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7月28日
中国科学院院士 窦科峰
我是一名光荣的军人,也是一名科研工作者,这两个身份都让我无比骄傲。
当兵期间,祖国教育、培养了我,让我拥有钢铁般的意志,做科研工作,同样也需要这样的精神品质,才能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昂首阔步、步稳蹄疾。
我是陕西省咸阳市乾县人,1970年当兵,做过通信员、勤务员。1973年,我进入第四军医大学学习,1975年毕业后,就来到了西京医院普外科工作,见证了改革开放后我国医疗事业的飞速发展,也成为陕西省以科技创新推动医疗产业进步的亲历者和见证者。
医疗领域的科技创新事关人民生命健康,一定要把关键技术和成果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占领科技制高点,既要敢为人先,又要遵照科学发展规律,循序渐进。
1997年,我接到了一个病例,患者年仅10岁,患有先天性弥漫性肝内胆管囊性扩张症、复发性胆管炎,并出现肝硬化。要挽救生命,唯一有效的方法就是进行肝移植。当时没有合适的肝供源,只有将患者父亲的部分肝组织移植到患者体内。
我国的肝移植相关技术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但是活体肝移植技术当时还处于探索阶段,没有任何可以借鉴的经验。我们经过缜密的手术规划,成功进行了活体肝移植手术。手术填补了当时国内相关移植技术的空白,为器官移植的患者找到了新的治疗手段。
转眼间二十余年过去了,不管是陕西省的医疗技术进步还是整个国家的医疗产业发展,抑或人类医学水平的提高,都达到了让人“瞠目结舌”的地步,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尤其是陕西省的医疗水平一直保持着高速发展的势头。
2022年,我带领着团队,在西安成功开展了世界首例基因编辑猪—猴多器官、多组织联合移植手术。手术经历了14小时,成功将一头基因编辑猪的肝、心、肾3个器官,以及角膜、皮肤、骨骼3个组织,分别为4只受体猴同期实施肝肾联合移植、心脏移植、角膜和皮肤移植、骨骼移植。4只受体猴及移植器官、组织存活良好。
从移植技术起步,到首次供体、受体同时手术,再到多器官组织移植,仅用了25年的时间。这就是科技创新为医疗事业带来的巨大变革!
健康是每个生命个体的最低需求,也是最高标准,是我国民族昌盛、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因此医疗科学技术的发展,一定要以保障人民生命健康为使命与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