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2010-01

标准化是推动人类创造的有效工具

文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研究员 陈志田 责编任晏黎

2010年01月01日

 

标准化是推动人类创造的有效工具

文/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研究员 陈志田






        一、标准的理念

        人们对“标准”的认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不断深入的。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到底什么时候出现了“标准”,可能缺乏准确的历史记载。但是关于“标准”的理念,那是源远流长,由来已久。有历史记载的如秦代的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等,是最早的关于“标准”的描述,体现了那个时期关于“标准”的理念。实际上,当原始社会的后期,人们的劳动开始有了剩余时,就出现了用自己的剩余去交换别人的剩余的活动,逐渐就产生了用多少猎物换取多少菜果的问题。在西安半坡博物馆“原始社会后期展品”中就有专门用于交换的器具—标准量器,不过那时的“标准”恐怕只有理念,而尚未形成具体的概念和定义。到了后来用脚或手掌的长度去度量(足皮掌布)交换兽皮或织物,已经是有一个准确的“交换基准量”(标准)的概念了。到了秦代统一六国,为了革除分治弊端,迅速发展经济,首先就是促进交流和交换(用现代语言就是“贸易”),传播知识和技术。因此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才应运而生。车同轨便于制造和使用,书同文便于知识和信息的传播。
        在这些活动中体现出来的关于“标准”的理念是:可以促进交流、交换—贸易,即“标准”具有“市场”属性。这个时期主要运用了标准化的“统一”和“简化”的原则。因为用了“统一”的原则,出土的兵马俑中的驭手、射手、士兵等才能保持统一尺寸、统一服饰、统一身体结构,统一步伐,最完美地体现了军队的一致性。兵马俑的品种合理简化,便于大规模制造,用现代语言来说就是生产的规模化效应。
        当世界进入了工业化社会时期,标准化的作用越来越大。美国福特汽车公司通过“简化”对汽车零件进行标准化,开创了世界上第一条流水线,实现了“T型福特”汽车的大量流水生产不仅降低了成本,而且到1921年T型车占据了美国60%的汽车市场。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市场需求发生了变化,多样化的需求,使单调的“T型福特”不再受市场欢迎了。看准了这个时机,通用汽车公司采取了系列化设计,研究了市场的需求,设计了不同档次的5种标准车型,满足了不同消费水平的需求,到了1928年通用汽车公司战胜了“T型福特”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汽车生产厂家。标准化在生产创造领域中表现出了无与伦比的作用。
        通用汽车公司的成功仅是利用了系列化,系列化是标准化的高级形式,它的最大特点是能以最经济的产品规格数,满足最广泛的市场需求。它反映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已经不是单项地解决问题,而是成系列地去满足更多的需求。
        随着地区与地区、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发展,特别是世界贸易交换体系的形成,在WTO的原则下,使无序的世界更加协调,市场极大丰富,产品琳琅满目,多样性、多变性、设计周期短、更新换代快、最佳售后服务等模式,提升了人们关于“标准”的思维方式,再用传统的原则:统一化、简化,就不可能完全满足市场的需求了。应运而生组合化、模块化、动态标准化、超前标准化、综合标准化等标准化的高级形式,但是,不论是什么形式的标准和标准化,都是生于市场所需,终于用创造满足市场需求,再一次淋漓尽致地体现了标准的不断创造的属性。标准用它的魔力,使世界这个万花筒更加五彩缤纷。
        2003年7月17日,信息产业部宣布“信息标准化工作组(IGPC标准组)”成立。今后,所有带有“闪联”品牌标识的产品都将嵌入IGPS协议,实现信息设备的智能互联、资源共享和协同服务。IT业普遍认为,这是中国电子信息企业首次自发组织起来建立产业标准,为自己成功树立一道“绿色壁垒”,对保护民族工业发展至关重要。目前,信息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是大势所趋,属世界信息产业的“制高点”,此间的技术之争,实际上就是去争夺未来。五大牵头企业的总裁一致认为:“标准全球化是趋势,而‘中国标准’的研发与制定,就是要为中国企业争取参与对话的权利和能力”。
        由此,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市场是标准的生命源泉,用不断变化的标准创造满足市场千变万化的需求。

