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2010-01

赵凤桐核心区的建设,要与世界同行

文海淀园国际合作与品牌建设处处长 张秀英 责编吴 浪

2010年01月01日

北京市委常委兼中关村科技园管理委员会党组书记、海淀区委书记赵凤桐   

    昔日,海淀区作为我国高新区的发源地,为中国高新区乃至世界高新区的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今日,海淀区作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在实现“四位一体”的奋斗目标中将发挥更大作用。

 

 

赵凤桐:

核心区的建设,要与世界同行


        2009年12月10日,在清华科技园举办的“清华科技园创建15周年”庆祝大会上,中共北京市委常委、中关村管委会党组书记、海淀区委书记赵凤桐在与国际科技园协会主席Joan Bellavista交流时讲到: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的建设是中关村创新型企业发展的需要,是北京建设世界型城市的需要,更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我们要把握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集思广益,把它规划化、设计好、建设好,为实现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做出积极的贡献。“核心区同国际科技园区有着近20年的交往历史,我们要密切同国际科技园区协会及其它园区的合作关系,通过合作与交流,增进了解,同时我们要善于将在园区建设中遇到的问题拿到国际科技园区协会的同行中去研讨,集大家智慧谋发展。”这是赵凤桐同志在出任海淀区委书记后对指导核心区建设、实现国际化发展的一个基本思路,同时也是确保实现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目标的一个基本路径。
        其实,早在1993年,赵凤桐(当时任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副主任,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系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管委会的前身)赴加拿大蒙特利尔参加国际科技园协会(IASP)年会时,成功申请到了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1995年承办国际科技园协会在北京召开“科技工业与研究园第四届世界大会”的承办权,成功走出了中关村与世界同行的第一步。这一思路更是指引着中关村科技园区为之开展了很多工作,并取得了切实成效。

        集思广益收获多

        经过20年发展成长起来的中关村,在面临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中还有许多需要理顺的环节与问题,尤其是围绕创新要素展开的几个重要问题,如: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政府的政策制定、信息环境建设以及创新系统建设等。为了探讨这些问题的答案,由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院、国家知识产权局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09中关村论坛”,特别请来了中、美、法等十余个国家的政府官员、诺贝尔奖获得者、科学家、企业家等出席论坛,真正起到了汇聚国内高层领导、国际著名专家学者以及成功企业家之声、共议中关村发展的作用。世界银行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蒙代尔等在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给示范区的建设带来了很多重要信息和建议,实现了集思广益、与世界同行的思路。
        林毅夫的发言阐述了信息和政府决策对产业升级的重要性。他认为,第一,在产业升级的过程当中,有很多信息将成为市场协调外部性的重要因素,要政府来帮助来完成。第二,在产业升级的时候,有很多要协调的东西,并不是简单的买一部机器,实际上是很多关联产业必须同时进入。
        罗伯特•蒙代尔的发言解密了企业家及企业家的成长环境。他认为,一个好的企业家是指那些能够看到利润机会的领袖。一个企业家应该是去创新、去开启企业,有很深的经济学知识、环保的知识、管理的知识、凯恩斯的动物精神。如果说要造就一个适合于企业家成长的环境,那么社会就应该在鼓励或者影响企业家的要素方面下功夫,比如配套的市场经济的法律、知识产权、新闻体系环境、税收或者货币政策稳定、防治腐败措施等。
        在美国硅谷银行总裁格里高利•贝克的发言中谈到了整套的创新生态系统对行业发展的重要性。他讲到,如果我们要实现真正的发展,需要一个整套的生态系统,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得企业家以及研发等各个方面取得成功。比如提高行业标准,特别是关于贷款信息共享方面、信贷信息共享方面的行业标准;进行银行、担保、信贷等方面的一些法律改革;建立方便投资退出等机制。
        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柳传志的发言认为:一名优秀的企业家目光要高远,意志要坚定。他认为,科技成果产业化在我们国家做得还不够顺畅的原因包括:观念,科学家科研成果创新的观念、科技部门的观念等;机制,客观环境等其他机制。
        这些来自全世界最先进的理念与信息,都将助推中关村与世界同行。

        核心区建设任重道远

        率先将海淀区建设成为以科技园区化建设为载体,实现区域资源与全球科技创新资源互联互通的智慧型核心区,是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实现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总目标的重要步骤。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还需要做好更多方面的调整与准备:一是必须正确面对我国还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事实和由它所带来的体制、机制、文化等方面的复杂性;二是必须正确把握复杂多变的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的影响;三是必须正确把握信息化体系建设、品牌化体系建设与国际化人才、知识结构培养及调整的长期性;四是必须及时把握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历史机遇和成长起来的创新企业发展需求的关键时期;五是必须正确处理好核心区与海淀区区域资源的相互协调关系,建立二者互为支撑,确保实现区域经济与创新发展全面发展新体制的重要意识等。
        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是一项任务十分艰巨的新工作,具有很强的挑战性。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在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中关村,除了需要理顺政府、企业、中介、学校、研究机构的关系,还需要着力研究满足创新企业及企业家精神需要的长效创新机制及其环境建设等问题。为此,海淀区委区政府表示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目标,进一步统一思想、统筹资源、聚焦重点、凝聚力量,加快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在国家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和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进程中发挥表率和示范作用。  
        赵凤桐书记在指导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建设时多次强调,要牢固树立把握机遇、善于学习、勇于创新、与世界同行、去争取胜利的信念,为我国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实施勇于探索、乐于奉献、发挥出先试先行的示范作用,不辜负党和国家及时代对我们寄予的要求与希望。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的建设离不开创新与发展,创新与发展离不开人才与知识,离不开借鉴国内外科技园区在创新与发展方面丰富的实践和经验,我们只有本着学习的态度,善于总结和利用国内、国际科技园区成功的经验,就会对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建设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的建设也只有在开放的国际环境中进行才会不断成长。
               责编/吴 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