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2009-05

榜样是怎样“炼”成的

本刊记者宋 晖 任晏黎

2009年05月01日

        他,是一个基层工作人员,在工作现场的煤灰遮挡下几乎看不清他的脸,却引起了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注;他,初中毕业,却带领着他的团队取得了160多项创新成果,为企业创造直接经济效益9600多万元,多项技术创新成果获得了省部级科技大奖,而且被国内生产厂家和港口推广使用,间接产生的效益难以估算;他,是一个普通工人,参加工作三十多年来,却先后荣获天津市劳动模范、特等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等多项殊荣,并被推选为党的十七大代表。他用自己的智慧、技能和勤奋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为我们树立了当代知识型产业工人的崭新形象!但是,他的人生经历听起来是那么不可思议,像一个神话般扑朔迷离。让我们一起走近孔祥瑞—这位知识经济时代的“蓝领专家”、工人的榜样。


        他—穷且益坚 勤奋好学

        1972年,孔祥瑞初中毕业进港工作时,条件很艰苦,离家也很远。幸运的是,学徒时他遇到了一位好师傅,叫金贵林,是天津市的劳动模范和港里有名的技术革新能手,全港的人对他都非常敬佩。当时孔祥瑞学的是门机操作,师傅对他说,这是港里最好的也是最重要的岗位,你得好好干。干好了,别人对你翘大拇指;干不好也别怨人家说你是笨蛋。这句话他回去琢磨了好几天,觉得话粗理不粗。的确,是金子放哪都发光,不是金子涂金也不亮。自己当工人也要当个像师傅那样的工人。
        孔祥瑞主动钻研技术,除了师傅的影响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被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逼的。回想起刚刚工作时钻研技术不断创新的原因时,孔祥瑞很坦率地说,当时只是想多挣钱,因为那时工资随着工作量走,干得多就挣得多,开的门机如果坏了会直接影响收入,而他是家里的长子,父亲很早就去世了,弟弟妹妹还小,他的工资是家里所有的经济来源,所以他时刻琢磨怎么样能提高门机的工作效率,怎么样能使他开的门机不出问题,只有那样才能多赚钱。因为他勤奋好学、踏实肯干,当时他在队里干得最多,收入也是最高的。孔祥瑞一直把自己开的门机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对自己的岗位也逐渐有了深厚的感情。
        改革开放后,天津港的货物吞吐量飞速增长,设备跟不上,压船是常事,最多时压100多条船。那时,孔祥瑞当了门机队值班队长,他的门机队成了全港的“主角”,整天最担心的事就是怕门机出毛病。可是,往往越怕就越来事儿。一个星期天的早晨,正赶上装一条大船,在这节骨眼上,一台门机坏了。那时通讯和交通跟现在没法比,从找到维修工到维修工赶到现场,用了3个多小时,而且折腾半天也没修好。又回去再找高手来修,花了8个小时才修好。这件事对他触动很大,他下决心把维修技术拿下,要不自己都感觉没脸当这个值班队长。俗话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从那时起,他把全队所有门机的基本性能和技术参数死记硬背下来,并做到了烂熟于心,以便于操作和维修。专业维修工来了,他就跟着学,不懂的就没完没了地问,问得人家都烦了,对他说:“孔队长,你到底想干嘛?你要是都学会了,还要我们干嘛?”可是孔祥瑞一听就乐了,他心想:“你们干嘛我不管,但我的目标是最好永远不请你们。”除此之外,他还有一个良好的习惯,就是每天做设备运行状况的记录,对他当班时发生的所有故障现象和维修过程,都一一记录下来。这个习惯,他一直坚持到今天。他认为,及时发现故障防患于未然,就像大夫查房,对患者情况门儿清,就能够对症下药。有了这套记录,对设备的运行情况心知肚明,即使出了问题,也能及时查明原因及时解决。就这样,孔祥瑞成了队里第一个既能操作、又能维修的多面手。

