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2010-07

中国企业海外研发投资不同进入模式与技术能力提升战略

文清华大学中国科技政策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陈衍泰博士 责编任晏黎

2010年07月01日


        随着中国“走出去”战略的不断深入,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步伐在近年来,特别是在全球金融危机中大大加快。中国企业“走出去”不仅仅是简单的出口行为,更重要的是利用并整合全球创新资源。中国跨国企业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的有利条件,在海外进行研发投资,积极融入到世界研发和技术的主流中,与世界先进的技术研发体系进行互动,在全球范围内有效地将资源、管理技能、创新、市场领悟力和全球化发展战略结合起来,参与全球竞争,在全球产业链中拓展和发展其空间。中国企业通过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以获取资产和能力,经过有效整合,不仅有可能提升其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也同样能够提升其在国内的竞争力。
中国企业海外研发投资的路径有多种模式。归纳而言,中国企业海外研发投资的方式,可以划分为绿地新建型投资方式、海外并购投资方式和技术型战略联盟投资方式三种类型。不同类型的海外研发投资方式具有不同特点,其对中国企业母公司技术能力提升的方式也不尽相同。因此,中国企业在选择海外研发投资战略过程中,需要深入分析各种海外进入模式的特征和利弊,并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进行部署和实施。

        一、跨国并购海外研发机构投资方式特点及对母公司技术能力提升方式

        跨国并购可分为三类:纵向并购,即从事同类产品但是不同价值链位置的企业之间所进行的并购;横向并购,即从事同一行业的企业所进行的并购;混合并购,即与并购方的产品没有直接联系,并购的目标是为了扩大经营范围或经营规模。
        中国企业现阶段主要以纵向并购为主。通过跨国并购海外研发机构,可以用比较短时间追赶全球同行业技术领先者;同时获取现成的生产能力、经验、销售渠道和品牌,甚至有可能获得海外的优秀人才。但是在并购过程中,难以准确评估被并购企业的真实情况,特别是其无形资产(专利、品牌、人才等)真实价值;并购受到东道国法律和政策的限制比较多,尤其是在发达国家进行研发机构并购过程中特别明显;并购之后整合、吸收被并购方的技术、管理技能等往往难度比较大。
        很多企业通过在全球范围内的并购等方式来加速他们的全球化步伐。例如2001年TCL在德国并购施耐德、组建TCL-汤姆逊合资公司;2005年联想集团并购IBM的PC业务部之后于北卡罗来纳设立实验室;上汽集团2006年在英国雷明顿并购设立上汽欧洲研发中心。但是并购后的效果不一,主要原因还在于并购之后如何进行有机整合以提升母公司的技术能力。
        对于以获取技术、专利等战略性资产为目的的海外并购而言,首先需要识别其战略性资产的组成。并购的海外企业拥有的技术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已成熟核心技术及相关的上下游配套技术、非相关的技术系统以及正在研发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技术系统。技术既有以专利方式存在的,也有而且更多的是以专业人才和团队的方式存在。其次将目标企业及其拥有的技术、市场、人员和组织管理接受下来,更有利于海外公司的技术保存。再次,中国母公司将海外获取的技术有效利用、吸收并整合,才能有效地促进中国跨国公司的整体技术能力。

        二、绿地新建研发中心方式特点及对母公司技术能力提升方式

        绿地新建研发中心的特点是企业通过在海外直接建立研发子公司方式,形成新的研发单元或相关的生产能力。在母公司的协调下,海外研发中心独立或部分直接进行项目策划、建设和实施等。相对于海外并购而言,母公司拥有最新先进技术、品牌等专有资产的企业倾向于采用这种方式。绿地投资又划分为海外独资和合资(多数股份合资和少数股份合资)两种。
        如果中国企业在技术、产品或营销能力上有自己独特优势,或者对当地市场文化比较了解,企业往往选择海外建立独资研发中心战略。这样有利于对无形资产的垄断,并且拥有自主权,易于协调。如果中国企业希望本地企业能提供一定的技术、人才、本地知识等,企业选择建立合资型子公司为宜。
        以绿地投资方式设立海外研发中心的企业,需要融入当地创新系统(企业集群、大学、科研院所等),获取其中的前沿技术发展趋势;雇佣更多的国际人才,并发挥其才智进行创造,这样有助于提高海外子公司的技术能力;以合资方式进入的企业,需要与当地先进技术、不同产品和工艺、人力资源相结合,进行有效学习,才能从中获取知识。另外,促进海外研发中心的技术、知识回流,有利于公司整体技术能力的提高。

        三、建立国际战略联盟方式特点及对母公司技术能力提升方式

        国际战略联盟是以优势互补、促进研究与开发、开拓世界市场等为基础,要求联盟成员有一定的规模、具备一定的优势,在全球范围内分工配置研发、生产、市场等要素。从产业链分析,可以分为横向战略联盟,即行业竞争对手或合作伙伴的联盟;而纵向联盟则是在全球价值链不同位置上的技术联盟。
        通过国际战略联盟方式进行海外研发合作的企业,其在国内已经拥有先进的技术、产品等核心优势,在本国或者海外拥有良好的品牌等基本条件,具有足够的国际吸引力。
        中国企业如果选择国际技术战略联盟方式进行海外研发工作,需要区分战略联盟核心技术所处的发展阶段。在技术研发阶段的联盟,思考的核心是如何发挥优势建立共同的技术主流设计,加快研究与开发的节奏实现产品的更新换代;在技术成熟扩散期,重点是制定行业标准,并且以市场创新为主,同时思考自身未来的产品设计系列化、技术升级等战略问题。这需要母公司在整体战略、研发资源上进行有效的配置和支持。

        四、促进中国企业海外研发投资获益的建议

        建立高效的全球化管理团队。中国企业进行海外研发国际化的首要条件是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全球管理团队。如果没有这个条件,失败是难以避免的。为了解决中国企业缺乏有经验的国际化人才的问题,中国企业可以采取组合战略,通过人才国际化培训、国际招聘和外部联盟来实现。
        设计一个有效的全球研发管理运营模式。全球治理和管理系统是决定跨国公司如何被管理和控制的关键,因此如何在全球范围内不同国家及母国进行有效运营是中国企业成功管理全球研发的重要手段。
        有效促进海外研发机构和国内母公司的知识互动,并促进母公司的吸收和整合创新能力。企业在国外的研发分支机构独立开展运营,和中国总部的联系比较少;另外,企业一直没有实现有效的全球运营,达到和谐与共振的效果。只有将国际子公司和中国母公司有效融合和有效运营,才能最终实现企业全球化的目标。
        建议针对正在走向国际化的中国企业,特别是对于国家技术创新有重要意义的企业,在必要的时候可由政府(中央或地方政府)对单个企业(特别是研发国际化)进行资助。这类企业应该至少具备以下两个基本条件:一是企业具备了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二是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可以为中国其他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获得正外部效应,或者获得递增的回报。这类企业应该在本土就受到政府的直接资助。加大政府采购,与企业国际化(特别是研发国际化方向)挂钩,降低企业国际化研发成果的产业化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