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晨
2010年08月01日
邹洪利、张淑芬夫妇在工作中
上海世博会河北艺术展期间,许多中外朋友围拢在易水砚展台,倾听一位女学者对易砚烂熟于心的讲解,观赏一位男砚雕师精湛的表演,他们心有灵犀,配合默契。他俩就是河北易水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淑芬,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易砚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制砚艺术大师邹洪利夫妇。
能够让易水砚发展壮大,走进世博会,是张淑芬邹洪利这对伉俪共同心血和智慧的结晶。十几年来,他俩志同道合,携手并肩,致力于易水砚的研究开发,使易水砚不断发扬光大,由他们组建的易水砚有限公司成为了当地的龙头企业,其独家注册的“易水砚”商标及产品,被评为河北省著名商标和优质产品,行销全国,走向世界。
易砚是与端砚、歙砚等齐名的中国名砚之一,以历史悠久、石料优良、设计独特、造型完美、工艺精湛、内涵丰富等著称于世。2006年在南水北调易县工地考古发掘中,出土了一组汉代石黛板,专家认定为目前发现的最早石质易砚。这使易砚的可考历史提早到了1800多年前的东汉时期。千百年来,其制作技艺不仅在原产地河北易县发扬光大,还传播带动了歙砚、洮砚、贺兰砚、潭柘砚等名砚的发展,为中国书写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中华砚文化历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人民大会堂收藏的“归砚”
易砚(又称奚砚、燕畿乌金砚)产于河北省易县(古称易州),相传始于战国,盛于唐宋,为中国书写砚之先驱,历代为宫廷贡品。弘治《易州志》载:砚石有紫、绿、白、褐色,质细而硬,为砚颇佳。唐朝曾赐易州制砚、制墨大师奚超以国姓,赐名“李超”,其子李廷圭充任墨官。随后李廷圭又将技艺传至安徽歙中,再传入广东端溪,从而带动了歙砚、徽墨和端砚的发展。至今,安徽胡开文墨厂还有“传承古易水,奇珍握墨绝”的对联。在清代,康熙、乾隆曾将易砚作为珍宝分赐左右亲近大臣。
情结易砚 志同道合
邹洪利出生于易水河畔的一个书香之家,从小喜爱书画,善读书,喜欢听父亲讲述易墨和易砚的故事,小学时就懂得砚文化在中国东方文明大国中的地位,初中时就立志考入美术学院学习雕刻,将来开发易水砚。可命运之神偏不做美,高考时邹洪利以两分之差走进河北省卫生学院的大门。大学时他仍眷恋着家乡的易水砚,查名砚资料,访雕刻名师,积累砚知识。大学毕业时,邹洪利放弃了在省城工作的机会,回到了故乡,在家人的劝说下来到易县防疫站工作,由于工作努力业绩突出,被提升为科长。但工作之余经常研究考察易水砚,心系易砚的振兴和崛起。
张淑芬出生于易水河畔,从小对砚文化有浓厚兴趣,邹洪利和张淑芬以砚为媒喜结良缘。1992年,易水砚最大的生产企业易县工艺美术厂改制,对砚文化艺术情有独钟的张淑芬邹洪利积极参与,并购易水砚商标,吸纳砚雕人才,创办了燕下都易水古砚厂(河北易水砚有限公司的前身),承担起了开发易水砚培育龙头企业的重任。为了传承发展易水砚,再现易砚辉煌,他俩确定了人才兴企、文化强企、精品之路的发展战略。他们建起了易县首家集培训、生产、展销于一体的燕下都易水古砚技校,邀请中央美术学院及全国著名雕塑家、书画家来校授课传艺,将现代雕塑书画艺术融入传统的易水砚雕刻,为易水古砚注入青春活力。他俩遍访名师,虚心学习,精研细琢。经过十几年的磨砺钻研,邹洪利和张淑芬双双成为行家里手、制砚名师。十几年来刻苦钻研易砚制作工艺,邹洪利开拓创新,在继承易砚传统工艺设计的基础上,使易砚技艺雕刻突出艺术性、观赏性、收藏性,并向系列化、多品种方向发展,产品由单一的龙凤砚发展为山水风光、名胜古迹、古今人物、鸟兽虫鱼、花草树木等数十个系列上百个品种。作为易砚行业的领军人物,他领导的河北易水砚有限公司成为易砚行业旗舰,带动易砚走向辉煌。
独辟蹊径 巨砚惊世
为了提高易水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邹洪利夫妇开中华巨砚制作之先河,利用易水独有的巨型砚料和技术力量开发制作出一方方前无古人的巨砚。1999年,为迎接建国五十年大庆,他们设计制作重30吨的“中华九龙巨砚”陈列于北京中华世纪坛。1997年,为纪念香港回归制作的5吨巨砚“归砚”,现在作为国宝收藏于北京人民大会堂。
为见证中华民族的腾飞和崛起,夫妇俩设计制作的巨砚杰作—“中华腾龙砚”2007年在河北省易县雕刻完工,体积、重量、工艺为世界之最,现在已载入世界吉尼斯纪录。从设计构思、开采石料到巨砚竣工历时三年,堪称中国和世界奇砚。它的诞生,标志着易水砚的雕刻技艺达到了非常高超的境界,为华夏制砚艺术锦上添花。这方砚巨大而奇妙,是无与伦比的巨砚珍品。它主要有56条龙、9只神龟、中国版图和日月等构图。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9条昂首腾飞的巨龙,喻示华夏九洲繁荣昌盛;56条龙代表中华56个民族大团结,意为崛起的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充分体现改革开放以来祖国繁荣富强,人心向上和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美好愿望。九条主龙、九只神龟,取九九归一之意。神龙吐水,源远流长,喻示华夏福如东海。9只寿龟寓为祈盼江山永固、华夏一统之意。巨砚砚堂由日、月和星辰组成,寓意为天地孕育万物,中华与日月同辉。
