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2010-11

江淮汽车从优秀走向卓越

本刊记者宋晖 吴浪

2010年11月01日



江淮格尔发牵引车批量交车



2010年10月21~22日,第十届全国追求卓越大会在京召开(图为大会现场)


        2010年10月21日~22日,由中国质量协会主办的主题为“质量——企业的生命线”的第十届全国追求卓越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江淮汽车从58家申报企业中脱颖而出,与海信电器、鞍山钢铁等12家企业一起摘得第十届全国质量奖,成为目前中国自主汽车品牌车企唯一一家获此殊荣的企业,也实现了安徽企业全国质量奖零的突破。从导入卓越绩效模式,到连续三年获得全国质量奖鼓励奖,再到问鼎全国质量奖,江淮汽车五年磨一剑。

        中国自主汽车品牌的“波多里奇”

        2010年前三季度,江淮汽车业绩销售近34万台,2010年40万台全年目标指日可下,同时预计利润同比增长超过220%。从年产不过千台到年产30余万台的综合性汽车商,支撑其连续20年快速发展的,是不断、持续追求卓越之路;同样不可忽略的,是其作为中国“波多里奇”近五年的自我打磨与塑造。
        江淮汽车自1998年通过ISO9001体系认证,随着规模扩大,2005年公司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和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三标一体化的认证,2006年和2007年又分别通过了TS16949体系认证、总装备部的质量保证能力审查等,体系能力进一步加强。通过坚持运用TQM、SPC、六西格玛管理等方法,以及全员参与、团队改善、团队学习实验室等方式用于质量提升活动中,公司质量管理的职业化水平得到不断提高。而导入卓越绩效模式的时间却恰恰选在2005年,此时,正是江淮高速发展期,理念、标准、体系、工具应该已自成体系,为何还要用五年再磨一剑?
        21世纪,为了提升本国各类组织的管理水准,强化和提高本国产业的竞争力,世界上陆续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组织设立了质量奖,日本于1951年设立了国家质量奖—戴明奖,对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经济迅速崛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1987年就按照《马尔科姆•波多里奇国家质量提高法》设立了政府质量奖。欧盟也于1992年设立了欧洲质量奖。



江汽总经理安进在第十届全国追求卓越大会获奖企业高层论坛上发言


        中国为表彰在质量管理方面取得突出成效的企业,于2001年设立全国质量奖,是我国质量领域的最高奖项。2004年以前,评审标准是等同采用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标准,2004年8月30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融合了世界发达国家最有影响的质量奖标准基本内容,在评审中坚持“高标准、少而精”和“优中选优”的原则。截至2010年,共评选出82家获奖企业,作为自主汽车品牌,江淮是第一家。
        一位参与过全程评审的江淮管理人员说:“从2005年导入,评审的过程其实就是自我检视的过程,五年内有着四次反作用力,在这过程中要树立标杆,在全球、不同行业中去找标杆,然后去改进。第一年觉得自己的成长性很好,但是放到卓越的标准上去比较,与行业标准、竞争对手去比,就会发现差距,然后通过测量分析,不断改进。通过中质协专家对指标的评审去指出问题,公司内部抓改进,不断对照,绩效结果显示进步,通过标杆作用不断提升质量。”向一切可以学习的人学习,向一切可以学习的事学习,兼收并蓄,自成一体,这可能是最好的回答了。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江淮汽车将坚持‘创新发展自主品牌,振兴民族汽车工业,成为世界一流厂商’的历史使命,以获奖为新的起点,坚持走质量效益型道路不动摇,通过持续创造卓越绩效,为中国民族汽车工业率先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品牌的跨越贡献自己的力量。”江汽股份公司总经理安进表示。

        永远追求顾客第一

        江淮每一款定型后的产品投放市场前,均会由质量管理部或各事业部抽调人员共同组织市场适应性试验—“三高”考核性试验,最冷到黑河,最热到吐鲁番,整车30000公里,反复模拟各种恶劣使用状况,以考核不同区域市场的适应性。



