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2009-08

黄河口上写风流

本刊记者苟 春 苟凤琼

2009年08月01日



        黄河口上写风流
                                             
                                                        ——访东营市黄河口大闸蟹协会会长张兆坦
东营市黄河口大闸蟹协会会长张兆坦
        黄河,在渤海岸造就了一片富饶的沃土—黄河三角洲。独特的生态环境,多彩的生物资源,丰富的水产品,使这片全国最年轻的土地散发着迷人的魅力。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东营市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调整优化渔业产业结构,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扶持、集约投入等,倾力打造黄河口大闸蟹“黄金产业”,推行健康生态养殖技术,实现了由“大养蟹”到“养大蟹”的转变。
        黄河汹涌,惊涛拍岸,记录着三角洲的创业者们奋斗的历程。带着对这片沃土的好奇和向往,我们采访了东营市黄河口大闸蟹协会会长张兆坦,让我们一起领略他的科技兴产、博采众长、勇于探索的胸怀和魄力……

           黄河水养育了黄河蟹

        山东省东营市拥有413公里海岸线、4800平方公里浅海、180万亩滩涂,150万亩标准化水产养殖区。在这里,正建设着中国北方最大的现代渔业示范基地,也是黄河三角洲生态高效经济区建设的一部分。“黄河口大闸蟹,学名中华绒螯蟹,俗称毛蟹、清水蟹等,背甲淡青色或褐黄色,腹部呈银白色,成蟹螯足具浓密的棕褐色绒毛,步足刚毛呈金黄色,第二步足长节超过眼球的位置,额齿间的缺刻深而明显,是我国著名的淡水蟹。”在养殖基地的鱼塘边,张兆坦会长捞起一个大闸蟹,向记者介绍道,“黄河自改道由东营入海,黄河三角洲地区就开始有大闸蟹的大量分布。黄河三角洲是我国最完整、最广阔、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其水草丰茂、气候适宜的自然条件,为黄河口大闸蟹提供了天然的繁殖、生长、栖息场所。再加上黄河为地上悬河,无污染、水质好、营养盐丰富,为大闸蟹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并赋予了黄河口大闸蟹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又具有极高药用价值的优良品质。因此,当地农民很早就开始养殖大闸蟹。”
        东营市现有水产育苗场17家,育苗水体90600立方米,其中有四家育苗场从事黄河口大闸蟹育苗,育苗水体8150立方米,年孵化培育大眼幼体能力5000公斤。不仅能满足本地需求,还销售到江苏、安徽等地。全市拥有扣蟹培育池400公顷,年培育优质扣蟹5000多万只。垦利县永安镇牛圈村还率先成立了垦利县黄河口大闸蟹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从事黄河口大闸蟹的养殖和销售,现有社员42名,合作社扣蟹养殖面积80公顷,年产优质扣蟹1100万只。
        东营市黄河口大闸蟹养殖面积36000公顷,其中黄河口流域湿地生态养殖面积23333公顷,水库生态养殖面积7800公顷,池塘、苇田生态养殖面积4867公顷。2008年产成蟹10000吨,扣蟹210吨,实现产值6.6亿元,纯收入3.4亿元。
        如今,东营市现有大闸蟹加工流通企业5家,拥有大闸蟹流通集散地13处。东营市玉峰水产品有限公司,采用自主研发的“鲜活水产品仓储保鲜方法”和“鲜活水产品恒温仓储装置”两项国家专利技术,搞好大闸蟹暂养储存,并加工蟹黄、蟹肉、蟹油、酱蟹等产品,年仓储能力到400吨,生产加工大闸蟹制品300余吨,产品销往韩国、北京、上海、济南等国家和地区,产值1500万元,利润500万元。东营市正汉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主要加工品种有黄河口大闸蟹和黄河口海参,目前已开发出蟹块、蟹黄、炸蟹、醉蟹、蟹精等产品,年加工大闸蟹180吨。黄河水养育的黄河口大闸蟹正在得到人们的认可和喜爱,并成功跻身山东省十大渔业品牌,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购买大闸蟹时,已经将黄河口大闸蟹作为首选。
                黄河口大闸蟹       黄河口大闸蟹


