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科技厅副厅长廖波
第一次在河北代表团驻地远望楼宾馆见到廖波,就感觉到他身上散发着洒脱的学者气质。廖波在河北省科技厅工作,同时还带着博士、博士后。廖波对工作非常认真、负责,对学生要求也很严格,所以他要求他的学生的学术论文必须保证高质量。采访期间廖波告诉我们,现在他有几个国际会议要准备。我问他工作这么忙,怎么协调时间,廖波幽默地说:“少睡觉呗!”
谈到这次两会的召开,廖波说:“无论从党的方针政策还是总理的工作报告,关于创新的方面都提了很多,我国经济能从容走出国际金融危机的阴霾,科技创新是根本的原动力。在应对危机、平稳度过这个坎的过程中,科技起了重要的作用,下一步要实现全面小康,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科技同样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具体到河北,怎样依靠科技创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廖波说,要想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一个重要的内涵就是产业结构调整。河北省委书记张云川在人民大会堂出席河北团分组讨论时说,2009年,困难比预料的要多,年底任务完成比预料的要好。不过张云川书记同时也指出,河北产业结构不合理,存在“第一产业不稳,第二产业不强,第三产业不够”的问题。准确地定位河北的三大产业,这也反映了构建符合河北实际的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性。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温总理去年在人民大会堂向首都科技界发表了题为《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讲话,明确指出“使中华民族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依靠科学技术”。
河北科技资源有限,但也有环绕京津两大都市、地处环渤海经济区的区位优势。廖波指出,河北省正在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弥补这些不足。河北省科技厅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第一,努力借助河北省环绕北京、天津这个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打造环京津的高新技术产业带。这个产业带要在京津冀一体化的条件下通过京津的经济优势、创新优势和产业优势,对河北形成辐射和带动。坚持走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的路子,促进科技创新能力的跨越和产业技术水平的提升。第二,加大人才队伍培养建设。科技厅支持的项目建设都在向这方面转移,培养了一批高新技术人才。加大人才和智力引进力度,逐步探索、建立和完善一套稳定的、切实可行的引智长效激励机制,要充分发挥河北的区位优势,建立灵活的用人机制。第三,加强知识产权的宣传力度。加强保护知识产权,从人才、标准和知识产权战略上做足工作。这些工作从“十一五”的第三年就开始做了,“十二五”期间,河北省科技厅还将继续努力。
廖波说,河北有很好的产业化条件,如果借助京津充足的经济优势、创新优势、人才优势形成京津冀产业链,比如说打造京津冀生物医药产业链,由北京做研发,天津做开发,河北做产业,就会形成一个合作、共赢的局面,这也是河北今后努力的方向。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是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河北省科技厅正在抓紧启动“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的研究制定工作。去年省科技厅争取科技部资金将近十个亿。2010年,河北省科技厅要上承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攻关计划,向这方面去努力,把国家战略与河北发展结合起来,找准河北优势领域,谋划组织重大科技项目,积极争取国家科技资源支持河北产业升级。目前河北有几个领域在全国非常有优势,比如光电光伏产业、信息网络产业优势明显;新材料生物医药方面有医药领域的两大联盟—抗生素联盟和维生素联盟,“盟主”就是河北的华药和石药。这也是河北发展的优势,再加上河北的钢铁、化工等传统产业,以及相当一部分的制造业,相信京津冀成为中国第三“增长极”的后发优势会越来越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