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2009-09

一路拼搏一路歌

本刊记者张福锁

2009年09月01日

 

        一路拼搏一路歌

                      ——记山西省盂县社会福利高锰耐磨件厂厂长农民企业家郭玉宝


        在太行山中部西侧的山西省盂县境内,有一个仅有47名职工的小厂—盂县社会福利高锰耐磨件厂。别看厂小人少,但产品种类多,牌子亮,所生产的耐磨系列铸钢产品鄂式破碎机、锤式破碎机、球磨机配件、混泥碾、V型和U型矿车、提升机、皮带运输机及相关耐磨配件和铲车、挖掘机、配件铲尖、斗齿、斗提梁以及各种铸造高合金球近120多个品种,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注册的“摩王”品牌产品,不仅在当地叫得响、销得火,还远销俄罗斯、巴基斯坦、阿富汗、印度、缅甸、蒙古和韩国,成功占领了国际市场。滚雪球式的快速发展,到2008年,企业取得了年产值800多万元、利润200余万元的骄人业绩。这个企业的掌舵人就是农民企业家郭玉宝。历数企业所取得的诸般成就,我们不能不提起郭玉宝所具有的开拓创新的非凡勇气,爱民如子的仁者胸怀,长期专注于品牌培育的恒心与智慧。

                                   创业荒草沟

盂县社会福利高锰耐磨件厂厂长农民企业家郭玉宝        1954年,郭玉宝出生在盂县东关北村,21岁时到县办小五金厂当工人。凭着自己的年轻、精力旺盛、勤奋好学,几年时间他就成长为一名有知识、技术过硬的好锻工。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为中国大地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思想活跃的郭玉宝和哥哥郭成双商议着开办一个自己的企业。兄弟俩有着共同的爱好和特长,一拍即合。他们先从自己熟悉的行业做起,决定建立耐磨件厂。为了不占用耕地,兄弟俩把厂址选在了村外的一条面积近20亩的荒草沟里,和村里一商量,村领导认为办厂不占正耕地,给村里发展乡镇企业带了个好头,同意了他们的请求。
        1981年,郭氏兄弟在荒草沟里安营扎寨,开始了艰辛的创业。盖厂房,进设备,招工人,他们事必躬亲,经过几十个日夜的操劳,第一批产品生产出来了!他们的兴奋就甭提了。当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随着改革大潮的涌动,作为煤炭之乡的山西一带,矿山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这些企业急需耐磨铸钢件产品。他们生产的鄂式破碎机、锤式破碎机及其它配件,往往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就这样企业掘到了第一桶金。随着时间的推移,资本的积累,视野的开阔,思路的明晰,耐磨铸件前景的看好,兄弟俩顺应潮流,及时将工厂一分为二,各领一军向各自领域的深度和广度进军,改造了一套消失模铸造生产项目,提高了质量,提高了产量,节省了劳动力。郭玉宝,挑起了生产耐磨系列铸钢产品的重担。

                                 科技促发展

各种出口挖机配件        从1996年开始,郭玉宝以企业家的魄力,开始大胆筹划企业的发展。郭玉宝有着山西大汉的壮实身板,头脑灵活肯钻研,好动爱拼搏是他的天性。在经营企业的早期,他凭着自己过硬的技术和感悟,对用户提出的一些技术改造问题,鼓捣几下就解决了。他经手并已申报国家专利四项,有多元素低合金耐磨钢3项。70立方锻烧铝钒土窑炉技术改造项目,将原来的蒙古包变成了竖窑,由原来的一个月烧制700吨变为了一个月可烧制2200吨,成本由原来的每吨650元降为180元,用工由6人减为3人,大大节省了时间、成本和劳力。由此他感悟到,企业只有依靠科技创新才能永续发展,只有拥有自主品牌才能不惧风浪的吹打。
        他以优厚待遇引进专业人才,逐渐形成了一支过硬的技术团队。对普通员工不定期进行技术培训,使他们都成为合格的的产业工人。企业始终关注业界的动态,一旦获悉哪里有新技术出现,他都会想方设法加以借鉴、引进,努力向行业国际水平看齐。2003年以来,他多次带领技术骨干选择参加各种高科技的相关会议。曾参加了在哈尔滨举办的俄罗斯东盟博览会、深圳的高交会、广交会等,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思想产生了质的飞跃。2009年8月12日至15日,他参加了由农业部能源环保技术开发中心、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瑞典国家技术研究所在北京共同举办的“2009年生物质成型燃料设备与应用技术国际研讨会”。
        与此同时,郭玉宝始终不放松产品质量,制订了严格的质量管理规范,并全员灌输产品质量意识,让每个员工认识到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也是每个员工的生活保障线,从而使“主动追求一流品质”成为员工的自觉行为。
        由于企业生产的产品科技含量高,质量可信度强,因此拥有了一大批固定客户,“摩王”品牌也开始声名远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企业并不是靠狂轰滥炸的广告炒作,而是靠多年来默默无闻、脚踏实地的努力,才实现了这一切。如果不苦练内功,而主要靠广告制造效应,那么企业的名声起得快落得也快,并非长远之举。现如今,郭玉宝的企业规模虽然还不大,但企业很健康,势头很旺盛。
        现代化管理  工人安装  技术攻关

