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2010-02

访山东省莱西市常务副市长张锐

本刊记者邵慧力 吴 浪

2010年02月01日

 

科技创新加快莱西经济发展


——访山东省莱西市常务副市长张锐

莱西市常务副市长张锐



        莱西,位于胶东半岛中部的一个县级市,隶属于青岛市,素有“青岛后花园”之称。近年来,莱西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多次获得全国百强县(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山东省农业产业化工作先进市等荣誉称号。2009年,莱西市再次被授予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称号。那么,莱西市是凭借什么获得这些荣誉的呢?莱西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哪些方面?政府为打造创新型莱西以及为民服务方面有做了哪些工作呢?带着这些问题,本刊专访了莱西市常务副市长张锐。

        科技创新,政策先行

        记者:张副市长,您好!莱西市获得诸多荣誉,与政府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是分不开的,请问莱西市为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制定了怎样的战略?
        张锐:莱西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实施“科技兴市”战略,以建设创新型城市为主旋律,以提高区域创新能力为重点,以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为载体,加大政策激励,优化科技创新环境,进一步提升了全市科技创新水平。科技创新促进了莱西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2009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376亿元,比上年增长13.3%;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43166万元,增长12.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08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924元。
        近年来,莱西市在深入实施《科学技术进步法》、《科技成果转化法》等科技法律法规的同时,不断完善地方科技政策,研究出台了《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意见》和《关于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具体规划和指标;明确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发展目标、发展措施、税收政策、风险投资政策等,是历年来奖励力度最大的政策性文件。对通过认定的国家级技术中心、省级技术中心和青岛市技术中心,分别奖励50万元、10万元和5万元;对通过认定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奖励10万元;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金奖的,每件奖励10万元。科技创新激励政策的完善和落实,为我市的科技创新提供了新的动力。2007年以来,市本级财政科学技术支出年增长都在10%以上,2009年达到了2750万元,比上年增长12.6%,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2.1%。2009年,我市投资2亿元新规划建设了高新技术产业园,着力瞄准高校科研机构成果转化这一重点,引进了一批高科技项目。青岛金华汽车维修检测设备制造、青岛伊科思新材料、青岛科大方泰、青岛玮皓稀土科技、青岛国林臭氧装备产业基地和青岛光通信产业园等陆续落户我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7家,其中新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423116万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的17.86%,保持了连年增长的态势。

        服务促动,平台搭建

        记者: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又是通过什么平台将这些政策落到实处的呢?
        张锐:总的来讲,就是实施服务促动,打造科技创新平台。
        首先是注重载体建设。一是鼓励企业自建研发机构。我市充分发挥重点企业集团的技术主导作用,依靠高校院所推进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中心为主体的企业研发机构建设。目前,全市已创建国家级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专业分中心2家、青岛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青岛市级以上技术中心9家。二是构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从我市产业特色出发,筹建了莱西市中小企业科技服务中心,为全市中小企业提供科技信息、科技成果、科技咨询、大型仪器设备及实验室共享等科技创新中介服务,目前已建成了分析检测中心、信息服务中心、专利服务中心、网络中心等。另有中国有色金属工业长沙勘察设计研究院青岛分院、青岛农业大学、省花生研究所、山东理工大学遥感实验中心等6家单位入驻。
        其次是鼓励专利申报。一是调整了奖励政策。每项发明专利奖励5000元,每项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奖励1000元。二是加强培训指导。组织企业参加省、青岛市知识产权局的专利知识培训,培训企业专利人才2000多名。青岛星华金属制品有限公司、青岛瀚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为中国专利山东明星企业。2009年,莱西市专利申请和授权量达到136件。
        再次是促进产学研合作。定期组织企业参加高新技术和农业科技博览会、技术洽谈会,进行科技招商和成果对接。积极与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联姻,帮助企业做好项目引进与储备。以技术入股和委托开发等形式对生产和加工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难题进行科研攻关,提高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目前,已有120多家企业与国内的有关院所院校建立了长期的技术合作关系,全市产学研合作项目100多个,转化工业科技成果86项,引进试验农业新品种62个,示范推广农业新技术43项,产生经济效益4亿多元。