“中华腾龙砚”充分体现出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生生不息的龙的精神,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崛起和振兴;体现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之精髓;象征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力量。既是巨无霸式砚雕艺术品,也反映出艺术家对祖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的挚爱。
他们制作的砚台,还带着中国人民的情意走上了外交舞台。2004年中法文化年之际,夫妇俩精心设计制作了一方精美绝伦的“乾坤朝阳砚”赠送给来华访问的法国总统希拉克。这方易水砚寓意深远,由大海、帆船、旭日、石胆、古松、楼阁、祥云、碧天构图,寓意是:旭日明月朗照乾坤,祥云碧海孕育深情,天然玉黛清纯如水,中法友谊源远流长。此砚作为文化使者,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法国人民的友好情意,易水砚的声名也随之漂洋过海。这方砚石质极佳,工艺精湛,造型奇特,精美绝伦。砚石采集于狼牙山下易水河畔砚石老坑黄伯阳洞,属玉带石中的佛石。佛石绿色,质地细腻坚柔,没有纹理,是易水砚石中的的上品。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文化相通,民间友谊地久天长。2006年10月,日本前首相安倍就任后把中国作为第一个出访的国家,揭开了中日两国关系新的一页。为纪念这一新的历史时期,增进中日文化交流,邹洪利根据中国“八仙过海”的神话设计制作了“八仙过海砚”。这方砚矿石天赋,设计奇妙、造型完美、主题鲜明、内涵丰富、工艺精湛,浑然天成,巧夺天工,为中国名砚中的珍品。
易水石质茶海
延伸易砚 开发茶海
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传播海外,并随着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在海内外不断普及发展。为了满足人们对茶文化的需求,近几年来邹洪利夫妇和公司雕刻大师们延伸易水砚产业链,设计开发出中国茶文化中非常重要的茶具—易水石质茶海(茶盘)。该产品巧妙利用易水砚石的天然纹理、明丽色彩、温润石质和奇异造型,融合雕刻、书画、诗文等多种艺术,高雅实用,美观大方,深受欢迎。目前,易水石质茶海已成为易水砚系列产品中的优质名牌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邹洪利主持开发的天然石板画、工艺包装盒以及风景石、观赏石,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精美的制作工艺和天然的纹饰造型俏销市场。
十几年来,邹洪利夫妇作为易砚文化艺术产业的开拓者和领军人,为易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邹洪利先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国际民间工艺美术家,被选为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理事、河北省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易砚文化研究会会长、保定市政协常委,被命名为中国制砚艺术大师、河北省一级工艺美术大师。他所领导的河北易水砚有限公司成为易砚龙头企业,为中国砚界唯一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他所传承开发的易水砚,已成为河北保定文化名片,设计制作的易水砚先后获国际国内50多项大奖。在2009年的中国(深圳)国际文化博览会上,邹洪利夫妇设计制作的“玉带金秋砚”、“诗鼓砚”荣获金奖和银奖。在刚刚闭幕的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古籍保护暨中国文博杰出人物表彰颁奖大会上,邹洪利荣获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易水砚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邹洪利、张淑芬对易水砚文化艺术的杰出贡献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尊敬和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