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青岛高新区组织宣传部
2009年09月01日
围绕建设“全市体制机制创新的先行区、高新产业的集聚区、生态文明示范区”的总体目标,青岛国家高新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开发建设工作的全局,积极把握“规划建设、招商引资、体制机制创新”三条主线,大力实施饱和性投资,加快推进胶州湾北部园区开发建设。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胶州湾北部园区已经进入了整体开发、加快发展的重要阶段。目前,重点工程建设全部铺开,进展迅速;招商引资积极推进,签约项目相继开工;产业发展政策逐步完备、服务保障能力不断提高。
一、重点工程加快推进
进入今年二季度以来,通过开展“双百日会战”,倒逼工期、压茬推进,全力组织五大类重点工程建设,取得积极进展。①场区回填、吹填工程:海玉盐场吹填工程累计完成910万方;正阳路以北盐田回填工程完成土方回填350万方,完成回填总量的70%。截止到目前,经过回填和吹填,整理完成项目用地8.33平方公里,预计年底将达到12平方公里,具备项目落地条件。②路网及综合配套工程:园区干道创业大道、科技大道综合配套工程全部完工,核心区中心中央智力岛五座桥梁工程进入施工阶段;中央智力岛内交通路线配套及路基加快推进,将于年底全面完工。年初预定的16条道路中其余的道路及管沟管线工程加快推进,到目前为止,都已完成过半进度。预计到年底完成42公里道路和相应管线配套工程建设,基本打通启动区干道交通线。③水系景观工程:中央智力岛工程位于青岛高新区中央科技岛群核心位置,占地约0.7平方公里,主要规划建设以科技研发、商务办公、金融信息、中介服务等为中心的现代服务业聚集区,是未来高新区的科技研发积聚基地和区域生产服务中心。目前已全面完成途经中央智力岛的创业大道、科技大道路基及综合管沟工程,启动了科技大道延长线道路及综合配套工程以及环岛路、智力岛内部道路和五座桥梁的规划建设。整个中央智力岛工程计划年底全面完工,届时中央智力岛将初具形态,呈现出“水绕岛城、绿网环湾”的景象。葫芦巷水系景观工程占地面积约197万平方米。在面向全球征集方案的基础上,由美国知名公司进行深化设计,目前地上景观部分已开始进行排盐碱处理,河道开挖及驳岸基础砌筑工作正全力推进,葫芦巷河道整治和驳岸工程已完成工程总量的80%,预计年底基本完工。羊毛沟河道整治工程占地面积约156万平方米,预计年底完成水系开挖、土方回填等基础部分的施工,水系景观工程地上部分已开工建设,羊毛沟河道整治和驳岸工程累计完成工程总量的85%。④创业中心工程:创业中心项目总投资4.96亿元,总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目前两座高层建筑完成主体2层,两座低层建筑完成主体1层。预计年底完成主体工程,2010年竣工验收。建成后将以中小企业科研孵化和商务促进功能为主,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孵化培育、高新技术研发、创新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办公、研发及各类公共服务。⑤防灾减灾工程:为了减轻风暴潮对高新区的影响和危害,经专家多方论证,研究启动防潮坝建设。该工程坝顶高程5.1米,坝顶宽8米,长3.44公里,于今年6月1日正式开工。防潮坝工程建成后,高新区胶州湾北部新城区的防洪、防风暴潮标准将提高至100年一遇,并将有效保障高新区河口生态湿地景观用水,改善城市景观和生态环境。
二、高效进行招商引资
在着力抓好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的同时,坚持集中优势资源配置到核心区域,尽快达到项目落户的基本条件,并同步开展了招商引资。坚持定位高端的发展方向和“三不要”原则(技术落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的企业不要,危害生态环境的项目不要,能源资源高消耗类项目不要),结合高新区实际,着力走“高、轻、特”产业发展之路(高:技术含量高,处于产业价值链高端;轻,结构轻,资源能耗低;特:差异定位,突出特色)。经过积极推动、精心遴选,到目前已有华东机械、蓝宝石晶片、环保设备、通讯基站等18个重点项目签约和确定落户。一批重点在谈项目正在积极推进。一个集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发展的产业生态群落已经划定了明晰坐标。
一是加强与市5家投资促进机构和32家驻青跨国企业、中介组织沟通联系,先后赴京津、苏杭等地走访目标企业,参加了中外经济合作论坛等十余场专业洽谈会,邀请140余家企业来高新区考察洽谈,滚动贮备有效项目信息30个以上。二是强化投资服务,加快推进了华东机械、3G基站天线等5个签约项目开工建设。其中,3G基站天线项目填补了国内空白,将逐步实现青岛电子信息产业的升级换代,为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发挥重要作用;华东机械装备项目打破了我国大吨位、高精度的全自动锻造生产线依靠进口的现状,产品包括重型锻造操作机、工业机器人等,将极大地提升高新区装备制造业的技术水平。三是积极推动组团式连片开发,重点与北京科技建设集团等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引进社会资本“打包”参与园区的综合开发和招商引资,提高园区开发的质量和速度。
三、积极建设创新型园区
根据国家科技部的部署,坚持以“二次创业”的标准推动胶州湾北部园区的起步建设。以建设创新型园区为目标,积极对接国家科技部、省科技厅等上级业务主管部门,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重点推动高端产学研合作,积极进行体制机制创新的探索,构建创新创业体系,集聚创新要素和智力资源。
一是积极推进与大学、科研机构的合作。与7所驻青高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暨共建协议,正式启动青岛国家大学科技园项目,主园区一期建筑面积 4万平方米,将于年内开工建设;与中科院光电研究院签署了研发基地共建备忘录,已进入项目选址阶段;签约引进了中科院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海洋装备产业基地将于近期签约,超算中心等项目进展良好。二是加快创新平台建设。推动成立了以夏耕市长为组长的创建创新型园区领导小组,全面启动创建工作,制订实施了创新型企业培育计划和标准化示范园区建设。高新区专利信息服务平台已投入运行,世通国际检测中心项目进入规划设计阶段。三是逐步完善科技体系规划。完成《高新区创新创业体系规划研究》专家评审,初步规划5个创新创业体系,完成了《数字园区管理运行体系研究》,提出了高新区数字园区管理服务中心组建方案,启动了数字化园区暨创业服务平台建设。四是按照“先易后难”的次序,积极探索体制机制创新。建立实施《入园项目引进部门全程代办、审批部门首席专办员专办制度》,建设启用园区行政审批服务大厅、财税服务大厅,真正做到“全程服务、一站办结”。制定实施《重点项目挂牌督办暂行办法》,修订完善《入园项目评估管理办法》,进一步简化程序,提速提效。所有联审项目均在两天内出具意见。五是制定提出引进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项目和高端人才入区发展等方面的政策体系。积极探索实施投融资机制、选人用人和激励约束机制等方面的创新研究。
责编/刘 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