        二、标准的作用

        (一)为生产的社会化、国际化及与此相适应的专业化分工和协作提供基础条件
        世界经济的发展,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各个国家、地区和企业之间横向的经济联系和相互依赖关系越来越加强。二十世纪以来,各个国家的生产、流通和消费已经越来越超越国家的界限,扩展到全球范围,越来越发展为生产的国际化。生产的国际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国际分工;二是跨国公司已成为世界性的生产组织形式。从前者来说,国际分工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新的发展,它的一个基本特点是从传统的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分工,逐步发展为以现代工艺、技术为基础的分工,形成了世界范围内的专业化分工和生产协作。一个国家内部的生产发展过程,往往成为国际生产过程中的一部分。美国波音公司的波音747飞机,其机身、内舱、折翼、机门等重要部件就是分别由意大利、瑞士、瑞典、澳大利亚、中国等国制造的。一辆典型的欧洲汽车,可由几十个国家,成百个工厂生产的零部件组装而成。当前,这种专业化生产与分工协作有多种表现形式:1、不同型号规格产品的专业化;2、零配件和部件的专业化;3、工艺过程的专业化。从后者来说,一些发达国家的大公司在几十个国家设立分、子公司,进行跨国生产和经营。美国的埃克森石油公司在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分、子公司,从事石油的采掘、炼制和销售。德国的西门子公司,在全世界设有几十家子公司,为60多个国家和地区服务。要确保国际间的专业化生产协作和跨国公司生产和经营的顺利进行,需有许多条件,其中如现代化的运输工具、通讯技术、管理技术等等。就标准而言,它是对需要统一协调的技术或其他事物所做的统一规定,是生产社会化国际化的技术基础,参与生产协作和经营的各个集团、各个企业,在各自专业的名词术语、图形符号、计量单位、产品规格、互换性、试验方法等方面,必须保持协调一致,标准所提供的一致性保证是任何其他类文件所不能替代的,没有标准提供的统一条件,上述那些条件都将各行其是,国际专业化分工将寸步难行。
        (二)为现代科学技术的广泛交流与合作建立沟通渠道
        科学技术的成果是人类共同的财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已进入集体研究,国家组织协调和国际广泛合作的新阶段。广泛的合作与交流是构成本国和各国科学技术进步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和重要措施。国际标准化组织标准化原理研究委员会(ISO/STACO)认为,标准化的目的之一是“提供有关各方的表达与传达的手段”。也就是说,通过标准化有利于加强互相了解。科学技术所采用的术语和各种信息如果不标准,合作与交流很难进行。科学技术的合作与交流,实质上是各种信息流动、传递与相互理解的过程。只有当这些信息标准化以后,才能在流动和传递过程中克服交流上的障碍,便于互相了解,使合作与交流顺利进行。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各门学科的科学技术术语大量涌现。有人估计,全世界的化合物约有上千万种,而且还将以每年十几万种的速度增长。全世界每年发表的科技文献约几百万篇。如果科学技术的术语没有一个统一的命名原则和统一的名称,一种概念多种叫法,必将在学术交流、科技文献的检索、新书的编著和翻译、计算机的应用和教学等方面产生误解,引起混乱。早在1892年,世界各国化学家就聚集日内瓦研究化学物质的统一命名问题。近年来,世界上许多国家对科学技术术语的统一十分重视,一些标准化机构已把这项工作列为重要的基础标准来抓。国际标准化组织长期以来曾侧重于术语的标准化工作。除了术语的标准化外,计算机程序语言的标准化、遥感信息判读标志的标准化,以及各种图形、符号、代码等的标准化,都是现代科学研究信息的传递、存贮、变换、反馈和利用所不可缺少的,都需要制订统一的标准。
        检验方法的统一是保障科学研究可靠性、可比性的又一前提。在环境科学研究中如果各部门各地区环境监测的检验方法不统一、不标准、监测数据差异很大,彼此无法对比,没有长期保存的价值,不仅浪费人力物力,而且往往对环境质量的评价作出错误的判断。检验方法的标准化对发展新材料至关重要,材料的基本性能是评价、选择材料的依据。各类材料检验方法的标准化又是评价材料基本性能的基础。国际标准化组织设立了许多技术委员会,研究各类材料检验方法的标准化问题并颁布国际标准。美国的材料与试验协会(ASTM)制订了大量的材料试验标准,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权威。科学研究试验方法或仪器本身的准确程度需要有一个参比的对象,标准参考物质是一种组成十分均匀、稳定而且成分又能精确的加以测定的物质,它象一把尺子检验科学研究中所使用的方法或仪器的精确度。美国标准局创制了5万余个标准参考物质,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用户。国际标准化组织设立的标准物质委员会,是一个负责研究国际标准中采用标准参考物质问题的技术组织。
