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苟春 苟凤琼
2010年06月01日
作为中国最具经济活力的制造业名城,广东省东莞市在进入新世纪以来,致力于实现发展模式创新,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实施经济社会双转型战略。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顺势而生,并坚持“科技共山水一色,新城与产业齐飞”的规划设计理念,实现松山湖新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各项事业快速推进,已发展成为东莞经济社会双转型的强大引擎。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走科学发展道路
松山湖自开发建设之日起,就定位于“东莞乃至珠三角科学发展示范区和产业升级引领区”,通过打基础、造环境、抓配套、强选商、促投产、重服务等措施,增强产业竞争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事实也已证明,松山湖模式在金融危机中初露锋芒,让“中国制造”实现了华丽转身,变为“中国智造”,率先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先行一步。
松山湖按照东莞市委市政府的战略发展目标,始终坚持“四高”发展原则:坚持高起点规划建设;坚持高门槛选商引资;坚持高水平自主创新;坚持高效率贴心服务。各项事业快速推进,招商选资、招才引智成效显著,产业聚集水平、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松山湖已逐步发挥出产业龙头和研发龙头的双带动作用。
走低碳经济之路 建中国最美丽园区
八年来,松山湖始终坚持科学发展道路,要求入园企业必须符合“三高两自”标准,坚决拒绝接收污染大、能耗大、科技含量低的项目,初步走出符合“低碳经济”模式的产业发展之路。
近几年,松山湖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推动电子信息、生物技术、金融服务、文化创意四大产业发展,低碳产业集群效应初显。此外,松山湖还坐拥8平方公里的淡水湖和14平方公里的生态绿地。2010年10月,以介绍松山湖走“低碳经济”道路为重点的“东莞松山湖—绿色发展的成功典范”将亮相上海世博会未来城市探索馆。
松山湖已呈现出低碳生活方式。2010年5月,东莞里程最长、投资3亿元、总长122公里的松山湖绿道系统全线贯通,首期设10余个自行车公交站,行人上下班、游玩,均可凭IC卡免费租赁自行车,成为广东省首条租存免费的低碳环保绿道。
建台湾高科技园 打造亚洲IC“硅谷”
台湾高科技园是松山湖提升产业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主战场。2009年,松山湖台湾高科技园吸引了一批台湾“明星企业”前来入驻,总投资额超过20亿元。
2010年,松山湖园区将瞄准信息产业和新能源产业,尤其是IC设计、面板制造和LED光电三个领域的高科技项目,有针对性地赴台湾开展招商活动。目前台湾高科技园的道路、供水、供电、供气、土方平整等基础设施建设正加快推进,初步形成“三纵四横”的城市道路网络格局,2010年6月前将完成多个主干道路工程、先进IT制造区约1100亩土方平整工程和主要区域的景观绿化,届时可提供符合企业要求的“七通一平”的建设条件。
八年间,松山湖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0%,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30%,税收总额年均增长170%,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已成为生态型、高科技、国际化的创新型城市,成为东莞乃至珠三角的科学发展示范区和产业升级引领区,探索出了科学发展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