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2010-07

继往开来话钢研

本刊记者陈硕

2010年07月01日


中国钢研荣获“中关村科技园区20周年突出贡献奖”

中国钢研荣获“中关村科技园区20周年突出贡献奖”

中国钢研荣获国资委“科技创新特别奖

中国钢研荣获国资委“科技创新特别奖



        近日,由北京市科委组织发起,由中国钢研科技集团下属钢铁研究总院、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等9家钢铁服务与生产单位组成的首都钢铁服务产业联盟宣告成立。该联盟的成立是北京市科委以科技帮扶企业渡难关、以科技驱动产业促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该联盟的成立将加快首都钢铁向“无烟”转型,向高端化发展,提升首都钢铁服务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提振产业信心,带动首都科技服务业实现全面发展。
        为了了解首都钢铁服务产业的发展情况以及如何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科技支持,本刊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干勇院士。
        干勇院士介绍说,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钢研)是根据2006年12月26日国务院国资委的批复,由钢铁研究总院(以下简称钢研总院)和冶金自动化研究设计院(以下简称自动化院)联合重组组建成立。
        作为我国冶金行业最大的综合性研究开发机构和高新技术产业化机构,中国钢研是是中国金属新材料、冶金工艺、冶金工业信息化与自动化技术、冶金分析测试技术及相关工程技术服务的领先者,已获得5000余项科研成果,包括国家级奖励29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35项、授权专利783项。
        中国钢研科技创新基础雄厚,拥有“连铸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非晶微晶合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先进钢铁材料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冶金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先进钢铁流程及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先进金属材料涂镀国家工程实验室”等13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实验室,京外设有青岛海洋腐蚀研究所、舟山海洋腐蚀研究所、成都大气腐蚀试验站。
        谈到中国钢研的发展,干勇说,中国钢研以产业规模化、工程大型化、产品国际化为目标,发展形成了新材料产业、冶金工程及自动控制产业、分析测试仪器产业。中国钢研下辖钢铁研究总院、冶金自动化研究设计院两大研究院,发起设立了安泰科技(000969)、金自天正(600560)、钢研高纳(300034)三家上市公司以及新冶集团、纳克公司、中联公司等一批高科技企业。建设了国内非晶纳米晶、药芯焊丝及高温材料、超硬材料、难熔合金、结构材料、工业自动化成套装置等独具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先进钢铁材料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连铸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非晶微晶合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冶金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12个国家级中心和实验室设在中国钢研。这些都为我国新材料产业、冶金工艺工程产业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中国钢研在结构材料、功能材料、高温合金、难熔合金、粉末冶金材料、生物医学工程材料等领域拥有众多专有技术和产品,先后承担了冶金行业85%以上的新材料研制任务,为我国“两弹一星”、神舟号飞船和冶金、能源、交通、机械、电子等国民经济建设研制并提供了大量关键新材料,作出了重要贡献。
        作为冶金行业信息化与自动化技术研究的主力军、创新基地,涉及计算机应用、电气传动、仪器仪表等,在智能控制技术、现场总线技术、交流变频调速技术、大型液压伺服系统技术及缓冲技术等领域达到或接近国际领先水平。
        另外,中国钢研还从事材料化学成分、金属物理、力学性能及无损探伤等项目的检测以及相关技术和仪器装备的研究。通过中国实验室认可委员会的认可审核,与30多个国家实现了分析数据的有效互认。在复杂体系痕量分析、金属原位分析、冶金在线分析、状态分析、微观分析、力学性能分析、无损检测分析等领域的研究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仅2008年一年,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就获得众多奖项,其中“金属原位统计分布分析技术”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制备工艺及产业化关键技术”、“纳米晶软磁合金及制品应用开发”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武钢取向硅钢制造技术自主创新与产业化”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非平衡晶界偏聚动力学和晶界脆性断裂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同时获何梁何利奖与光华工程科技奖各一项。
        截至2009年12月,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共有从业人员8300余人。其中两院院士(含特聘)10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3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09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6人、博士生导师48人、硕士生导师106人。
        集团公司专业技术人员中,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人员730人。其中享受教授级待遇的人员202人、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的170人、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459人、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932人。
        为了更好地发展,钢铁研究总院在1998年组建了安泰科技公司,2000年5月成功上市,筹集了近8.8亿元的资金,使原有国家计划经济下的科研事业单位向适应市场经济的现代企业制度成功转制。改革、转制使钢铁研究总院的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整体实力显著提高。其总资产也由1990年的3.65亿上升到2001年的22亿元,连续8年被北京市和中央国家机关评为文明单位标兵。
        中国钢研曾为我国工业建设做出过卓越贡献,为航空、航天、兵器、船舶、核、电子等行业提供了多种关键材料。今后,中国钢研将重点围绕高速(重载)铁路、核电、火电、大型飞机、海洋开发、西气东输、机器制造、大型试验装备等国家重大工程建设、重大装备制造和重点武器型号对关键材料的迫切需求,开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档关键冶金材料。重点突破高参数火电机组用锅炉钢管、叶片钢和转子钢,新一代核电用钢,变电设备用高牌号取向硅钢和非晶带材等电力生产和输送用钢;高速铁路列车用车轴、车轮、轴箱等转向架用钢;高等级油井管和管线钢板、海洋开发用高强度钢板、低温储罐用钢板等油气开采、输送和储存用钢;超高强度钢、高强度不锈钢、耐蚀合金、高温合金等高端关键冶金材料,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提供关键材料支撑。展望未来,中国钢研将在新的起点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携手各界走向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