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2010-10

高速发展 赢在创新

文保定国家高新区党群工作部 巩珊珊 责编刘 路

2010年10月01日




保定国家高新区中心园区    摄影/马通生


        斗转星移,日月交替。短短18载风雨岁月,保定国家高新区便谱写了一篇新能源创新发展的不朽篇章。
        保定国家高新区是国内最早涉足新能源产业的国家级高新区,也是目前全国57个国家级高新区中,唯一一个以新能源为主要方向的科技工业园区。园区2006年以来大力推进的新能源设备制造产业和全力打造的“中国电谷”品牌,在国际国内产生了广泛影响,先后获得了“国际新能源与能源设备产业基地”、“国家科技兴贸出口创新基地”、“国家可再生能源产业化基地”、“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五项国家级产业基地称号。
        是什么让保定国家高新区发展如此夺目?答案很简单:创新。
        十几年来,保定国家高新区始终秉承“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发展宗旨,坚持不懈地探索、积累和提升,走出了一条符合保定区域特点、发展理念清晰、产业定位明确、具有鲜明特色的新能源产业之路。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辐射下,高新区不但未受影响,反而凭新能源之路向世界证明了新能源带来的无穷经济力量。据统计,2009年已完成销售收入514亿元,同比增长26.1%;实现财政收入17.6亿元,同比增长31%;实现工业总产值548亿元,同比增长33%,各项指标连续3年保持年均50%以上的增速。
        思路决定出路,保定国家高新区之所以能快速发展、实现跨越,得益于创新的发展思路。园区在2000年预见到新能源的发展趋势,并付诸行动,发展了一批新能源创新企业,如天威英利、中航惠腾;2006年保定市委、市政府进一步提出打造“中国电谷”战略构想;如今,已形成光伏、风电、输变电、储电、节电、电力自动化等六大产业体系。
        保定国家高新区在发展中明确定位—发展新能源,坚持自我创新,加速科技产业化发展,壮大特色产业集群,走新能源之路。“中国电谷•低碳保定”已经成为保定国家高新区的一张亮丽名片。
        发展新能源产业要明确产业定位,依托发展势头好、自主创新能力强、产业带动作用明显、人才聚集的龙头企业。
        保定国家高新区龙头企业英利集团,是国内具备最完整产业链的太阳能电池生产商,是“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依托单位。英利注重产业链每个环节的创新,不断改进生产工艺,做到了行业内单瓦耗硅量最低,仅为5.6克。

保定天威风电科技有限公司大楼

保定天威风电科技有限公司大楼


        保定天威风电科技有限公司是保定天威集团上市公司天威保变的全资子公司。天威风电科技有限公司秉承“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思路,通过风电机组的研发、生产、运行,培养了一大批研发技术骨干和技术工人。2006年公司与国际著名风机设计公司英国Garrad Hassan联合设计、共同开发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1.5MW变速变桨双馈异步风力发电机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天威风电公司拥有2MW全功率试验平台,为产品的研发和优化设计提供保障。风电公司还是河北省大型风力发电机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保定市风电整机技术研究中心。
        保定国家高新区注重创新型人才培养,注重产学研结合。园区2007年与华北电力大学联合成立国内首个风电专业和可再生能源学院,并与英国剑桥大学和丹麦科技大学国外研究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与荷兰能源研究中心(ECN)、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共同建立了中国首个可再生能源技术研发中心;与美国可再生能源试验室、世界风能协会、欧洲风能协会等国际新能源领域的行业协会、重点实验室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来自中国科学院的科学家,与美国、荷兰、德国、英国的科研机构联合,正在建设风电整机、叶片、控制系统、光伏发电技术研发中心,建设风电整机、叶片、控制三大国家级检测平台。园区联合保定职业技术学院等单位,成立保定新能源与能源设备产业职业教育专业集团;建立了保定高新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保定国家高新区依靠思路创新、产业定位创新、培养人才创新,实现了经济健康高速发展。经过18年的探索和发展,初步走出了一条有自己特色的发展高新技术的路子。完善的体制,吸引国内外高层次人才汇聚保定高新区;建立健全的“一区多园”发展模式,充分发挥高新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优越的招商条件、创新的招商策划使高新区工作逐步与国际惯例接轨。
        创新是发展的根源,创新是发展的基石,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保定国家高新区全神贯注抓创新,聚精会神搞发展,定能攀上新的台阶,“中国电谷•低碳保定”定能更加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