江淮轿车生产线


        黑河市爱辉区,我国东北部北纬51度的高寒地区,在这个中国最寒冷的地区,最低气温可达-50℃,全年结冰期长达7个月,2006年12月4日清晨6点钟,气温达到-37℃;吐鲁番火焰山,沙窝里蒸熟鸡蛋、石头上烤熟面饼的地方,40℃高温;“世界屋脊的屋脊”—唐古拉山,当地有句俗话叫“到了唐古拉,死神把手拉,抬臂能摘云,伸手把天抓”。极度恶劣的环境,成为江淮汽车选择的品质试验地点,既考验着江淮汽车的品质,更考验着江淮人对客户的承诺。
        “记得有一次,我带的SONY相机都失灵了,只好把车又往前开了好长一段路,才拍下了实地试车记录照片。”一位江淮的试车员曾这样描述。
        通过大量艰苦卓绝的试验及近似破坏性试验,不仅可以找出公司产品存在的适应性问题,而且在后期通过车辆拆解、故障件分析,又解决了寒区车辆低温启动、高温区车辆热平衡,空调可靠性、橡塑件老化龟裂,高原区车辆发动机动力下降、进排气阻力大等诸多问题,大大提升了江淮新品的适应性。这也体现了江淮真正从客户使用角度出发,最大限度地考虑客户权益保障。

        永远追求品质第一

        在江淮,质量例会是要求所有部门一把手全部到场的,曾经还发生过因部门领导未及时参会而受到公司通报批评和严厉处罚的事件。质量要求由此上溯到上游的供应链和下游的经销商体系,环环相扣。
        盛夏8月,日间户外气温已高达41℃,但在江淮某总装调试区,几辆“问题”车辆正接受着由不同部门的人组成的评审专家组的苛刻审查。不受行政隶属关系约束的评委,带着工具,戴着手套,把认为有问题的点都提出来,贴标签、照照片、现场描述、做记录。两个小时以后,专家们就发现问题现场列表、分析并形成相关解决方案,责令相关部门限期整改。这是江淮汽车为持续提升产品实物质量,增强同类产品市场竞争力,提高顾客满意度,从顾客角度对整车舒适性、实用性、安全性和外观等方面开展的奥迪特(Audit)评审场景之一。当然,还有更绝的—直接把商品车放到职工就餐中心门口,让所有员工从客户的角度进行挑剔。
        早在数年前,在日本专家的指导下,结合五十铃及韩国现代的质量评审标准,江淮汽车对Audit评审标准和制度进行了优化并在全公司范围内进行推广运用。目前,江淮汽车已形成了一套从上至下“多层次、高密度”的Audit评审体系,仅公司级Audit评审就每两周一次,各事业部、专业厂、班组评审更是频繁有序。

        永远追求品牌第一

        2010年8月30日,江淮汽车与巴西SHC公司签署“独家经销协议”,引起业界高度关注。根据协议,双方约定从2010年到2020年,江淮汽车将向巴西累计出口整车62万辆。作为“金砖四国”之一的巴西,是全球第四大汽车市场,未来市场潜力巨大。江淮汽车巴西项目的合作伙伴SHC公司,是巴西第一大汽车经销商,拥有25年的汽车销售经验,有60多家高规格的4S店,代理品牌有江淮汽车、雪铁龙、福特、大众、捷豹、阿斯顿马丁等。该公司是雪铁龙全球第一大经销商,福特巴西第一、全球第六大经销商。如此强大的经销商,其对产品可靠性的严格标准可想而知。
        全球领先的汽车与汽车电子零部件及系统技术供应商—德尔福公司,在对众多品牌发动机进行标定后,曾高度评价江淮自产发动机是“所有品牌款型中排名第二,仅次于本田发动机的其中一款”。江淮汽车被海外经销商誉为“中国的奔驰”。
        实际上,江淮汽车目前已形成了覆盖世界六大区域、辐射近90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市场布局,江淮轻卡出口销量已连续10年居全国第一,并因其卓越品质率先在轻卡行业获得国家“出口免验”金牌通行证,乘用车全系列产品出口也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一位江淮人曾有着这样的理解:“中国汽车制造业不能一味以低价格低品质的方式来持续发展,因为消费者是升级的,外资品牌会加速向经济型领域拓展。如果中国汽车市场都是国外品牌,中国百姓将付出很大的代价来使用,这对汽车产业的从业者来说是悲哀,更是老百姓的无奈。”
        卓越是横向比较,把自己放在行业里、放在国际化的格局里来比较。从卓越的角度说,江淮汽车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江淮汽车学习实践卓越绩效模式,就是提升JAC品牌、质量及用户对产品的信赖,努力走在实现从优秀到卓越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