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万海滨 任静 陈玉坪
2008年05月01日
吕秋娥代表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专科医院建设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新建的专科医院(包括民营),综合性医院改为专科医院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就专科医院建设和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本刊记者在两会期间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呼和浩特市口腔医院副院长吕秋娥。
吕秋娥院长说:“专科医院目前存在三个突出问题:
一是总体数量少,发展不平衡。在专科医院建设上除北京、上海和一些南方的大城市较为全面外,其它地区尤其是西部欠发达地区,无论在专科分类、医院数量以及每千人拥有的医生数,还是床位数都存在较大的差距。如呼和浩特市,公立的专科医院不足10所,一些高发病及严重危及生命的专科病院均缺项,如心血管病、肿瘤等。近年来出现了一些私立专科医院也仅限于小专科而且还不很规范,有的医院是专科的牌子全科都在做,不专也不精。
二是政府和各方面投入不足。在医院建设上,对专科医院建设的支持与投入明显不足,绝大多数专科医院都是差额补贴。医院在维持正常运行的情况下既要挣一部分钱发放人员工资又要更新、维修设备设施、引进新医疗技术、培训人才等,实属困难。再加上专科医院行政人员与业务人员之比远远高于综合医院,相比创收人员少而供养人员多,也带来了一定的经济困难。
三是专科医院技术人才不足。我国医学院校培养的大多数是临床通科医生,仅口腔等个别专业有专业生培养,绝大多数专科医生均由医学院通科医生毕业后在临床实际工作中转变而来。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健全培养专科医生的良好运行机制。
为此,吕秋娥副院长建议:加快专科医院建设。为了改变我国专科医院数量少、水平低、专而不精的现状,应适当多建立专科医院。尤其是一些高发病以及危及人生命的重要专科和西部欠发达地区的专科医院,建设要加大力度。这既便于病人的诊治又有利于专业技术人员在专业领域的深入研究。在专科医院建设上,把专科医院建设和培植综合医院重点专科结合起来,把公立专科医院建设和私立专科医院建设 结合起来。
加强专科医院管理,在专科医院建设的管理上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卫生行政部门应有计划、有步骤、有目地做好宏观调控工作。目前,公立的专科医院基本上讲专业性强一些,管理上也规范一些,而私立的专科医院有的挂专科的牌子为了效益看的全科的病,医疗质量欠佳,需要加强管理。
加大政府对专科医院的投入。目前,国家对支持专科医院发展的相关政策还没有建立和完善,社会各方和各级政府对专科医院建设发展也没有引起高度关注和重视,所以投入都不到位。希望国家尽快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加大对专科医院建设的投入。根据专科性质,加大补贴比例,适当投入设备设施款项,在政策上和经济上给予扶持,使之健康运转。
加快专科医院队伍建设。加强专科医技人才培养,尽快建立培养专科医师的良性运行机制。通过在校教育——在医学院校多开设专科医学教育,定向培训——在工作岗位上进行专科培训,提高医技水平,为广大患者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