察和打造场景,为读者带来了丰富的文旅融合和美育体验,提高了读者对江南非遗的理解、欣赏和创作能力,将其潜移默化地融入生活中。


四、相关启示


嘉定区图书馆“行走江南”阅读推广品牌,为公共图书馆以创新思维打造精品阅读品牌,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带来了有益的启示和思考。

第一,注重创新表现形式和传播方式。通过充分翔实的市场调研,了解大众的兴趣和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可以尝试采用美术、文学、音乐、影视等各种形式,增强其生命力;结合时下热门的形式内容,提高其趣味性;利用新技术、新媒体等传播方式,增强其辐射力。

第二,注重结合时代特点和现代生活。用时代精神赋予优秀传统文化新的生命力,使其与现代社会的精神需求协调契合。通过创新思维的各种方式,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中,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使读者通过亲身的体验接触,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价值。丰富读者的文化生活的同时,促进优秀文化的传承新生。

第三,注重加强青少年的教育普及。通过组织讲座、社会美育、举办比赛等活动,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培养大众尤其是年轻一代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继而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推动者和传播者。


参考文献

[1]郭永乐. 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发展的思考与研究[J]. 河南图书馆学刊,2023.

[2] 黄俊,余凯璇. 文旅融合背景下图书馆文化旅游服务模式探究[J]. 山东图书馆学刊,2023.

[3] 王楚楚. 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模式探析[J]. 河南省图书馆,2023.

[4] 张彦. 公共图书馆美育工作的实践与思考——以宁波图书馆为例[J].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

责编 / 马铭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