                                 带领协会上下求索

        1992年,东营市垦利县对虾育苗场首先开始进行大闸蟹人工育苗试验,聘请黄渤海渔政分局专家姚允民作指导,利用水体1000立方米,培育大闸蟹大眼幼体73公斤,人工培育大闸蟹苗取得成功。1994年,大闸蟹人工育苗开始规模化生产,推动东营市大闸蟹养殖规模逐年扩大,养殖产量逐年提高。黄河口大闸蟹养殖已成为东营市渔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加快渔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同时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壮大。
        随着黄河口大闸蟹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在苗种供应、技术指导、市场营销等方面出现了一家办不了、办不好等诸多问题,从而影响了黄河口大闸蟹产业的快速发展。为加快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加大市场开拓力度,2006年,东营市黄河口大闸蟹协会成立,张兆坦出任会长。他回忆说,“过去黄河口大闸蟹无论在养殖上,还是在市场销售上都没有形成统一的规模,在被任命担任东营市黄河口大闸蟹协会会长的时候,我也深感责任重大。”他们将压力变动力,凭着一股拼劲,带领协会会员稳扎稳打,取得了显著成绩,得到了市政府和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2006年,东营市市政府提出以黄河口大闸蟹品牌培育为突破口,发展特色农业,打造黄河口特优农产品品牌。为响应市政府的号召,协会连续组织参加了市政府举办的黄河口大闸蟹东营论证推介会、北京新闻发布会、济南推介会。随后,市政府、市海洋与渔业主管部门投入资金2000万元培育品牌,开拓市场,使黄河口大闸蟹的品牌形象进一步提升,海外市场也逐渐打开。东营市垦利县玉峰水产加工有限公司的19.9吨蟹苗顺利“远嫁”韩国,标志着黄河口大闸蟹批量化走出国门的序幕正式拉开。
        在张兆坦会长的带领下,大闸蟹协会在做好技术服务的同时重点在增强苗种质量、推广生态养殖模式、拓展销售渠道等方面下功夫,使东营市黄河口大闸蟹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苗种多样化、养殖模式多样化、销售渠道多样化,随之产品形式也越来越多。“目前,东营市黄河口大闸蟹养殖面积55万亩,其中黄河口流域湿地生态养殖35万亩,水库生态养殖12.4万亩,苇田生态池塘养殖7.6万亩。预计今年成蟹总产可达1万吨,实现产值7亿元,纯收入4亿元。”当谈到协会对促进黄河口大闸蟹产业发展所做出的贡献时,张兆坦脸上洋溢着自豪的微笑,他说,“成绩的取得归功于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归功于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归功于全体会员的共同努力。”
        如今的东营市黄河口大闸蟹协会,已拥有会员89个,其中单位会员14个。在市渔业协会的授权下,黄河口大闸蟹协会统一管理会员商标使用工作,会员单位对外统一打造黄河口大闸蟹品牌。为提高产品质量,黄河口大闸蟹协会制定了《黄河口大闸蟹养殖技术规范》,规范养殖过程,保证产品质量。并制定了《黄河口大闸蟹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法》,依法实施保护。目前,东营市3家黄河口大闸蟹生产企业获无公害产品认证,有3家企业获得有机食品认证。
        同时,黄河口大闸蟹协会在服务会员上也采取了诸多举措:一是为会员单位搭建平台,帮助会员单位扩大营销网络,减少了企业间的沟通环节,降低了企业的营销成本。二是培植了流通企业和营销经纪人,在北京、济南、烟台等大中城市建立了销售网络。三是组织会员赴南方学习先进经验。多次组织会员进行外出考察,重点学习了南方大闸蟹生态养殖、品牌培育、市场开拓、龙头企业建设等方面的经验,推动了大闸蟹产业化发展进程。四是邀请专家开展培训,推广先进实用技术。重点推广了黄河口大闸蟹水库生态养殖技术、苇田生态养殖技术和池塘大规格养殖技术,大闸蟹的平均规格比传统养殖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五是开通网站、编印简报服务会员。自协会成立以来,在“海上东营”网站开通了黄河口大闸蟹协会专门网页,及时刊登会员产品信息,对外宣传大闸蟹产品。
        可以说,东营市黄河口大闸蟹协会的成立,大大促进了东营市现代渔业的发展。
                黄河口大闸蟹


