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2023-11

年会好声音

2023年11月20日

屏幕截图 2024-03-20 143010.png



参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十多年来,中国核聚变能源研发取得长足进步,实现了在国际核聚变能源领域由“跟跑”到实现部分技术方向“领跑”的高质量发展,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未来,中国国际核聚变能源计划执行中心将继续履行国际承诺,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加强国际聚变学术组织和学术会议的参与、筹备,鼓励并选派更多人员积极“走出去”,进一步加强核聚变能源研发的顶层设计,充分利用ITER装置开展科学实验,加做好快国内谋划与布局,积极搭建国内合作交流平台,进一步提升中国核聚变研发人才队伍和工程技术力量的协同创新力度。






屏幕截图 2024-03-20 143028.png


我国核能发展坚持“热堆—快堆—聚变堆”三步走战略,经过不懈努力,取得了重大成就。当前中国大陆在运核电机组55台,总装机容量5700千瓦,在建机组22台,规模全球领先。2022年,37台机组在世界核营运者协会(WANO)综合指数满分,占世界总数的一半,核电安全运行水平世界领先,示范快堆建设取得重大成果,核聚变研究成绩斐然。希望借助本次论坛,面向核聚变科技前沿,推动交流与合作,紧紧抓住新形势下的新机遇,寻求创新发展力量,共同打造聚变技术发展新引擎,推动由核聚变大国向核聚变强国的转变,为核聚变点亮未来做出新贡献。




屏幕截图 2024-03-20 143042.png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对实现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至关重要。近年来,中国电子学会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整合政府、社团、学界、业界等各方资源,为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作出积极努力,学会已与25个国家、国际组织保持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形成了1600余位专家库,400余项国内外媒体库,10万余人人才库等高端创新资源池,并通过线上服务平台与线下各品牌活动结合方式,构建覆盖全网络化的科技服务创新平台体系。






屏幕截图 2024-03-20 143054.png

目前,人工智能最新的进展方向之一是人机混合的增强智能。过去,人工智能大部分是单独的个体运行,今后,则是机器与人“混合”一体运行。最近兴起的人工智能创作(AIGC)/自然语言生成模型(GPT)系列的人机交互软件机器人就是一项人机交互混合增强智能的实例。这些实例平台需要海量的数据、强大的算力、优良算法的支撑。目前人工智能的三算(算法、算力、算量)与场景已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能力之一。为加快推动数字经济的建设,有效激发数据要素创新活力,加速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进程,催生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国家已规划各城市以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布局来促进新型产业发展。




屏幕截图 2024-03-20 143107.png


中国能源研究会将紧密联系能源行业产学研用各界同仁,积极搭建政产学研用创新发展示范平台,团结广大能源科技工作者,以科技创新助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中国能源研究会在安徽成立“能源数字经济与产业技术专家服务站”,并与安徽省能源研究会启动合作共建机制,旨在持续推动安徽省能源数字经济与产业技术发展,更好服务安徽省能源电力行业高质量发展。






屏幕截图 2024-03-20 143121.png




随着“自监督学习”的预训练模型爆发式发展,以ChatGPT为代表的语言预训练大模型取得了显著进步,但是视觉的多任务统一模型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王金桥的报告基于多任务统一学习的视觉自监督预训练大模型学习机制和训练方法,探索了自回归和重建损失的联合优化方法;提出了面向通用物体分割的FastSAM(一种智能大模型设计方案)的高效方法。







屏幕截图 2024-03-20 143133.png



在过去10年,人工智能已经跟数字化产业大量结合,尤其是互联网相关的产业,通过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及先进的工程能力构造AI的中台化,来提升相关产业的用户体验,比如说电商、社交、数字金融等产业的场景,带来了巨大的产业价值。在最近3年,我们看到人工智能在更加基础的领域正在发挥作用,那就是基础科学的研究。这说明科学研究正在发生范式的变革,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融合数据和知识原理去求解科学问题,帮助发现科学的新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