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2010-02

创新——首先是解放思想,观念创新

文湖北省创新研究会会长 袁伯伟 责编潘 飞

2010年02月01日

 

创新——


首先是解放思想,观念创新


湖北省创新研究会会长袁伯伟在演讲会上


        解放思想是一种主观反映客观、认识指导实践的活动,也是人类发展进步的一种必然规律。继续解放思想,是党的十七大的主题之一。十七大报告深刻指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当今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世界变平,机遇和竞争全球化,社会动荡、经济起伏变幻莫测……中华复兴,唯有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断创新、科学发展!
        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所说的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可见,落后的关键是思想观念的落后。解放思想的关键是要“突破”,重点在“观念”。
        所谓观念,是指人对主客观的一种相对稳定的认识和看法、态度。“观”就是看,“念”就是想。有所见必有所想,所见所想多了,便会形成自己相对稳定的认识、观念。因此,观念是感性与理性的结合,是实践和思考的结果,是主客观融合而形成的世界观。
        思想观念比知识更有力量,观念存在于每个人的头脑深处,它是无形的,但时刻都在影响着人们的言行。我们常说“观念支配行动,思路决定出路”,某种观念一旦形成,就会主宰你的思想、左右你的言行,成为强大的内在驱动力!个体观念更新,改变命运;政治观念更新,与时俱进,永葆先进性。
        观念有新、旧之分。新观念与旧观念不是简单地以时间之先后划分,也不是是否流行、时髦之别,更不是凡是我国没有的、外来的观念就都是新观念。新观念与旧观念分别是先进与落后的代表,是创新与守旧的代表。新观念代表了新时代、新事物、新实践,代表了新的生产力,是对陈旧的传统观念的辩证的否定,是对社会发展的科学预见。旧观念则恰恰相反,它代表了落后的、传统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束缚着人们的头脑,形成一种习惯势力与社会思潮,以强大的惯性阻碍着社会的变革。
        观念创新是一个否定自我的过程,要超越固有的思维模式,打破旧的权、利分配格局。
        影响观念创新的障碍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很多障碍往往来自于自身。古希腊的哲学家说过:“知识与经验使人失去的比得到的要多得多!”
        事实上,名人、聪明人也会犯傻—汽车是1868年开始研制的,至1895年才由德国和英国正式发明成功。其间,对于汽车的应用前景引起了人们的关注。1875年,美国国会对此有个专项讨论纪录,结论是不宜发展。理由有两个:一是汽车用的是汽油,汽油易燃易爆。一个随时会爆炸的怪物在街上到处窜岂不危险;二是汽车的使用会取代马车,这样马就会失业下岗,从而摧毁农业。
        类似例子还有很多:1981年比尔•盖茨认为:计算机内存640K足矣;1977年,Ken.Olsen说:开玩笑,谁会在家里放个电脑;1943年,IBM预言:全世界有5台计算机足矣;1876年,电报公司断言:电话是什么狗屁东西。
        常见的思维障碍有:习惯与定势、经验主义、安于现状、求稳保险、迷信、从众、直线思维、刻板思维、唯一答案等。
        据此,我们择例讨论并共同感受一些新观念:

        1.软实力和硬实力

        在学习科学发展观的讨论中,许多城市提出要争创文明城市、卫生城市、生态城市、园林城市、环保城市、旅游城市、对外开放城市……,其间,却鲜有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具体方略。
        政绩,不只是GDP、速度和数量、基础建设、工业园和开发区、旅游景点,更应是思想、文化、素质、环境、创新等软实力的建设和提升。
        通常,人们把航空母舰、核武器、半导体芯片、汽车、石油、机械等作为国家实力的象征—硬实力。其实,更具核心竞争力的是文化力、价值观和创新力—软实力。
        布什在连任美国总统后的就职演说中特别强调:美国的强大不仅在于它的经济、科技和军事等硬实力,更在于其价值观和思想文化。    
        美国究竟是靠什么来称霸世界,有种形象地解释乃“三片”打天下—代表高科技的半导体芯片、代表饮食文化的麦当劳薯片、代表创意文化的好莱坞大片。风靡世界的好莱坞电影《泰坦尼克号》就创下十几个亿美元的票房价值和上百亿美元的整体产值,仅一部影片即可与我国几大产业的利润相敌。好莱坞的大片不仅赚足了钱,更是传播了美国的思想理念和生活方式,让你认同甚至向往。

