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国慧 责编庞贝
2010年10月01日
作为艺术家的张旭光,首先是一个思想家。十年前他提出:“真正的艺术创作应该是理性高原上的非理性驰骋。理性的高原越广厚,非理性的驰骋越恣肆。”他的思想揭示了艺术创作的本质。十年后他又提出:“以现代审美意识重新开掘传统,使我们的创作,既从传统长河的源头而来,又能站在时代潮头之上,即古即新,服务时代,指向未来。”他的思想影响了一代书坛。
张旭光
一、推动和引领了当代主流书风
张旭光在2002年至2008年期间,担任中国书协副秘书长,主管学术、创作和评审工作。他善于发现和解决书坛中存在的问题,在“书法走什么道路”的问题上,他提出了“坚持传统,鼓励创新,多种风格”三句话十二个字的方针,既避免了“流行书风”轻视传统的一面,又防止了一些老同志“只讲传统,忽视时代性”的一面,在中国书坛形成了普遍共识。为了推动主流书风之形成,在书法评审上,他提出了“到位与味道”的基本标准,为书坛人人皆知,成为各级评审的基本原则;他倡导了“发展新帖学”的活动,强调“以现代审美重新开掘经典,为时代服务”,使当代中青年书家普遍受到了影响。他提出的“激活唐楷”、“重读经典”、“提升人文精神”等一系列理念和思考,都在书坛产生了广泛影响和作用。他还对不同形式、不同内容、不同人群的展览创作提出了不同的艺术导向,在推动传统向现代转换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经过张旭光的引导和推动,以“坚持传统,鼓励创新,多种风格”为标志的主流书风,蔚然而成。为此他连续多年被书法媒体评为“十大新闻人物”。
中国文联副主席覃志刚在《张旭光艺术文丛》序言中说到:“对当今书法艺术走上了‘坚持传统,鼓励创新,多种风格’的发展道路,感到十分欣慰,也为张旭光同志思考书坛的努力和艺术忠诚而深深感动。”他说,“给我感受最深的是,他时刻都在思考,这思考中有思想的火花,有引领的力量,还有学术的价值。”
隶书自撰九霄四野联
二、在创作上发挥了领军作用
张旭光在创作上,在把“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经典推向现代化上有突出贡献。他以汉唐精神融入魏晋风神,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开张了形式,增加了节奏,变化了墨色,增强了时代感染力。从此结束了“二王”行草书不能写大字的历史,并且保持了“二王”文雅的境界,使得当代书坛大多数写行草书的中青年普遍受到了影响。沈鹏先生称其“能写多种书体,富有创造精神”。张海先生题赞“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刘艺先生评其书法“元气淋漓,大气蒸腾,大风飞扬,不正是汉代的中国精神吗,不正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统一强盛的本质精神吗”!刘艺先生还说;“写‘二王’写精到的人不少,但象张旭光那样开张大气而又朴厚的不多见。他确实在‘二王’的基础上走出来了,实为可贵。”赵长青先生说:“张旭光在把传统推向现代的转换中,作出了卓越贡献。”
覃志刚先生在谈其创作时说:“如果说张旭光的思考和思想的力量,对书坛发挥了积极的导引作用,那么他的作品则更加直接地引领了书坛的创作。为了证明这一点,我也做了一些社会调查,包括老书家、中年书家,当然更多的是青年书家,他们认为,能把‘二王’写大,写出气势又保持了文雅,写出传统功力又有时代感和表现力的,张旭光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个。我注意到网上的一些提法,如‘张旭光现象’、‘张旭光时代’等等。当然也会有个别不同意见,但总体上可以看出张旭光在创作上的引领作用和他一言一行的影响力。”《书法报》发表学术委员黄君《张旭光的意义》专文,指出:“像张旭光这样既能有理性思考,又善于将自己的理念付诸实践的书家,理应成为时代关注的重点。”
