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黑龙江电力TRIZ研究中心 田志宪 姜德胜
2010年01月01日
普及推广TRIZ理论
助推电力企业创新
文/黑龙江电力TRIZ研究中心 田志宪 姜德胜
一、注重TRIZ理论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TRIZ研究中心成立以来,在省科技厅、省科协和省电力公司的大力支持下,派员参加了多个国内、国外高水平TRIZ理论培训班和创新理论研讨会,这为我们在较短时间迅速提高TRIZ理论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8年5月份和9月份,在黑河市举办了由俄罗斯共青城国立工业大学教授主讲的TRIZ理论初级和中级培训班。在省科技厅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有6名教师参加了培训。经过刻苦学习,6名教师都获得了由俄方颁发的TRIZ理论初级和中级培训证书。
2008年7月,在哈工大八达集团,我们还参加了由德国柏林现代TRIZ学院奥尔洛夫教授主讲的技术创新方法培训班。通过全封闭培训,所有成员都获得了德方颁发的TRIZ培训证书。
2009年6月,科技部和全国创新方法研究会联合启动了全国百名创新理论师资培训计划,在我们的积极努力争取下,电力TRIZ研究中心获得了4个名额。现在,他们已经顺利通过了在北京亿维讯集团和河北工业大学的集中培训学习和结业答辩,这将使我们的创新理论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得到较大提高。
我们研究中心在2009年10月24日还参加了在成都举行的第二届海峡两岸创新方法(TRIZ)研讨会。我们有三篇论文入选研讨会论文集,并分别在创新理论教育培训和TRIZ理论推广应用分会场进行了宣读,由此,我们也成为了本次会议国内发表论文最多的研究团队之一。
二、编写教学讲义,搞好创新理论培训
研究中心成立以来,我们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和省电力公司的统一安排和部署,秉承认真做事、踏实做人和助推电力企业创新的工作理念,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在省内外电力企业内部开展创新TRIZ理论普及培训。
应基层单位的邀请,我们陆续深入到省电力科学研究院、哈尔滨电业局、鸡西电业局和牡丹江水力发电总厂等单位,开办TRIZ理论培训班。
2009年9月18日,我们还在北京举行的国家电网公司新技术推广应用会议上举办了“TRIZ理论与电力企业创新”的专题讲座,得到了国家电网公司领导和各网省公司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重视。
2009年10月,受中国南方电网公司的邀请,我们在海口进行了一场TRIZ理论与发明创新的普及讲座,培训内容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际,都是以电力企业的真实案例进行创新型企业建设和TRIZ理论的讲解,加之立体多元化的培训授课方式,受到了电力企业管理干部和生产技术人员的普遍好评。
我们现已完成了《TRIZ理论与电力企业技术创新》培训教材的初稿,这本书目前得到了国家电网公司东北分公司名誉总工程师黄其励院士和哈尔滨工业大学原校长黄文虎院士的很高评价,他们分别为此书写了序和推荐信。
三、加强TRIZ理论应用,完成专利申报任务
在努力提高TRIZ理论水平和搞好创新理论培训的同时,我们又积极主动协助各基层单位开展技术创新和申报专利工作,我们还抽出一名老师专门研究专利法及专利代理,承担起了系统内各单位专利资料的撰写与申报的各项工作。
目前,我们已协助省电科院、哈尔滨电业局和牡丹江水利发电总厂等10余家电力企业申报了68项发明与实用新型专利,截止到2009年12月底,共有36项专利已经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正式授权。
更为可喜的是,我们利用所学的TRIZ理论知识,结合多年教学培训改革的实践申报了一项发明专利:“基于资源分析的培训模式设计”,该专利通过了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初审,现已进入实审阶段。
四、努力超越自我,时刻体现“TRIZ精神”
在TRIZ理论研究推广应用过程中,无论是学习、培训还是应用,我们给自己制定的标准都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为了追求这种境界,我们的团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一种“TRIZ精神”。
深入到基层开展培训时,我们随时都在根据宣讲的对象调整讲解的内容,及时充填发生在学员身边的真实案例。为了寻找素材,大家每到一个城市、一个单位,关注的目光都是企业的创新点在哪里,应该从哪个角度引入TRIZ。宾馆里的一本画册、建筑物上的一块广告牌,都曾是我们课件中的一页,而在寻找这些素材的过程中,大家都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为了TRIZ,为了电网公司的发展,我们的努力和付出,已经有了回报,在全国各地都留下了TRIZ的印记。在太阳岛上应该享受美丽风景的时候,我们在备课;在兴凯湖边放松休息的时候,我们的眼里只有TRIZ;在与哈局技术人员交流探讨时,我们看到的只有专利;在海南电力公司普及培训时,我们思考和策划的是将TRIZ理论深度培训带进国家电网公司……
这就是我们的“TRIZ精神”。
2009年8月13日,省内外10余家新闻媒体集体采访了黑龙江电力TRIZ研究中心。采访结束后,黑龙江省科技厅领导和媒体记者对我们所开展的TRIZ工作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和充分的肯定。我们将不辜负各级领导的信任与重托,继续为TRIZ理论推广普及和创新型企业建设而努力工作! 责编/张 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