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宋 晖 霍晓峰
2010年04月01日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左延安
2010年是江淮乘用车突破发展年
交流会上,江汽股份公司副总经理、乘用车公司总经理戴茂方向记者表示,2010年将是江淮汽车战略转型成功的最重要时期,这为江淮乘用车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戴茂方说,2010年江淮乘用车必须承担起公司成功战略转型的大责任,必须对未来发展作出重要的贡献,并用四个成语归纳了2010年江淮乘用车的发展规划。
一是“强体健身”,提升打造好品质的能力。江淮汽车以合肥本地的国家级技术中心为核心,完善了四层次研发体系,坚持以我为主,自成一体,实现自主创新之路;建立了科学规范的研发管理流程,提升了研发手段,形成了规划控制、设计开发、实验验证等严谨的研发机制,确保新产品的高水平输出。
江淮汽车基于业内良好的口碑和成长性,引入一些国内外知名企业加盟江淮汽车的合作体系,与国际国内众多的零部件企业同步开发,目前规模与效益、质量与成本的体系已基本建成。同时加强质量保证建设,提升控制能力。
二是“优生优育”,继续打造六大品牌产品的核心优势。坚持走质量效益型道路是江淮汽车发展的根本路线,高品质、高性价比是江淮乘用车品牌价值的基本定位,因此江淮汽车不生产低质车,不参与价格战,不盲目比规模,每款车都要让用户喜欢,要在确保品质的前提下实现销量和市场影响度稳步提升。
三是“攻城略地”,努力打造精准营销的拓展能力。充分利用好政策和各方面的资源,开展有效的产品推销,实施销量备增计划,品牌推广集中计划,努力确保销售任务等刚性战略;同时要加快网络建设,加速网络下沉,深化网点责任制,坚持绩效优先,充分发挥好每一家网点的作用,努力提升体系的运营能力。要努力实践用户至上,全力保障用户的权益,坚持一对一的贴身服务,实施用户满意计划,服务敏捷支持计划,努力确保用户放心使用和开心驾乘。
四是“顶天立地”,努力承担起战略转型的重大责任。坚持以商用车为基础,巩固和发展在商用车细分市场的领先地位,成功拓展乘用车业务。
新能源汽车是发展主流
全国人大代表、集团公司董事长左延安在回答本刊记者提问时,首先借助本刊澄清了网络上一些媒体刊登的其关于“电动轿车两年后将走进百姓家”的言论。左延安表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是毋庸置疑的,但发展要有过程,要有对电动车发展难度的认知,首先选择符合国情的车型进行研发。在传统汽车领域,自主品牌和国际品牌已没有太大的差距,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相差甚远。左延安说,通过十几年的不断学习、研究与考察,江汽的电动大客车已经成功上市。未来的发展思路也很清晰:一是出产品,将生产出来的产品放到市场上去检验,根据市场的要求去改进,在新能源汽车的市场上摸索新的商业模式;二是要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例如汽车电机、电池、零部件等等;三是组织科研队伍,江汽现在已经在合肥成立了新能源研究院,用来进行新能源汽车的开发与研制。
左延安还谈到江淮汽车作为地方国有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有六个“不容易”:一是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起,江淮汽车依靠自身发展,没有国家和地方的投入,可谓是靠“提篮小卖”发展起来的;二是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类似江淮汽车的地方、国有汽车企业,全国有七至八家,到现在只剩下了江淮汽车一家了;三是合肥当时众多知名的国有机械制造企业几乎全军覆没,唯独江淮汽车生存了下来;四是在与某些汽车央企的竞争中,通过不懈努力,销量已超过了一些央企;五是从1997年开始,江淮汽车先后托管、兼并、重组八家困难企业,这些企业都实现了扭亏为盈;六是江淮汽车在没有合资的情况下,从单一制造商用车成功地进入乘用车领域,轿车推出后取得不俗的业绩。左延安表示,江淮汽车不断学习创新,在市场竞争中取长补短,坚持走质量效益型道路,建立了长久的战略目标,正逐步向世界一流品牌迈进。
关于记者提出的江淮汽车两网合并及参加2010年北京车展等问题,乘用车公司总经理戴茂方和乘用车营销公司总经理王朝云分别作了解答。
关于江淮汽车参加2010年北京车展,戴茂方谈到,在北京车展举办期间,江淮汽车将分为包括商用车和乘用车在内的内展和外展。商用车将有10多个品种,在室外展馆;乘用车有16个品种在室内展览;还将展出最新开发的动力总成的产品。车展将体现出四个特点:一是系列全,二是自主研发、自主创新,三是环保节能,四是新产品推广。他表示,在北京车展上,江淮汽车定会给人们带来惊喜。
王朝云说,2009年2月江淮汽车将多功能车网和轿车网进行两网合并,多功能车网有119家,轿车网有150家,合并完以后,第一个效果就是网络扩大,服务半径缩小,进而提升了汽车销量。第二个效果是江淮汽车的服务口碑和知名度得到了很好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