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2015-10

适应时代发展开创现代医疗管理新篇章

文/王辉

2015年10月19日

  

  “中国女医师协会五洲女子科技奖”每两年评选一次,是经科技部审核批准,面向全国女医务工作者的终身荣誉科学奖,也是我国首次为女医务工作者设立的科研奖励,由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准予登记并颁发证书的社会力量设立的科学技术奖。2015年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范理宏教授作为医院管理及临床专家,在国内率先开展临床路径的科技研究和成果应用,以“智能化临床路径”为代表的管理科研,创新了我国医疗管理模式,实现了大数据下的医疗资源科学化配置,成为国内该领域的先行典范。她因此获得了中国女医师协会女子科技奖的医务(卫生)管理科研创新奖。

   
    作为电视节目《名医话养生》秋季逐“咳”令专题的主讲嘉宾

  作为国内著名的医院管理专家,范理宏教授清醒地认识到医疗管理在医学治疗、医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她在中国首次系统开展智能化临床路径融合平台的学术科研创新,实现了临床路径在中国医学管理界的科技理论创新和最佳实践。她通过八年潜心钻研和辛勤耕耘,建立精准医疗管理模式—智能化“全路径医院”管理,提出临床路径知识库的生命周期理论和自循环管理机制;建立基于临床路径的临床多学科协作诊治模式(MDT),实现“路径模式下的个体化治疗”,确保疾病诊治的规范性及合理性;建立基于临床路径的DRGs和CMI(病例组合指数)的学科评估模式,显著提升了学科收治疑难、危重病例的服务能力,并将其对接公立医院绩效评估体系,实现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同时,她在医院管理实践上精益求精,推动了“智能化临床路径”在我国医疗系统的实质性应用,其管理团队在卫生部医院管理年活动中连续三年获得优胜。基于她在“智能化临床路径”领域的突出成就,获得该领域省部级以上管理科研究项目十余项,发表相关论文50余篇;关于“加强医院平均住院日管理,提高医疗服务效率研究”获2011年中国医院协会“医院科技创新”二等奖,“基于3+3信息系统的临床路径管理研究与实践”获2012年中国医院协会“医院科技创新奖”三等奖,“基于大数据和生命周期理论的我国智能化临床路径多模态融合平台的研究”获2015年上海医学科技奖,“智能化临床路径多模态融合平台的研究”获2015年中国医院协会“医院科技创新”三等奖;出任中国女医师协会卫生发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院协会常务理事、上海市女医师协会常务理事,上海市伤残鉴定中心的专家组成员、《临床路径》杂志编委,获上海市“三八红旗手”称号、“杨浦区拔尖人才”等荣誉。

   

    发表演讲


  众所周知,肿瘤危害性最大、诊治难度大,临床研究取得的成果有限。而肺癌是所有肿瘤中发病率和增长率最快,预后最差的一种恶性肿瘤,可能需要一代又一代的医务工作者投入毕生的精力与其抗争。为此,范理宏教授立下宏大誓愿—以推进提高肺癌患者的生存率作为自己一生努力的方向。一方面,她在医疗上帮助很多的患者;另一方面,她创建并运用智能化的信息管理方法帮助医疗团队提高以病人为中心的诊治效果,因而她奉献大半生精力从事肿瘤方面的研究。她师从著名肿瘤专家廖美琳教授,获肿瘤学医学博士学位。她集医教研为一身,从事呼吸内科医、教、研工作20余年,主要致力于肺癌早期诊断的纳米研究和肺癌治疗的个体化研究,以及肺癌转移的中药干预研究,在医疗、教育等领域同样取得突出成就,近年来,已在著名期刊发表有关肿瘤论文近百篇,主持相关省部级课题近20项。基于在医学上的成就,她兼任中国抗癌协会康复及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肿瘤防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自然基金评审专家、上海市科委项目评审专家、上海市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成员,以及《肿瘤杂志》编委等职务。除了对自身学术水平孜孜不倦的追求,范理宏还致力于临床教学,将自己的学术理想与学术积淀传承下去,五年时间内,她先后获评同济大学肿瘤学硕士与博士研究生导师,培养了多名优秀研究生。
  范理宏教授秉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她集“医疗实践、管理智慧、科研创新”于一体,并不断地进行着彼此间的融合和转化,创造了很多管理的新理念、新价值、新贡献!

链接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暨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创建于1910年,1993年成为卫生部首批“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2012年受上级委托管理上海市皮肤病医院。实际开放床位1860张,2013年门急诊人次237.95万、出院人次6.66万、手术人次5.25万。拥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3个、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重点学科1个、上海市临床医学中心2个、上海市创伤急救中心1个、上海市护理质控中心1个、上海市骨肿瘤研究所1个、上海市脑卒中防治中心(北区)1个、葛均波院士工作室,合作共建教育部“心律失常分子遗传重点实验室”。
  现有在职职工26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322名,医生队伍中博士生比例25.6%、研究生比例64.02%。拥有硕士点16个、博士点10个,硕士生导师113名、博士生导师66名。拥有兼职PI 23名、客座教授14名,拥有包括国家级百千万人才、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市曙光计划、上海市科技启明星计划等各类人才多名。
  近五年共获得国家863、973、国家自然基金等国家级课题项目240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上海市科学技术奖、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成果奖、上海医学科技奖等奖项23项。自1996以来,医院连续八届获“上海市文明单位”称号,曾获全国优质服务“百佳医院”、“全国医院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连续7年社会满意度调查名列全市前茅。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医院引进与培养了一批在国内外具有显著专业特色和学术地位的学科带头人,形成一批优势学科,如:复杂性骨肿瘤手术治疗,脊柱疾病微创手术;冠心病和房颤介入治疗;微创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复杂性玻璃体手术和综合治疗,角膜移植术,白内障摘除术,眼眶病与眼整形治疗;炎症性肠病的诊治,消化道肿瘤早期诊断与微创治疗;中医活血化瘀抗衰老研究;护理流程优化设计及专科护理建设;泌尿系疾病微创治疗;脑部肿瘤的外科手术,脑血管疾病的微创治疗;糖尿病强化治疗及甲状腺疾病的诊治;口腔修复、口腔正畸及种植牙技术;呼吸系疾病的介入诊断治疗;急危重症疾病一体化治疗及妇科肿瘤微创治疗等。
  医院拥有医疗设备等固定资产六亿余元,设备精良、流程科学,检验科通过国际ISO15189等质量体系论证,13个专业取得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11个专业取得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资格,7专业取得上海市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资格,全院实现计算机网络化管理。
百年沧桑铸品牌,春秋走笔谱华章。全院职工将藉百年之力,承大爱之魂,秉承“同舟共济、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医院精神,坚守医泽申城、济世人间之心,怀揣普济众生之仁心妙术,在漫漫的医学征程中,不畏艰险、勇攀高峰,为把第十人民医院建设成为高水平、精品化、综合化医疗中心而不懈努力。                责编/万海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