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2009-08

不洗不净 不炼不纯

本刊记者潘 飞

2009年08月01日

琴韵书声

                不洗不净 不炼不纯
                                                                      
                                                                      ——走近庄培森的书法艺术

                           庄培森庄培森,祖籍山东,1963年出生于北京。自幼喜爱诗词、书画艺术,受父兄严教,少年得画家黄云先生指授,刻苦学习。20世纪80年代,庄培森师从书法家沈鹏、刘炳森、张荣庆等,学习书法及理论,同时向画家黄胄、芦光照讨教国画艺术,并得到学者张中行、吴祖光、文怀沙、杨辛等指教,2004年,被岭南画派国画大师杨善深收为关门弟子。
    庄培森主攻“二王”一系书法,并广采博收。学书追求萧散、简淡、古雅、自然之风。其书作笔墨规矩、结字准确、布局舒朗、气韵生动。偶作花鸟国画,情趣盎然;书画作品曾多次入选国内外大展,部分作品获奖;国内八十余家画册、报刊、杂志曾给予专题报道;有《庄培森书画集》、《庄培森书法选》、《当代书法名家精品赏析-庄培森卷》及《庄培森泰山墨韵》专题片面世,其书法作品近年来引起海内外收藏家的关注与珍藏。
    庄培森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北京书法家协会理事、北京诗词学会会员等。

庄培森墨韵
        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书法文化在与时俱进的演变中是不断丰厚和发展的。书法之博大精深,不在于书家、书迹众多,而是体现在书法艺术和思想的博大与精深上。书法与传统文化水乳交融、不可分割,书法文化是随着传统文化的发展而变迁的。书法讲究韵,黄山谷讲:“凡书当观韵”,书法之韵讲的是意韵、神韵、气韵;董其昌云:“晋人书取韵,唐人书取法,宋人书取意”;清人则概括为:“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态”。韵是评鉴书法作品的最高标准。同时书法也是一种抽象艺术,重在表现形式之美,包括用笔使墨之美和布局经营之美,即笔法、章法、墨法之美。说到底,书法就是一种心灵的艺术。从庄培森书法的形式、特征可以透视出有何种性情呢?中锋用笔,曲形轴线的行气,同时形成了庄培森朴实、庄重、平和流畅的书风。
        庄培森是当今一位颇具实力的书法家,书法上的成就是十分卓越的。他的书法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变则创新。他自幼学书,少小就显现出才华过人的天赋资质;垂髫之年,得黄云先生启蒙,后,师从沈鹏先生磨励书志,严格的训练自己。他多次研读沈鹏先生《书法心态》一文,文中说:“今后书法的发展可能形成两种状态:一种是继续古人的路子,即大多数文人的路子,承袭传统文化,沿袭传统技艺,再略为加上一些自己的创造,虽说是‘略为’,又是‘一些’,已是不容易了。再一种以技艺的追求为主要目标,尤以视觉刺激打动观众为主要特征。书法需要自己的努力,也需要天赋;书法要技巧,还要最佳的心态。要塑造良好的书法文化语境,最高的境界就是人文精神,它影响书法的根本,影响到书法的格调。”他常常被这段话打动,遵从严师的谆谆教诲,苦苦临帖,心追手摹,从不骄躁敷衍。他秉性忠厚、诚恳、谦虚,做事认真、扎实、勤奋,再加上他的聪颖好学,深受沈鹏先生的欣赏,并为其题写了匾额“秋液斋”,寓意心性高洁,宁静而志远,是对他在书法界将来成功的肯定和鼓励。此后,他又先后向黄胄、卢光照、冯亦吾、刘炳森、张荣庆等大家学习书画。他从我国当代书法大家的理论观点里汲取了大量养分。
        “渐入佳境”这是黄苗子先生在2004年对庄培森的书法给予的高度评价并寄予深切期望。庄培森得到诸多的名家恩教和勉励,打开了视野,博采众长,汇为己用,使他有了扎实的功夫,遂以“二王”为宗,以此奠定根基,进而沿“二王”一系,锐意求新,着意从中学习矫健雄逸的笔姿,遒媚秀婉的体势,深得“二王”妙谛。庄培森对书法艺术执着的追求精神;扎实认真继承传统的钻研精神;刻苦勤奋,池水尽墨的奋斗精神;勇于改革创造,不断与时俱进的进取精神与他的性格和他的处世态度相吻合,这也是他在书法艺术上取得较高成就的根本之源,也是他早年便博得书界高度赞誉的根本之源。就此文怀沙先生为庄培森题词:“百炼干将成此笔,一泓秋水净无尘”。
        庄培森能有力的把书法的实用性和艺术性紧密地结合起来,从书法艺术的必然王国走进自由王国。这也是他勇于求新、锐意进取的结果,最终形成了自己独具的特色。他的行书遒逸劲健、婉丽多姿;他那遒美劲健的笔势,疏朗雅静的字态,从容平和的气息,给人以美的力量和无穷的享受,既有较强的继承性和实用性,更具有创造性和艺术性。从其作品更能体现出他在创作中具有的良好心态,自然自在的自由心境。人的基本心境是创作状态的大本源,庄培森曾说,“人的心境好与书法创作好是一致的,这种良好的心境应是一种自然、自在、自由的心境,是一种平常、虚无、自然的状态”,这就是华君武先生对庄培森的书法评价为“水到渠成”的原故。庄培森在创作中重于灵感,有意与无意之间的灵感生发是来源于人的潜意识,灵感的实质就是潜意识思维的积极成果迅速地向意识领域转化的瞬间表现,这种非逻辑思维的潜意识,恰恰就是直觉的来源,真正的创作基础。
        “伏案习书几十秋”,“废纸五乘素笺少,新词一语淡墨多”,“成如容易却艰辛”。这绝非偶然之举,这是庄培森在研讨书法中悟出的真理,也是他的人格魅力所决定的。人字同契,人品表现在书法里。他把丰富的学养、书卷气质、平和的心境融注于笔端,书法作品中便具有了清新流畅之美;沉繁削尽、简淡自然,其书法作品又增加了浑然天成的意趣、神凝气静的风情。观赏之际,人们总觉得被引入心平气和,悠然自得的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