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2011-06

用心搭建科技的纽带与桥梁

本刊记者宋晖 覃远军

2011年06月01日




黑龙江省原副省长、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省科协主席马淑洁


        龙江经济社会的发展在过去五年取得了显著成效,这其中,黑龙江省科协的工作起到了相当积极的作用。在中国科协八大召开期间,记者采访了黑龙江省原副省长、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省科协主席马淑洁。
        谈到任职期间黑龙江省科协的使命和工作,马淑洁感慨万千。在交流中,她的每一句话语都流露出对龙江科技发展的自豪、对龙江科技人才的爱惜。谈到为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的科技工作者,她的语句中充满了伯乐之情,为自己能带领大家奋进而自豪;谈及为龙江经济建设辛勤耕耘的农民兄弟,她希望能用更多的科学技术帮助他们致富;谈到青少年的科学普及工作,她表示愿意尽一切力量满足孩子们的需求。在她看来,科协不仅仅是一个温暖的家,更是一个搭建全社会共创科技进步的纽带与桥梁。而我们的专访,就在她充满深情的话语中慢慢展开……
        记者:请问马主席,在您看来,作为省级科协的带头人,责任和使命的含义是什么?
        马淑洁:科协主席不是依靠行政权力和立法权力来工作,而是靠我们党最强有力的群众工作的手段来工作。科协主席的工作也是一种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就是为科技工作者搭建一个施展才能的宽阔的平台。
        科协是科技人才的协会,第一位的使命就是要发挥科技人才的能力,要让所有的科技人才都能为黑龙江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记者:您如何评价省科协在龙江经济“十一五”规划顺利实施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马淑洁:省科协在过去几年黑龙江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中起到了积极作用。全省科协组织紧抓“三服务一加强”的工作定位,紧紧围绕加快龙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八大经济区”建设、“十大工程”实施,以六项重点工作为抓手,全体工作人员团结勤奋、求真务实、创新发展。同时,科协引导着广大科技工作者为推动黑龙江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完成全省“十一五”规划各项任务和制定“十二五”规划献计出力。
        未来五年,省科协将切实担负起推动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省份的战略任务和历史使命,充分发挥特色优势,组织和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建功立业。同时,为了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水平,我们要不断加强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科协的自身建设。
        记者:在过去几年中,您为龙江经济以及全省科技事业付出了很多心血。在众多科技成果和实践中,您印象中最深刻、最为之自豪的是哪些?
        马淑洁:我把印象最深刻的几个亮点和你们分享一下。一是黑龙江的水稻基因研究中心。2008年9月,中国科学院北方粳稻分子育种联合研究中心在我们黑龙江成立。它的研究工作对提高中国水稻育种水平,保持东北水稻生产能力持续提升和国家粮食安全具有战略意义。这两年多,研究中心与中科院在水稻主栽品种改良、抗瘟基因挖掘及抗瘟性改良、耐冷基因挖掘及分子育种等五个领域展开了深入合作研究,实现了水稻常规育种与分子育种的结合,目前各项研究工作的年度目标都已经顺利完成。省里对这个中心的未来发展充满了希望,目前它依托着中科院遗传发育所、植物所,上海生理生态所,东北地理所等单位的优势科研力量,培育高产、优质、多抗的粳稻新品种,提升了我们省水稻的单产潜力,为东北水稻的持续高产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第二个亮点是黑龙江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全面启动。这是一个总占地面积8300亩、总投资30亿元的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计划是在2012年建成。这个农业示范区的投资主体是省农科院。项目建成后,将有18个国家级创新中心、分中心和国际农业科研中心迁到示范区内,可带动二、三产业发展,仅新增就业岗位就会有5000多个,将成为集科技研发、示范推广、信息交流、加工配销、生态建设及旅游观光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
        除了农业科研领域,高科技领域也有很多新亮点。例如我们在齐齐哈尔建立的院士专家工作站,这个工作站是黑龙江省最早筹建并顺利投运的地市级工作站。它的作用是把本省的院士专家和企业作为重点服务对象,通过搭建平台、健全制度、优化服务,为院士专家创新创业、为企业做大做强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专家工作站成立至今,在引领地区经济跨越发展、吸引各领域高层次人才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记者:您在多年的科协负责人的角色中,一直强调对科技人员的培养和保护。对于人才,您感受最深的事情是什么?
        马淑洁:说到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我有一件事情记忆犹新。我们省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人才流失问题曾经让我们倍感痛心。我在1995年提出设立一个鼓励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的杰出青年基金。当时的提法是“培养面向21世纪的青年科技人才”,每人资助奖金20万元,这在1995年是一个相当高的标准了。
1996年,我们非常看好正在国外留学的武汉同济医科大学博士杨宝峰,我记得在做省杰出青年基金评审时,杨宝峰自己没有来,只是派了自己的学生来代为答辩。出于对尖端人才的渴求,我们还是将杰青基金授予了他。
        杨宝峰回国后,直接选择来到黑龙江省,现已任哈尔滨医科大学校长,并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承担了科技部、卫生部重大攻关课题20余项。在2007年,更作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主持了“心力衰竭与恶性心律失常的防治基础研究”,获得科技部资助3000万元。杨宝峰首次发现导致恶性心律失常的新靶点——miRNA,这项成果在《Nature Medicine》发表,被评为“2007年十大生命科技进展”之一。
        通过杨宝峰这个例子我感觉到,科协一定要多为省里各类科技人才脱颖而出、展现能力搭建平台、创造条件。人才难求,优秀的科技人才不仅看重你的待遇,还看重你能否给他施展的天地、成长的沃土。
        记者:您所说的纽带与桥梁是对科技工作者之家的很好诠释,您能否再总结一下这里面的深层含义?
        马淑洁:在我看来,真正意义上的“科技工作者之家、科技工作者之友”,就是要让科技工作者感觉到自己有用武之地,能发挥自己的作用,能用自己的创新成果对社会进步起到帮助。科协要起到与科技工作者之间的桥梁与纽带作用,要起到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之间的桥梁与纽带作用,要起到农民与农业科研人员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通过这个家,让企业能从科技中获取效益、提高竞争力;让老百姓能从科普中学到知识,提高科学素质。这样,科协的使命和责任才算真正得到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