        项目支撑,创新引领

        记者:莱西市的产业项目非常有特色,请您介绍一下全市重点产业的发展经验?
        张锐:对于莱西而言,我们提出了“突出项目支撑,作好五字创新文章”的口号。近年来,莱西市立足自身产业特点,注重发挥科技项目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引导和支撑作用。3年来,共确立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80余项。其中,争取国家级科技项目24项、青岛市级科技项目32项,扶持资金近千万元。荣获青岛市科技进步奖1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奖3项,青岛万农达花生机械有限公司参与实施完成的“花生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建立与应用”项目荣获200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我市近年来获得的唯一国家级科技奖励,实现了我市科技创新的新突破。
        一、以星火计划为重点,做好农业产业化的“农”字文章。围绕农业四大主导产业,以国家科技富民强市花生专项行动为重点,实施了低PV值花生制品、低温制取花生蛋白同步提取花生油、高油亚比花生制品、天然花生衣红色素的开发等花生系列精深加工等配套项目,争取国家扶持资金90万元,产生经济效益1亿多元。同时,实施了牛羊血深加工产品开发及产业化、年处理32000吨粪污综合利用工程、十万亩地方特色蔬菜资源保护与产业化开发等国家星火计划6项,加强了科技在畜牧、蔬菜、果品等产业链条中的拉动作用,进一步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发展。莱西市拥有万福、九联、东生等12家全国食品优秀龙头企业。
        二、以产业集群为目标,做好农药产业的“药”字文章。青岛瀚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凯源祥化工有限公司等农药企业已初步形成了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农药产业集群,年产值在25亿元以上。农药企业加强了与大专院校的产学研结合,开发出20余个具有市场竞争力、环境友好的农药产品。青岛瀚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沈阳化工研究院合作建立了青岛农药研发中心,成为青岛市最大的农药生产企业,承担完成了国家级计划3项。
        三、以自主创新为引导,做好石墨领域的“碳”字文章。依托青岛泰能、青岛西特碳素、青岛远辉复合材料等企业,重点扶持了锂离子电池球形石墨负极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活性炭纤维及其制品等项目。解决了大规格碳素材料长期依赖进口等问题,提高了自主创新能力,年实现经济效益近5亿元。
        四、以信息技术应用为抓手,做好信息产业的“数”字文章。重点抓了数控磨加工生产线和数控机加工生产线的研制开发、“四位一体”信息化工程(乡镇固话虚拟网、平安互助网、政务延伸网、农经信息咨询服务平台)和数字电视村村通工程等项目。青岛和信机床有限公司在轴承专用数控加工设备研发方面走在了国内前列,与洛阳轴承研究所联合建立了轴承生产示范厂和轴承工艺装备青岛研发中心。莱西市的数字电视发展到17.5万户,入户率达到80.3%,建成了全国首个数字电视村村通城市。
        五、以新能源建设为契机,做好新能源和节能技术开发应用的“能”字文章。重点抓了水燃料中试、生物柴油生产关键技术研究和应用、秸秆反应堆技术在设施栽培中应用、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便制沼气、农村沼气新技术引进推广等工作。青岛明星新燃能有限公司投入资金800多万元建成中试生产线一套,目前正在进行中试试验。青岛福瑞斯生物能源有限公司承担的青岛市级重大专项—年产10万吨生物柴油项目已投产,年销售收入6.4亿元,利税5000多万元。莱西市建成沼气示范村81个,建成户用沼气池16000多个,大中小型沼气池27个,秸秆气化站3个。

        为民服务,科技延伸

        记者:农业是莱西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民服务是政府的职责所在,请问莱西市在“科技兴农”方面有哪些举措?
        张锐:我们一直提倡立足新农村建设,强化科技为民服务,提高广大劳动者科技素质,加快为民服务向科技领域延伸的指导思想。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科技是重要的支撑点。围绕“为民服务向科技领域延伸”的主线,我们全面整合市镇科技服务力量,健全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搭建科技服务平台。在抓好每年的“科技之春”、“科技宣传月”和科技报告团送科技下乡活动的基础上,还开通了莱西科技信息网和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网;向各镇办发放科技信箱、科技明白纸;强化了行政审批服务;建立起与镇办为民服务中心的有效对接,及时反馈基层群众提出的热点、难点问题,并组织专家有针对性地举办现场科技咨询和讲座、网上答疑,通过网络专题栏目介绍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传递有效科技信息等。我们还聘请专门人员利用农闲和晚上时间,深入10多个镇办和200多个村庄,以经济作物优质高效生产技术、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畜牧规模养殖等实用技术为重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农村科技培训咨询服务。通过田间地头的现场培训和经常性的媒体网络宣传教育,使广大劳动者的科技意识和科技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记者:非常感谢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采访,相信莱西在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以科技创新为动力,社会经济将会得到更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