孔祥瑞(中)在工作中        他—勇于创新 敢于承担

        孔祥瑞在六公司担任固机队队长期间,掌管的18台门机,是公司装卸生产的核心力量。2001年,天津港制定了冲击亿吨大港的奋斗目标。六公司承担了2500万吨的任务指标,是全港总任务的四分之一。这意味着,还是原来的设备,但要比上年增加近30%的工作量,压力可想而知。孔祥瑞说,说实在的,这些年我所搞的那些创新和发明,都是为了生产需要。我不是发明家,更不是科学家,我就是一名生产一线的操作队长。当这个家,就得对企业负责,保证完成生产任务,保证设备的完好率。如果没有这个前提,许多发明和创新我可能根本想不到,当然也就做不到。为了完成任务,当时他天天站在门机下面看,看看它有什么潜力可挖。其他同事都说,孔队长,你和门机打了几十年交道,还有什么可看的?的确,对这些老伙伴,他敢说闭着眼睛都摸不错。但此时此刻他却希望自己对它还有不了解的地方,这种不了解就是它的工作潜力。
        有一天,孔祥瑞干脆爬上船,近距离观察门机抓斗的动作,这一看,他猛然发现门机抓斗放料时,起升动作间有短暂的停滞。用秒表一掐,16秒左右。能不能把这个作业空当利用起来,提高工作效率呢?于是他和队里的技术骨干研究攻关,对指挥门机抓斗的“大脑”—主令控制器进行革新改造,将手柄移动轨迹由“十”字形丰富成“五角星”形,使抓斗起升、打开控制点合二为一,终于成功地挤出了15.8秒。一周之内,他带领全队对所有的门机进行了改造,每台门机平均每天多干480吨。那一年,孔祥瑞所在的固机队先后8次刷新生产纪录,创造了公司年吞吐量2717万吨的优异成绩,大大超过了预定指标,仅这一项为公司创效1600万元,为天津港实现亿吨大港目标做出了突出贡献。
        2002年,“门机主令器星形操作法”被天津市总工会以孔祥瑞的名字命名,成为天津市职工十大优秀操作法之一。现在,这个港口产业工人自己创造的“金点子”已成为同行业关注的新技术,正在全市乃至全国推广。通过这件事,他深深体会到,作为当代产业工人,不仅要靠自己的汗水来建设国家,更要靠科学技术创造财富,用聪明才智来体现工人阶级的力量!由于他对故障能手到病除,因此,他掌管的门机使用率多年保持在85.4%以上,完好率一直保持在97.8%以上。这两项重要指标至今在全国港口名列前茅。
        2003年,天津港成立了煤码头公司,进口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大型自动化装卸系统。与六公司相比,煤码头公司设备有很大的不同。六公司是门吊单机作业,煤码头公司是自动化系统联动作业。公司领导把孔祥瑞调到煤码头公司当操作队队长,管理刚刚从国外进口、价值8个亿的设备。这对于一直与门机打交道的他来说,无疑是一个新的挑战。但是,孔祥瑞凭着自己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精神,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不仅熟悉了这些先进的设备,制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用、养、修”制度,还针对洋设备存在的缺陷,完成了52项技术改造。
        煤码头的4个转接塔是连续运输中的重要设施之一,而起保护塔内母板作用的耐磨板完好与否直接关系到整套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成本消耗。随着公司大块煤种作业增多,转接塔挡板上的耐磨板受损严重,经常需要大范围更换。换一块耐磨板,一般要用近30分钟,影响生产不说,倘若破损的耐磨板落入煤中,极有可能割裂传输皮带,或是混进货物当中引起货主索赔,其后果将十分严重。孔祥瑞(中)在工作中
        对设备极其敏感的孔祥瑞意识到这是一个必须排除的隐患。通过查看转接塔挡板结构图和对耐磨板现有抗压抗热性能进行试验,他发现原设计未考虑大块煤作业,抗冲击力热摩擦指标仅为每平方厘米50焦耳,而大块煤作业冲击力产生热摩擦平均为每平方厘米80焦耳。他决定从耐磨板的制造工艺和原材料上下手,通过对各种可用材料进行试验,确定在原耐磨板上加装15厘米厚的网格。网格用阿道斯板做成,利用作业时网格内存储的积煤,就可缓解大块煤对母板的冲击力,减少热摩擦。经过测算,改造后的耐磨板每平方厘米所承受的冲击力热摩擦值由每平方厘米80焦耳降低至40焦耳。自2005年4月1日改造后至今,在大块煤作业中无一例挡板网格损坏发生,实现了耐磨板“零更换”。仅此一项,每月即可节约材料费3600元,节约维修时间9小时,且避免了维修工高空作业,保障了人身安全。
        孔祥瑞说,他接触的都是世界一流的设备,不是说人家的设备不好,但是再好的设备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故障、问题在他这里只能出一次。他有一个“三必改”原则,第一个,设备买回来以后,本身存在安全隐患的,必改;第二个,不利于安全生产的,必改;第三个,不便于工人维护保养的,必改。