三、发展“新帖学”的代表人物
新帖学的含义是以现代审美重新开掘传统帖学,增加时代感、增加学养、增加北方人的豪气,以为时代服务,并指向未来。张旭光根据时代发展从“新帖学与传统帖学的关系,与时代情感的关系,与现代审美的关系,与综合素质的关系,与技术的关系,与碑学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阐述。当代书坛称张旭光为新帖学的代表人物。《书法导报》发表学术委员姜寿田的文章,称张旭光的创作实现了”新帖学价值范式的确立”,他认为“在当代帖学转换中,张旭光无疑是一个开风气之先的人物,他以自身对‘二王’帖学的深入研悟和卓荦实践,将当代帖学的实践与认识水平推到一个新的境地。”“张旭光写意帖学的提出和倡导,使他建立起一个价值作标,就个体价值而言,使他拥有了与现当代帖学大家迥然不同的审美取向和历史基点,并进而产生了强烈的当代史效应。”“当代书法的存在危机表明复兴帖学是当代书法走出困境谋求历史超越发展的必然途径,张旭光的帖学实践价值无疑将随着当代历史的推进愈益显示出来。”流行书风的代表人物沃兴华教授也称张旭光是新帖学的代表人物,在创作上时常表现出新的意味,具有启发作用。
草书横幅苏轼诗
四、当代书法家标准的倡导者
张旭光面对书法复兴30年来,多数人抄写古人诗词的普遍现象,一些人急功近利的思想,以及泥沙俱下、鱼目混珠等现象,对当代书法家提出了“3+X”的标准。“3”包括:第一道德。他认为道德本身具有价值,对于一个有成就的书家来说,道德甚至比艺术更重要。第二文章。文章是一个人认识社会、影响社会的能力和表达,包括文章、诗词等。只会抄写古人诗词的不配为书家,只是写字匠而已。第三书法。书法创作有标准,即“到位和味道”,也就是功力加性情。X是一个变量,是指对姊妹艺术的把握能力,可以是音乐、舞蹈、美术、诗词等等。姊妹艺术可以丰富书法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这一书家标准顺应了书法在当代“实用功能减弱,审美功能提高”的客观要求,已经在书坛得到响应,并形成共识。
张旭光倡导当代书家要追求“我手写我心”的境界,并率先垂范,他不但写过社论、评论员文章,还写过小说、散文、现代诗,近年写得最多的是古体诗词。
《诗神》杂志原主编、中国书协副主席旭宇认为,张旭光的诗一是鲜活上口好记,以妙语直抒心意。如“出没风波三十载,半仓虾蟹少长鲸(再临圣教序)”,“久久地响在我的心上。他以30个春秋临帖的体悟,凝缩成这样一句名言,可以说也是我的感受。只是因为他有灵动生花之笔才先于我写了出来。在我看来这是惊人之语,一笔长鲸使我永记。”二是“于含蓄凝练中闪着耀眼光芒。如‘蓑翁醉倒无人问,一任霄寒霜染腮(醉卧秋夜)。’读到此处,油然想起《西厢记》中的名句,‘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一个‘任’字,一个‘染’字,信手取来而又精彩富有点睛之妙,文采与诗眼俱鲜亮照人,如陈酒一杯,品之再三。”张旭光的诗词以书法的形式,先后在《人民日报》、《人民文学》以及大量出版物中发表。他的追求正影响着当代书家的追求。
张旭光还亲自策划主办了“当代书法名家文华展”,直接推动了当代书家向着文人化的道路迈进。他以传统文人雅集的“上已节”和王羲之“兰亭序”为主题,要求书家自作诗词歌赋,对近百人的自作诗词书法作品进行了展示,并出版《当代书法名家文化展作品集》。他著文作序,热情地赞扬“有一大批青年书家,以极大的热情与天分跨入了自作诗词的行列,从他们的作品中可以寻到声韵推敲的痕迹,更可以看到精神追逐的光芒。他们在当代书法文人化过程中,既是受益者,又是推动者,任重而道远。”
张旭光是当代书法家标准的首倡者,更是实践者和推动者,广大青年书家在这个标准下明亮着、奋发着、追寻着!