        2.变革——变化着的新观念

        传统和现代、落后与先进、强势与弱势等都是相对的,并且是可以转化的。
        ⑴ 关于农业
        党和国家非常重视“三农”问题,这首先要更新对农民和农业的认识:传统农业是经验型的—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按季节耕作,靠老天保佑,创不创新无所谓;现代农业则是知识型、科技型并精细化、综合化的产业,诸如绿色(常规)农业、白色(微生物)农业、蓝色(海洋)农业、生态农业、数字农业、循环农业、订单农业、工厂化农业、观光农业以及智能控制、生物工程、网络支持、航天育种、滴水灌溉、立体种养、无土栽培、深加工、综合开发利用等新技术纷纷亮相,加之人们对食品日益变化提升的需求,你不创新就不行、就没有出路。比如皓月集团的精品牛肉可以卖到850元/公斤!为什么?皓月不仅“从农场到餐桌”全过程质量控制—牛源精选、无公害饲料、科学饲养、六道检疫检验关、21个卫生控制点。更有意思的是对肉牛屠宰作“人性化”设计:任何动物在屠宰时肯定是惊恐万分,此时体内会自然分泌有害毒素,这不仅影响肉质,还必然对食者有害—有些人吃素并非迷信,而是怕遭毒素的“报应”。皓月公司以“幻觉引导”让牛“快乐死”—一条长长的走廊里,有着蓝天、白云、绿水、青草的场景,置身其间,宛如走向天堂,让牛在愉阅中实施无痛屠宰。全面创新使皓月集团成为亚洲地区肉牛产业第一大系列加工企业,也是最大的优质牛肉出口基地。
        ⑵ 传统与现代
        对工业而言,似乎做鞋子肯定是传统行业,组装电脑必定是高科技行业。错了!高档的鞋子涉及高分子化学、纳米材料,甚至卫星定位系统—小孩和老人走丢了怎么办?在他的鞋底里装个卫星定位芯片就可以随时监控,而模块式的电脑组装,则稍加训练就可以上岗。所以,做鞋子可能是高科技,组装电脑绝对不是高科技。而且,效益也可能是前者高。
        ⑶ YOU时代—你做主、你为王
        2006年底,美国《时代周刊》评选出的2006年度风云人物是“YOU”(互联网使用者)。互联网开创了一个人人平等、人人参与的新时代,这使许多传统的法则受到了冲击甚至颠覆。以前,“店大欺客”、“衙门八字开,有理无钱别进来”,与权势、金钱相比,个人的声音实在是太微弱了,除非神灵保佑,碰到了“青天大老爷”。如今在互联网上,任何信息都可以在瞬间传遍全球。互联网时代最容易发生的现象就是扎堆议论一条新闻,评头品足,各抒己见,“众口铄金”,而再也无法一手遮天。那些无视百姓存在、蔑视百姓权益,恣意妄为、无法无天的行径一旦在网上被披露,就会被穷追猛打,无处藏身。这迫使有钱人或有权人不得不注意社会形象、遵守社会公德、履行社会责任。
        ⑷ 模式变革
        在传统领域,“你服务、我享受、他付钱”这样的模式似乎不可想象,但在网络世界,却是流行模式。Google等搜索引擎和许多网站都是以此模式来经营:它们提供了越来越丰富便捷的服务让你(吸引你)免费享用,大把的利润来自于广告商。
        仅仅是一项技术或一个产品还不能说会有效益,还得有合适的经营模式。现代的产品,功能多样、边界模糊,如手机已经远远超出了通话的功能—照相、视频、阅读、游戏、上网、新闻、远程教育、导航定位、广告等等无所不包,就需要相应变化的经营模式。
        在政府管理、新农村建设中,都需要有模式的创新。如“公司+农户”模式、“合作社+农户”模式、“市场+农户”模式、“专业户、示范户带动散户”模式等等。

        3.新的发展观

        ⑴ 转变立场
        对于发展,不少人都是强调基础差、条件差,缺乏新观念、新思路。
        台湾英达集团副总裁温世仁认为,中国西部开发十年可成。
        有人说他是哗众取宠,不切合实际。美国的西部开发用了50年,中国怎么可能只要10年?
        温世仁回答:
        ● 美国西部开发是骑着马、提着枪进入的;我去西部考察是坐着喷气飞机、提着手提电脑进入的。
        ● 过去私塾老师,一人只能教几个、十几个学生;现在的老师,可以教几十、上百学生;通过互联网,一个名师可以让无数学生受最好的教育。
        ● 网络时代,发达与不发达可同时获得信息。“同等待遇、同等享受、同点起步!”温世仁提出了个“千乡万才计划”,以乡代校、远距培训、远距就业。
        ⑵ 改变心态
        积极的心态和超前的眼光是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新加坡的例子——
        1972年,新加坡旅游局向李光耀总理报告:新加坡不像埃及有金字塔,不像中国有长城,不像日本有富士山。我们除了四季直射的阳光,毫无特色,毫无优势,要发展旅游事业,实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李光耀看了非常气愤,批示:你想让上帝给我们多少东西?阳光,有阳光就够了!
        挨了批的旅游局利用阳光资源,种花植草,很快成为世界上著名的“花园城市”,旅游业突飞猛进,一跃超过香港,为亚洲旅游之冠。
        (未完待续)                             责编/潘 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