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张江——经济转型微观动力源

隆冬季节,上海的天气特别冷。呼啸的寒风裹着雪花扑打在窗台上,一阵紧似一阵。
回想2008年冬天,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世界经济急转直下。中国经济,特别是包括上海在内的沿海开放地区的经济也未能幸免。“4万亿”投资及相关优惠政策刚刚推出不久,全球急切等待着它的效果。时过一年,中国经济“V”型反转,快速回升。
中国经济的潮落潮起,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事物隐藏的一面,认清了前行航道上的暗礁。如今,海面看似已经风平浪静,但暗礁却依然存在。
“4万亿”投资不可能一直作用在中国经济的肌体上,就像一个人不能完全指望一剂补药来强身健体一样。金融危机让大家意识到,不改变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要保持经济长期稳定发展无异于缘木求鱼。
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欧美日等经济发达国家、亚洲“四小龙”经济发展道路莫不印证这一点。上海借助高度外向型、投资拉动型、资源消耗型的发展模式,经历了十几年的飞速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日益改善。然而,在资源、土地、环境和廉价劳动力供给等方面,上海面临的压力却越来越大,经济发展环境发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变化。推动经济发展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已经成为上海今后一个时期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在上海,经济结构调整并不是一个全新的话题。早在15年前,以劳动密集为基本特征的上海纺织、家电等轻工企业缺乏竞争优势,被迫淘汰。上海制造业朝着以资金和技术密集为基本特征的产业转变,比如汽车、通信、装备、医药等。这次升级是上海产业结构的痛苦蜕变,通过破产重组,同时引进跨国公司高品质的产品、先进的生产设备和管理理念,主动加入跨国公司全球分工队伍,形成以出口为导向的产业集群。外向型加工业快速成长,极大地促进了上海国际贸易及现代物流服务业的发展,搞活了上海经济。活跃的经济又吸引了众多的外来人口,推动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周边地区也因为上海的辐射作用,出口加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十年前“聚焦张江”,是上海为加速经济发展方式向创新驱动转变的战略性布局,是上海主动承接国家创新战略而进行的区域前瞻性科学实践,旨在改变制造业对外来技术的依赖,改善企业自身造血功能,提高中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聚焦张江”产生了两个方面的显著效果。第一,“聚焦张江”使张江高科技园区成为众多跨国企业研发机构集聚地。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不仅成为全球产品制造基地,自身也变成跨国公司主要市场。市场竞争迫使跨国企业在华设立研发机构,以便快速开发满足中国客户需要的产品。同时,上海拥有专业齐全、高素质的工程技术人力资源,也使跨国公司能够将部分产品开发工作转移到上海。上海所处的独特的地理人文优势,使之成为跨国公司设立产品研发机构的首选地。第二,“聚焦张江”使张江高科技园区形成了一整套扶持企业创新、支持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的机制和体系。良好的园区生态环境,便利的交通,以及活跃的创业氛围,吸引了一大批国内外高新技术企业和创业人才。
金融危机发生之后一年,世界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出口国家和地区经济复苏乏力,“中国制造”的产品面临越来越频繁的贸易障碍和摩擦,加工出口已无法维持上海经济的稳定增长。2010年世博会开幕后,大规模、高强度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也将告一段落,投资拉动效应降低。三驾马车有两驾减速,上海面临的困难不言而喻。这次上海市经济工作会议上,市委书记俞正声明确强调:必须痛下决心,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上加倍努力,狠下功夫,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今天,上海市经济转型的号角已经吹响,前进的方向已经指明,工作的重心已经明确。作为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和高新技术企业的集聚地,张江高科技园区在上海经济结构调整和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等方面义不容辞,我们深感责任重大。
张江高科技园区从实际出发,选择具有上海特色的发展模式,概括起来就是引进和培养创新创业团队,创建知识产权系统,采用科学的商业模式,在有效的国际国内风险资本和政府强有力的推动下,形成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的实践基地,培育具有自主创新核心能力的高科技产业集群。同时,园区持续创新服务,构建大型孵化平台,不断推出创新金融服务产品。目前,张江在集成电路产业方面,着重设计与制造,完善业已形成的,自主创新特色鲜明、产业链最完整、技术能级最高的集研发、制造一体化的产业集群。在生物医药产业方面,抓住研发、中试、高端产业化等创新源头,使张江高科技园区成为国内研发机构最集中、创新实力最强、新药创制成果最多的标志性区域之一。在软件与文化创意产业方面, 依照“技术创新+模式创新”方针,引领产业发展,做强软件产业,做大文化创意产业。我们将坚持走“自主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的开放式创新”发展道路,引进更多具有系统知识产权的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企业,实现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的高端聚集。
2010年,我们将进一步关注“微笑曲线”两端,不断提升园区主导产业在全球价值链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张江的产业定位在选择规模化发展的同时,一直将主攻方向放在先期的设计研发和后期的产品服务、品牌发展及模式创新上,通过高附加值创新产品和先进技术完善产业链,提升产业能级,企业在其擅长的领域只做最具核心竞争力的高附加值的部分,这正契合了“微笑曲线”利润率较高的两端,也顺应了全球现代产业价值链的重心向两端转移的趋势。向“微笑曲线”两端发展是张江的最佳选择,而经济转型则是张江掌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重要机遇。通过经济转型,我们将会更好地把资源聚集在最具前景的增长点上;借助经济转型,有效规避风险;依靠经济转型,把健康发展的态势保持下去。
2010年,我们将坚持优化园区创新创业环境,努力营造与国际通行规则相接轨的创新气候,为创新企业的成长壮大提供强大支撑。孵化服务将立足于为中小企业提供贴身、专业、精深化的增值服务,形成专业孵化、自由孵化、高端孵化等覆盖企业生命全过程的孵化环境;通过园区集中的41个政府主导的高效研发平台,形成鼓励创新、促进创新的专业化、系统化公共技术服务体系;在投融资体系方面,将进一步帮助园区中小企业,充分利用由政府引导基金、产业专项基金、产业控制基金、风险投资、私募基金等共同参与的全方位、全过程产业投融资服务;在人才培育方面,利用已在国内首创建立的张江创新学院,为企业架起大学教育和企业用工的桥梁。
2010年,我们将继续建设张江科学城,这个坐落于张江高科技园区中心地带的科学城,占地约4.73平方公里,形态布局为“一岛两带”。这里将建设成为高端产业集聚、创业企业荟萃、创新活力强劲、智力成果迭出的科技人文社区。科学城日趋完善的城市化配套服务体系,将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完美的创新、创业和生活环境。
新的经济增长方式不能以大量消耗自然资源,污染环境,漠视个人健康和生命为前提。经济结构的成功转换也应该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们安居乐业为基本标志。2010年世博会,张江高科技园区将出现在第四展区—“未来正在实现”,展示城市交通、新能源、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信息服务、绿色农业等领域的前瞻性研究成果。它们是未来美好城市生活的梦想,也是城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动力源泉。
未来十年,张江园区将继续勇立全球高科技产业发展潮头,着力贡献研发、贡献知识成果、贡献模式、贡献体制,依靠科学发展、技术进步、模式变革等创新智慧,撬动和激发生产力,为上海经济转型和发展突围注入充足的微观动力源。
责编/任晏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