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2010-11

林治安副站长在工作
1977年林治安参加恢复高考后首届招生考试,最终进入山东农业大学土壤农化专业,1982年毕业。这一年由原国家计委和原国家科委联合组织研究全国科技发展规划,其指导思想是从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出发,解决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和问题,以促进科技为经济服务。该项研究是各学科各产业和大中型企业上千位专家共同参与的,林治安亦在其中。他1982年1月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德州实验站工作,即赶上了改革开放后的科技发展高潮。
在“六五”科技攻关期间,林治安分别研究和参与规划了调控德州市禹城县(1993年经国务院批准禹城撤县设市)盐碱地水盐平衡的农田水利工程配套体系、增加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的有机无机结合培肥改土体系和改善生态环境增产增收的农林牧全面发展生态体系,这些研究对促进黄淮海平原的经济建设,推动黄淮海平原农牧林相结合大面积综合治理的发展,显示出了优势。由于他的出色研究成果,禹城试验基地成为1985年济南国际盐碱土会议重要现场。
“七五”期间,中国科技发展的脚步开始加速,科技体制改革正式启动,改革的基本点是要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承认技术的商品属性,开拓技术市场,促进技术与经济的结合。林治安“七五”科技攻关时的课题便是以提高土地生产力为核心,研究提出以有机无机结合、推广磷肥施用、氮磷配合、合理耕种为主的培肥增产途径,研究成果推动了中低产地区土壤肥力与作物产量的同步提高。
“‘七五’科技攻关的五年,农业科技人员的工作热情十分高涨,农业科研涌现出一大批研究成果。”林治安说。1988年,国务院总理李鹏亲自率领国家十几个部委领导前来禹城试验基地进行了整整3天的农业考察,国家对农业科技的重视,使他备受鼓舞。尔后林治安结合课题工作,总结提出的“区域土壤生态综合数值评价分区方法”研究论文入选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首届青年学术年会。林治安的研究级别也由此跨上了一个台阶,到了“八五”期间,他已经是一个项目子课题的主持人。

林治安(前中)考察肥料企业
从“六五”至“八五”15年间,作为主要完成人,他的研究成果3次获得农业部科技进步(技术改进)三等奖;作为主要参加人,“黄淮海平原科技攻关项目”分别于1991年获得农业部科技进步特等奖、1993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翻开厚厚的履历表,不难发现山东禹城试验基地是林治安挥洒青春汗水最多的地方。“九五”期间,林治安主持国家科技攻关课题“禹城试验区资源节约型农业综合发展研究”,经过5年实验探索,在农区畜牧业高效发展、农牧结合生产系统有机无机肥配施与土壤环境建设、良种选育与粮棉高产高效、农业资源高效开发利用、水资源合理调配与节水、农业计算机管理与农业现代化模式研究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提出8项配套技术,完成6项关键成果。课题研究于2000年11月30日通过农业部和科技部组织的专家验收和鉴定,其部分内容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在接下来的“十五”科技攻关中,林治安主持了“黄淮海平原农区高效畜牧业发展模式与技术研究”课题工作,经过近5年攻关实验,研究提出了优质青绿饲草高产高效周年种植优化模式,总结了优质蛋白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引种筛选出适于当地种植的优质牧草系列品种,并进行了大面积示范推广,为黄淮海平原农区畜牧业高效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2003年该项目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5年12月课题研究顺利通过科技部和农业部验收。
每一个五年,对国家来说,都是迈向科技强国的重要一步;每一个五年,对林治安个人来说,亦是一本厚厚的辞典,眼看着这本辞典从无到有,从薄到厚,其中甘苦只有林治安自己能够品味。
“改革开放初期曾经出现个别不正常的现象,‘造原子弹不如卖茶叶蛋’,确实如此,但对大部分的研究人员影响不大。”林治安强调,“国家花费财力、物力把你培养成技术人才,国家给你发放工资、提供科研经费,尽一切努力为国家做贡献是理所当然的,是知识分子中绝大部分人发自内心的想法,这是当时的实际情况,并非喊口号。”
在试验田埋头苦干的林治安耐得住寂寞,没有受到周围环境的干扰,依托国家科研课题,在山东禹城试验基地组织建成集树脂包膜控释肥料工艺试验设备、高温喷浆造粒工艺试验设备、高塔熔融造粒试验设备、团粒工艺圆盘造粒试验设备等国内外现代肥料先进工艺于一体的新型肥料工程技术中心。通过大量实验研究,初步构建起有机物料优化化学养分理论体系。自“七五”科技攻关开始,林治安在中国农业科学院禹城试验基地主持、设计和实施的长期肥料定位试验,坚持到今天已连续运行24年,对黄淮海平原土壤长期施用有机肥、化肥、有机无机肥结合等不同条件下的土壤肥力演变、作物持续高产、土壤质量与环境演变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的资料,取得了重要研究结论,使得该项目成为我国保持时间最长的经典定位实验之一。

林治安(左二)陪同中国农大专家考察
自参加工作以来,林治安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自然资源学报》、《土壤通报》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3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
如今著作等身的林治安,依然活跃在农业科技界,先后担任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课题主持人。他在回忆当年为什么选择土壤学专业时说道:“我出生在农村,祖祖辈辈以土地为生,从小目睹父辈们辛辛苦苦在土地上劳作,到头来依然贫困,这对我的影响非常大。改变中国落后的农业,为让父老乡亲吃饱饭而努力,是我终身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