        标准化在当代世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意义,曾这样被描述:“世界科学技术联系的发展,专业化生产和各国之间的协作,外贸联系的扩大和世界贸易的迅速增长等等,所有这些都使得国际合作的规模扩大了。同时作为国际合作和国际贸易技术基础的标准,其意义也随之增大了。”
        (三)为信息革命提供规范,为提高科研精度建立基准
        当今的信息革命作为新技术革命的先导,将要或者已经迅速地发展到各个领域,而信息标准化则是不可缺少的。众所周知,大范围的系统互连和资源共享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一大趋势。为在国际范围内实现开放系统互连,适应大量信息交换的需要,对组建计算机和通讯网络时所涉及的许多共性的技术问题予以标准化,是十分必要的。从建设软件工程来看,如果高级程序设计语言标准化,就使得耗资巨大的大量的程序有可能作为商品出售,大大方便了信息的交流,也提高了硬件产品的价值,这是解决目前世界上出现的软件危机,软件供不应求的有效手段之一。当然各种硬件与软件的接口,诸如终端设备、存贮设备、通信设备、计算机等相互之间的联接,如何操作键盘,如何进行人机对话,以及像磁带、磁盘等这些记录介质和磁带机、磁盘机这些信息存贮设备的尺寸、电性能、记录方式的互换和通用,硬件和软件产品的系列化和相互兼容都必须依赖于标准化,在许多方面都必须制订统一的标准。
        现代科学技术的各门学科正朝着越来越精确的方向发展。化学这门长期被认为基本上是描述性的“经验科学”,由于物理学理论和方法的渗透,越来越朝着推理化、定量化和微观化迅速发展。人们观测研究的范围,从宏观方面已扩展到200亿光年的宇宙空间,从微观方面已深入到10-13厘米的基本粒子的内部;原子时钟的测量精度已超过10-14秒,超高压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已达1~2埃,激光向心压缩核聚变的研究,要求在极短时间内(10-9~10-10秒),用激光把热核材料加热至亿度超高温,等等。简言之,现代的科学实验是建立在高度精确的基础上进行的。高度的精确性需要相关条件的高度一致性加以保证。标准化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通过对事物的多种表现形态的研究,合理地选择一种或几种,使其在一定时期内保持高度的统一。相关条件下高度统一的许多方面是通过标准化来实现的,标准化是确保现代科学实验具有高度精确性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有的需要制订成统一的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只有这样,才能使在不同国家、不同地点、不同时间、不同研究人员所从事的科学实验建立在能够相互对比、相互协作配合、准确可靠的基础上进行。
        事实上,要把某一项科研成果都转化为人类共享的财富,是离不开制订统一的标准的。有些成果的交流和推广虽然从形式上没有制订成统一的标准,实际上它已成为科学家们之间约定俗成、互相默契的准绳了。在这方面标准体现出将科技成果迅速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桥梁和催化剂作用。
        (四)为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提供支撑
        标准作为市场竞争的游戏规则,在促进产业的延伸和市场的拓展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某一产业或产业环节对新标准的采纳,会对处于该产业上下游产业以及相关产业产生巨大的波及效应。在高标准企业的影响下,处于产业上游的企业必须加快技术创新的速度,提高其配套产品的技术水平。与高标准企业要求相适应,处于下游的产业由于应用高标准的产品,其生产技术水平、产品质量与经济效益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每一个新标准的确立,都意味着潜在市场机会的出现和竞争格局的重新调整,因此,标准的确立不单牵动着企业的命运,而且可以带动整个产业乃至相关产业的发展,进而表现为群体突破的态势。
        标准不仅可以通过政府有意识地推动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而且可以通过市场的力量淘汰落后的生产方式,将相应产业引导到健康发展的轨道上来。首先,政府部门可以将标准与产业政策进行有机结合,进而调整现行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发展路径,加快产业升级的步伐。其次,在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下,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可以强化符合标准的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不执行标准的生产和管理成本,控制高污染、高耗能企业的生产规模和市场占有率,淘汰不符合市场发展趋势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同时保证企业按照标准进行生产的经济效益和市场份额,从而实现优化产业布局的目标。 
(未完待续)                                   责编/任晏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