五、被当代书法市场追捧的人物
张旭光的书法作品,以其传统文化价值和现代审美价值的双重优势,在书法市场中成为热点追捧者,瀚海拍卖以16.6万元成交六条屏心经,嘉德拍卖以2.9万元成交小幅心经作品(四平尺),另有多次拍买记录。同时在市场上出现了大批伪造的张旭光作品,几乎遍布全国各地,时常有人寄来照片,拿来作品,请张旭光先生鉴定真伪。张旭光为此进行过一次打假活动,然越打越多。箫贤在《中国收藏》杂志发文《张旭光书法何以受追捧?》专门评论:一是他的书法既承续了经典,又表达了时代,同时又指向未来,因此具有收藏的价值;二是道德高尚人品好,人们以收藏和悬挂张旭光的作品为荣。这一点也恰恰是张旭光50岁生日所悟出的知天命之道,即“五十重修德”。他将此五字真言刻成一枚印章,常常钤在作品上,作为信誉也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业内人士分析,张旭光的书法作品因为产生了强烈的当代史效应,从而决定了其历史地位和价值,在他“养一等胸襟,出一等作品”的主张下,将越来越受到追捧。
六、书法出版物最多的书家之一
自1989年开始,张旭光编著出版书法、诗词类作品约二百部集。是当代出版书法作品最多的书家之一,也是为青年书家写出版前言最多的书家之一。
1990年,在中央电视台举办书法讲座,同时出版《电视书法讲座教材》,发行超过100万册。欧阳中石先生在前言中称其为“当代学习书法不可多得的教材”。
1995年编著《当代书法名家手书邓小平名言》大型书法集(华文出版社),该书以脍炙人口的小平名言系统反映了邓小平理论体系,并以艺术形式表现出来,为全国特别是领导干部学习邓小平理论贡献了一份力量。
1997年出版《现代书法字库—张旭光卷》(吉林美术出版社)。
1999年出版《行书技法讲座(光盘)》(杰盛唱片公司)。此光盘多次再版,荣宝斋及琉璃厂多家门市经销,社会反响强烈。目前中央电视台书画频道仍在播出。
2005年出版《张旭光书法作品集》(荣宝斋出版社)。
2007年出版《张旭光艺术文丛(四卷)》(江西美术出版社)。
2009年出版《共和国艺术家•张旭光专辑》(中国新闻社)。
2010年出版《中国最具学术与市场潜力书法8家•张旭光卷》(天津美术出版社)。
张旭光还参加了大量书法出版物编委会、艺委会工作。
七、乐于奉献的带头人
张旭光自2003年开始承担了甘肃华池县60名小学生一至六年级的学费,直至国家取消学费为止。几年来,向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灾区、白血病患者、残疾人等捐献了大量的作品和现金。在两次中央电视台举办的献爱心捐赠晚会上都能见到他的身影。张旭光还开展了为文化事业单位义务题写牌匾斋号的活动,大量的文化事业单位和个人无偿获得了书法名家的墨宝,提升了文化形象。张旭光策划创办的“北兰亭”提出了“以我们的书法特长为社会做点事”的主导思想,两年来,组织了百名书家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长卷创作与现场捐赠活动,获得了邓朴方签名的捐赠证书,在社会产生强烈反响;通过中国红十字会向玉树地震灾区捐赠了50幅名家作品,再次表现了艺术家的爱心。中国扶贫协会确定他为“扶贫大使”,“张旭光书法奖学金”正在筹备之中。
多年来,张旭光的艺术成就一直为媒体所追踪,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旅游卫视、山东电视台、广东电视台、河北电视台、西安电视台、南方电视台,以及香港华娱卫视,澳门莲花卫视、中央数字电视书画频道等等,多次对他进行了专题采访和报道。其中中央数字电视书画频道常年报道、播放张旭光的书法创作和教学节目。
中国新闻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北京青年报》、《北京晚报》、《北京晨报》、《文艺报》、《人民文学》杂志、《中国书法》杂志、《美术观察》杂志、《艺术收藏》杂志、《书法报》、《书法导报》、《中国书画报》以及《香港大公报》、《文汇报》,新加坡《联合早报》等几十家媒体多次进行了专题报道。
张旭光的作品先后在全国上百个名胜古迹刻石上碑,先后被中国美术馆、军事博物馆、中南海、人民大会堂、京西宾馆、鸟巢、奥运博物馆、奥林匹克篮球馆,以及各地100多个艺术馆陈列与收藏。同时被韩国、日本、新加坡,以及欧美国家收藏。
张旭光在艺术思想、创作理念,以及综合素养等诸多方面,都以“挥写中国精神”为核心,开拓了一个时代。
张旭光,1955年10月出生,河北安新县人。原中国书法家协会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中国书法家协会草书委员会副主任,硬笔书法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书法研究所客座教授,清华大学张旭光书法艺术工作室导师,中央美院客座教授,中国美术馆艺术委员会委员。自1988年先后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作品展,在中央电视台举办讲座,赴日交流讲学;作品多次入选国展、中青展、名家精品展等重大展览,收入《中国著名书法家精品集》、《中国当代美术全集•书法卷》等多部大型书法集;在曲阜、岳阳楼等多处勒石刻碑;被中南海、人民大会堂、中国美术馆、军事博物馆、京西宾馆和日本、韩国以及欧美国家收藏;出版专著有《楷书》、《行书》教材,《现代书法字库•张旭光卷》、《张旭光书法作品集》、《张旭光系列艺术文丛》(四卷本)、《张旭光诗词书法》、《行书技法讲座》,《行书临摹•创作》光盘,并有多篇文章发表。先后担任中国书法兰亭奖、八届国展、九届国展、首届青年展等重大评审活动评委会副主任,负责组织和评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