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2011-06

徐家声给力我国海缆通信事业

文吴浪

2011年06月01日




徐家声(左一)在海缆工程船上指导工作



徐家声(前左二)向国外专家介绍TPE光缆青岛登陆段情况


        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早涉足海缆路由勘察领域的专家学者之一,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徐家声教授,3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祖国海缆事业的发展与创新。
        1974年,徐家声参加了当时国内最长的一条海底电缆432海缆路由勘察,这次从莱州湾寿光至辽东湾复州的路由勘察与1973年建成的中日海缆路由勘察开启了我国海缆路由勘察的新时代。20世纪70~80年代,徐家声先后参与并负责完成穿越黄海和渤海的连接山东半岛至辽东半岛、旅顺—金州湾、长山列岛诸岛之间、青岛—胶南的海缆路由勘察,为我国渤海及黄海海底电缆通信网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在1986年完成了即墨—田横岛海底电力电缆的路由勘察,为我国海底电力电缆建设积累了经验。
        20世纪80年代,海底电缆逐步被光缆所取代。从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的10余年中,徐家声研究员担当课题或技术负责人先后于1994年完成了大连至烟台、蓬莱至长岛海底光缆路由勘察,在此期间开始应用GPS后处理技术为路由勘察定位。1996年完成了穿越北部湾的广西北海至海南临高的海底光缆路由勘察。        1997年9月完成了中美海底光缆系统(CHINA-US)中国海域汕头段路由桌面究报告和亚欧海底光缆(SMW3)上海段、汕头段、香港段、澳门段的海底光缆路由勘察。2000年3月完成了东亚交汇(EAC)青岛至韩国及日本的N段、M段的路由勘察和北亚光缆系统(NAC)桌面研究报告;8月完成了亚洲及太平洋2号光缆汕头段及上海S4A段的路由勘察。2001年1月完成了C2C香港段海底光缆路由勘察;3月完成了东亚交汇2号(EAC2)香港段和C2C上海3B1段路由勘察;11月完成了广东徐闻—海南海口穿越琼州海峡的路由勘察。2002年2月完成了东亚(EAC)光缆N段、M段的青岛登陆段路由改线勘察。2003年参与中美2号光缆前期的路由设计工作并完成上海崇明—台湾头城的路由桌面研究报告编写。2005年9月完成了东亚环球海底光缆系统(EAC1)M段青岛登陆段及近岸段的路由勘察和(EAC1)M段路由改线后的勘察报告编写。
        2006年,徐家声应中国网通集团公司的邀请,担任建设连接中美韩的光缆系统TPE的技术顾问,完成了该公司负责在青岛登陆的S1N、S2段的中国及邻近海域路由选择的前期准备工作(DTS),提供了路由选择所需的海洋环境和海洋开发活动资料及全面的技术支持。2007年2月完成了跨越太平洋直达光缆(TPE)青岛S1N段和S2段路由桌面研究报告。2007年~2009年完成了山东及辽东半岛海区的海底光缆路由勘察。徐家声海缆路由勘察之路漫长,但时时处处留下了闪光的足迹。他平凡、辛勤的一生,不断地为祖国海缆事业贡献力量。
        在长期进行路由勘察的基础上,徐家声不断摸索,提出了适宜我国国情的、符合科学发展规律的海缆路由勘察流程。目前,该流程已在我国海缆路由勘察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他还以极大的热情进行海底光缆路由勘察的基础理论研究。同时,徐家声还把目光投向海缆弃置研究,于2005年完成了我国第一条海底光缆—中韩海底光缆(CKC)弃置报告的编写,2006年又完成了中日海底光缆弃置报告的编写。
        徐家声研究员以其敏锐的眼光和对国家未来高度负责的精神,密切注视着我国海底线缆及管道工程的发展,为促进我国海底线缆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