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寒冰
2010年10月01日
发现控制西红柿保鲜期基因
据《今日美国》近日报道,印度国家植物基因组研究所研究人员发现影响植物成熟的两个关键基因,“关闭”这两个基因,可使西红柿保鲜时间达45天。
研究人员发现,植物中阿尔法-甘露糖苷酶(α-Man)和贝塔-氨基己糖苷酶(β-Hex)两种基因令果实成熟。在这两个基因作用下,西红柿通常可以保存15天左右,之后表皮开始起皱、果实变软、成分逐渐流失。
研究人员令这两个基因“沉默”,从而延缓西红柿成熟过程,延长果实硬实时间,减缓成分流失。研究所培育出的新品西红柿最长保鲜期达45天,堪称世界上保鲜时间最长的西红柿。研究负责人阿西斯•达塔说,我们没有给西红柿加入新基因,而通过关闭使果实变软的两个基因延长保存期限。
印度国家植物基因组研究所研究人员说,下一步将对经过“基因修饰”的西红柿进行一系列检验,包括在动物身上进行安全性测试等,之后才会投入商业生产。他们预计,这一过程需要3年时间。
发现令乳腺癌药物失效的基因变异
据美国《发现》杂志近日报道,美国哈佛医学院科学家发现在两种基因中出现的变异会让常用的抗乳腺癌药物——蒽环类抗癌药(Anthracycline)失效。
乳腺癌患者通常会在手术后服用化疗药物来阻止肿瘤扩散或反复,但有些患者却对某类药物具有抗药性。而最新研究结果则可帮助医生根据病人的肿瘤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大幅提高生存几率。
哈佛医学院附属丹那法波肿瘤研究所的安德烈•理查德森领导的研究团队对85名患者的乳腺癌细胞样本进行了分析。他们发现,在被证明具有抗药性的肿瘤样本中,8号染色体上的某个区域出现了许多额外或者多余的DNA复制片段。
理查德森表示,当该区域内名为LAPTM4B和YWHAZ的两个基因被过度表达时,肿瘤对蒽环类抗癌药产生了抗药性。该药物通常作为辅助治疗给患者服用,有助于抑制患者术后病情反复。
猴子通过思维操作机械手臂
据美国《新科学家》近日报道,美国科学家发明一项新技术,能够让猴子通过思维操纵机械手臂做出各种动作。
这项实验是在美国匹兹堡大学进行的。实验中,研究人员把薄如发丝的微芯片植入两只猴子的大脑运动皮层,微芯片可感受神经细胞发出的脉冲,脉冲信号传入电脑,经分析转化为机械手臂的运动。实验表明,猴子可通过思维控制机械手臂做出各种动作,比如抓握、翻转、拿取等。研究人员说,随着时间推移,猴子们可通过思维将机械手臂运用得像自己肢体一样熟练。
单链DNA“易位”引发强电流
据英国《科学》杂志近日报道,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生物学家研究发现,单链DNA在穿越碳纳米管时发生“易位”,可引发电流的不规则激增。
该项目研究人员、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斯图尔特•林赛博士说,他们借助了纳米孔技术,进行单分子的操作,可以在位于纳米孔两端的电极上施加连续的电压,引发纳米孔封闭通道内离子电流的流动。在这种尺度范围内,即使是单个分子的“通过”也会导致电流作出相应的改变。
实验中,他们采用直径介于1纳米至2纳米间的单壁碳纳米管作为传导通道。当电流被导入纳米管时,由60个或120个核苷酸组成的单链DNA片段也随即进入纳米管中,并在DNA分子携带的负电荷的驱使下,从入口处的正极转移至输出处的负极。结果显示,科研人员可在培育完好的碳纳米管内探测到DNA“易位”过程中强烈的电子活动突增,而反向偏置电极则可导致电流尖波的消失,当电极恢复原状时尖峰又会重新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