                              四大举措打造“黄河口”品牌


        东营市建立之初,海洋与渔业基础薄弱,生产力水平低。受渔业基础薄弱的影响,东营市水产品品牌建设起步较晚,长期处于无品牌经营的状况。90年代后期,随着海洋与渔业的发展,部分水产企业有了一定的品牌和商标意识,但由于对品牌的投入和维护力度不够,东营市水产品牌的知名度不高,“当时我们感叹:‘同样的蟹子,黄河口产的价格为什么上不去?’”说起黄河口大闸蟹品牌的由来,张兆坦回忆起早年的情况。
        随着资源优势的开发,东营市水产品的品质逐步得到了广大消费者和社会各界的认可,黄河口大闸蟹的品牌也逐步确定起来。1999年9月的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上,黄河口大闸蟹被认定为名牌产品;2001年11月的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上,东营市6个产品被认定为农业名牌产品,其中,黄河口大闸蟹、黄河口鳖、黄河入海口文蛤3个水产品入选。“黄河口”品牌已初见成效。“我们在东营市海洋与渔业局的支持下,共同制定四大举措,全力打造‘黄河口’品牌。”的确,张兆坦提到的四大举措,对黄河口大闸蟹的推广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第一大举措,连续推介,打造品牌。2006年,东营市市政府举办了黄河口大闸蟹论证推介会,拉开了打造黄河口特优水产品品牌的序幕。随后,市政府和海洋与渔业局又连续举办了黄河口大闸蟹北京新闻发布会、济南推介会。这几次会议都取得了圆满成功,黄河口特优水产品开始崭露头角。随后几年中,东营市政府以培育大闸蟹品牌为突破口,多次举办推介会、新闻发布会、展销会和美食周等活动,通过一系列的宣传推介,黄河口特优水产品的品牌形象得到进一步提升。市海洋与渔业局和大闸蟹协会分别成为中国渔业协会河蟹分会的副会长单位和常务理事单位,并在全国第二届河蟹分会上代表全体会员做了典型发言,得到了与会领导和会员们的高度评价。利用参观学习等形式,加强了与南方大闸蟹主产区在品牌培育和市场开拓方面的沟通和交流,进一步扩大了黄河口大闸蟹的知名度。
        第二大举措,培育龙头,建立网络。东营市海洋与渔业局在打造品牌的同时,一直着力培育集黄河口大闸蟹养殖、收购、暂养、育肥、越冬、包装、销售于一体的龙头企业,依靠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能力,促进中小企业不断发展。几年来,培植生产加工流通企业在北京、天津、济南、烟台、东营等城市发展了经销商,建立了销售网络;在东营、济南等地开设了黄河口大闸蟹专卖店;同时,通过推介会、展销会等活动,为企业提供了更多和酒店、超市及经销商们合作的机会。
        第三大举措,创新形式,加大宣传。在黄河口特优水产品品牌培育和推广工作中,采取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形式,以东营市渔业协会、东营市黄河口大闸蟹协会及海星集团等龙头企业为主体,政府加大品牌塑造和推广力度。
        第四大举措,走出国门,拓展海外。市海洋与渔业局一直鼓励企业在耕耘国内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海外市场。通过近几年的不懈努力,黄河口大闸蟹先后获得无公害产品、有机产品和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为黄河口大闸蟹出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四大举措的制定与实施,东营黄河口大闸蟹品牌效应不断攀升,渔业发展进入了良性循环。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大幅提高;销售价格一路看涨,销售渠道进一步拓宽;群众养殖信心也进一步增强。东营渔业正阔步向高效渔业、生态渔业、品牌渔业的方向迈进。
        抚古思今,张兆坦感到欣慰,因为他们的心血没有白白付出。今天的东营市,已发展成为黄河流域最大的大闸蟹养殖基地,黄河口大闸蟹也发展成为东营市水产养殖业的主导品种,黄河口大闸蟹产业逐渐成为兴业富民的渔业先锋。而现代渔业的建设,让东营市百万亩滩涂变成了聚宝盆,让生态高效经济在东营市开始发力。我们相信,在东营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张兆坦会长的带领下,东营市黄河口大闸蟹协会将会继续发挥更大的作用,东营市黄河口大闸蟹定会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响当当的品牌。
        这正是:
               九曲黄河入海流,
               风流人物驻潮头。
               创业华章何处觅?
               且看今日三角洲。


张兆坦
张兆坦简历

张兆坦,1956年12月生,山东东营人,1975年12月参加工作,1977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学历,现任东营市黄河口大闸蟹协会会长。
主要工作简历:(1)1975年12月至1991年12月,在乡镇任营业员、乡党委秘书、纪检委员、副乡长、副书记、乡长等职;(2)1991年12月至2001年4月在市属农场任副场长、党委副书记、场长、党委书记等职;(3)2001年4月任东营市海洋与渔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东营市第四届人代会代表;2008年任中国渔业协会河蟹分会常务理事、东营市黄河口大闸蟹协会会长。
主要荣誉称号:被东营市委、市政府记二等功5次,被山东省农业厅记三等功4次,被各级党组织授予“优秀共产党员”13次,被东营市纪委授予“廉洁自律先进个人”2次,其事迹在《大众日报》及市纪委《方正之声》上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