        他—爱岗敬业 乐于助人

        由于长期过度劳累,孔祥瑞的两条腿膝关节常年有积水,需要定期抽出来。但他从没叫过一声苦,时时处处干在前面。2002年7月,孔祥瑞和公司领导到河南参加门机设备定货会。经过反复选型、谈判,设备定购完成了,孔祥瑞却发起了高烧,他刚刚做了腰部粉瘤切除手术,连日忙碌,手术刀口感染了。一同去的领导知道情况后,马上带他到当地医院检查,但刀口已经发炎溃烂,脓水直流,光药棉一次就下了六块,看得叫人揪心!回到天津后,领导让他赶快到医院治疗,伤好后再来上班。但是孔祥瑞回来后一天也没休息,在现场指挥大家安装新设备。公司领导命令他回家休息,可孔祥瑞说设备安装是基础,安装不好影响使用也影响设备的保养,他对这种设备熟悉,交给别人不放心。最后,他和公司领导达成了妥协性的“协议”:他每天仍旧上班,但只能在队部坐阵指挥。一个多星期后,新设备安装完毕,试运行成功,公司领导给队部打电话祝贺,接听电话的是值班员。值班员说:“孔队长根本没在队部呆,一直在现场调试设备。”我们可以想象当时一个一米八几的大高个,手扶着腰在设备安装现场走来走去地指挥,他忍受的是怎样的疼痛,但是他对工作的责任、对设备的爱护、对岗位的感情已完全把疼痛淹没了。榜样不是说出来的,我们只看到了他站上一个个领奖台时的光荣与喜悦,我们只看到了他受人爱戴、受人尊敬时的幸福感,但那是多少个不眠之夜,多少汗水换来的。孔祥瑞幸福的一家三口
        孔祥瑞在家中是个孝子。他常对女儿说:爷爷去世得早,奶奶把他们兄妹五个拉扯成人不容易。他参加工作后,一直是千方百计多给老母亲尽些孝道,对岳父岳母也像亲儿子一样。他对周围邻居甚至对素不相识的路人都怀有一颗爱心。孔祥瑞原来住的地方,垃圾道堵了,他下了夜班去通;楼道里电闸坏了,他第一个去修;灯不亮了,他立马去换灯泡,还去商店买回好几个备着。有一个冬天的傍晚,突然有两个陌生人来到他家,说要感谢孔祥瑞。一说才知道,那天下午,他们七十多岁的老母亲在路上摔倒不能动弹,是孔祥瑞把老人送到医院,又联系家人等他们到后才走。他们特意来要给孔祥瑞钱表示感谢。钱被他坚决拒绝了,他说:“要是我的老人遇到那种情况,你们不也一样会帮她吗?
        曾经有人问到:孔祥瑞当了那么多届全市、全国的劳模,现在不还是个工人吗?图什么呢?
        对于这个问题,孔祥瑞的女儿给了我们一个最好的答案,她说:“我从爸爸的一言一行中渐渐地读懂了他,那就是,我的爸爸爱心无限,他热爱自己的岗位,把工作当事业干;他爱自己的生活,觉得人生其乐无穷;他爱身边的同事,爱家里的亲人,爱所有需要他奉献爱心的人。是这种真挚的爱,使他乐于奉献,不图回报。我立下志向,要像爸爸那样,从平凡开始,向伟大努力,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孔祥瑞与妻子在一起 他—功成名就 不忘感恩

        如今,孔祥瑞已经被很多人熟知和铭记,也成为了工人学习的榜样和目标。在他的影响下,全队员工学技术、比贡献蔚然成风。几年来,孔祥瑞的部下有十几人完成专科、本科学业,有6人通过公开竞聘,走上了公司的管理岗位,有4人分别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市级或部级劳动模范荣誉称号。他说:“回想自己在天津港走过的人生之路,我真是感慨万千。我从不到十七岁到天津港工作,一直在一线,天津港培养了我,我是天津港发展的建设者,也是天津港发展的见证者,更是天津港的受益者。我们天津港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是‘发展港口,成就个人’,只有企业发展好了,工人才有前途,国家才能富强。我胸前的大红花是大家给凑上去的,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我庆幸起步时有个好师傅带着,独当一面时有情同手足的工友们帮着,遇到大事和困难时有领导戳着,回到家有贤惠的妻子陪着。当然,我更庆幸自己赶上了这个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好时代,是时代成就了我这个普通工人。”
        面对孔祥瑞,多么华丽的词语在他身上都显得暗淡无光,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很多人看了他的事迹后都说好感动,但是他带给我们的何止是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