                                  爱心创和谐

 环保型煅烧铝钒土竖炉       郭玉宝除了潜心于企业发展外,还不忘自己所肩负的社会责任。企业尽量吸纳残疾人士和待业人员就业,为政府减轻负担。2000年,阳泉市残联组织召开安排残疾人就业招聘会,他随县残联到会招聘。在会上,郭玉宝看准了残疾人的顽强精神和感受到了他们就业生存的艰辛,联想到自己小时候时吃不饱、饿肚子的境况,一种使命感和同情心在他脑海里油然而生。在招聘会结束后,他一下子招回平定县的残疾人4名。用他的话说,就是拉回一小车人来。对这些人,他自认为都是宝贝。因为这些人受条件限制,工作比较安心,对所做的工种肯吃苦,具有自强精神,是能够胜任本职工作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把他们合理、合适地安排在了会计、化验、车床、电工等岗位上。郭玉宝在一段时间里,亲自当红媒,为女职工找到了合适的人家,为男职工找上了称心的对象,使他们在当地成家立业,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在厂里,共有6对残疾人在他的撮合下成了家。现在,他的厂里有20名残疾人,占到了职工总数的近一半,全部上岗,都得到了很好的安排和照顾,每月工资1500元左右。在郭玉宝的眼里,他们都有自己的长处,都有自己的人生追求。
        郭玉宝对所有员工以诚相待,以信相待,视为自己的兄弟姐妹。企业确保员工应享的福利待遇,跑家职工在厂免费吃一顿饭,住厂职工一日三餐不用自己出钱。郭玉宝认为,感恩图报是人的天性,只要自己对职工好,职工自然会尽心尽力地工作,只有相互信任,才能促进企业良性发展。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企业产品的质量过关,效益突出,就证明做对了,是一种企业文化制胜的表现。
        在国际金融危机漫延的情况下,为了让企业立于不败之地,保持发展的态势,郭玉宝又把目光瞄准到了新的领域。他又选中了研发生物秸秆粉碎压块机的项目,同燃烧气化炉配套使用,它环保、节能,市场前景好,只要降下成本来,发展的空间很大。这对他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也是对他这些年来经验积累的检验,不管成功与否都要去尝试。他说他就爱拼搏,坚信爱拼才会赢。
        小胜凭智,大胜靠德;自强不息,厚德载物。郭玉宝的付出换来了芬芳的硕果,也唱响了一支不断超越自我的拼搏之歌。众多的奖状、奖杯,诸如山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颁予的“重合同守信用单位”,阳泉市人民政府颁予的“重合同守信用企业”,阳泉市技术监督局授予的“质量信得过单位”,阳泉市委统战部、阳泉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阳泉市工商业联合会共同颁予的“十佳民营企业”等,不仅仅是一个个的荣誉,而且是对企业在不同年代成长进步的真实记录和催人奋进的号角。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郭玉宝,这个在改革开放大潮中成长起来的第一代农民企业家,又开始谋划着新的发展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