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2010-02

中国亟需开展对创新效果的衡量

文江苏奥雷光电有限公司总裁、畅销书创新竞赛作者 陈 岭 责编任晏黎

2010年02月01日

 

中国亟需开展对创新效果的衡量


江苏奥雷光电有限公司总裁陈岭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在经济发展、对外交流、金融进步、科技提升等各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一个工业很落后的农业国,一跃成为世界上几乎最大的工业制造国,进步飞快。中国的GDP是以每年10%的速度在增长,出口额也在以大于20%的速度增长,然而代价巨大。根据美国《商务周刊》的报告,中国每产生一个单位的GDP使用的资源能耗是美国使用的4.7倍,是日本的11.5倍!而且投入的资源几乎相当于产生相应的GDP增长!比如2009年固定投资总额就有15到20万亿,而GDP预计约为32万亿出头。一般发达国家的固定资本投入和GDP产出约为1:5,即一块钱投入有五块钱产出。这些数字很让人震撼,这说明我们的GDP增长,如果经济模式不改变,发展是没法延续的。
        按照传统经济理论,一个国家不可能做到国民生产总值高速率增长,又同时保持通货膨胀CPI低位,失业率低位,银行利率低位这样一个理想状态。有趣的是,在过去的30年里,有两个国家在两段时期内做到了。一是美国的九十年代,另一个是这次金融危机前十来年的中国,但它们的原因有根本的差别。
        九十年代美国提出并大力倡导“信息高速公路”的概念,带动了美国信息化和网络化的进程,成就了信息技术产业,包括微电子、光电子、软件技术、互联网等一系列产业的突破性发展。那个时代是个创新的时代,主要以信息产业为代表,使美国经济得以高速发展,打破了前面提到的传统经济理论的束缚,被称之为“新经济”。然而随着创新程度的下降,这种经济奇迹也随之消失。
        中国过去的十来年也享受到高速发展和低通胀的经济奇迹,现在经济学者一致把这个奇迹的原因归结为:大规模政府基础建设投入,巨额的海外招商引资,以及中国制造业兴起而产生出口贸易顺差等。这几项都是因为中国过去一百五十年停滞发展,把积攒了百年的发展浓缩到了二三十年完成,同时又赶上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良机。这种成就是巨大的,但其经济模式和条件都不可重复再现,这样的时代也已经结束。
        中国经济发展奇迹,其实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隐含因素,就是改革开放引进的前所未有的新知识,这大部分知识是免费的,成本很低,只要拿来即可。这种短期内的知识膨胀,很像一个创新时代的新知识带来的发展效果。
        比较前面谈到的两个经济奇迹的原因,其根本都是新知识被利用而产生的价值释放,是创新带来的发展和提升。
        二十世纪初,技术知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20%;社会发展至今,技术知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80%;专家们宣称,技术知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可高达到90%,因此,知识创新才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目前中国的科技进步贡献率为40%,而美国、日本等主要发达国家的科技贡献率现已达到80%左右。《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到2020年,科学技术发展力争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在本世纪中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基础。
        在“中国制造”成功后,迅速提出“中国创造”和“自主创新”是进一步发展的必须,是时代的要求。2008年7月20日,温家宝总理在考察深圳特区时说:“我过去常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靠什么赢得尊严?要靠国家的发展,靠健全的民主法制,靠社会的和谐进步,靠道德的力量,靠人的素质提高。今天,应该再加上这句话,还要靠创新的精神!”用创新赢得尊严,一语道破天机!
        其实不仅仅是我们感到创新的压力和必要,从韩国到以色列,从丹麦到巴西乃至印度,全世界到处都在寻求创新之路,都在建立“硅谷”。美国即使是在做为技术创新先锋的今天,也在采取多种措施保持进一步创新的领先。
        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在2007年2月25日的《华尔街日报》上发表的题为《如何保持美国的竞争力》的文章中写道:“多少世纪以来,人们一直以为经济的发展来源于资本和劳力的结合。今天,我们知道它们已经被另一个重要的因素所超过,那就是创新。”
        2008年1月18日美国商务部提出由政府、企业和学术界联合成立一个委员会,称为“21世纪经济创新度量顾问委员会”,专门研究提出一套度量创新对现实社会经济的贡献,以及如何加强政府的作用、如何发挥企业的创新能力的指标。美国今天人均GDP比30年前提升了75%,主要是受惠于生产效率的提升,即创新的结果。然而到目前为止却很少有对创新的衡量和理解,以致于如何从政策上去鼓励扶持它,也常常无的放矢。这项提案就是要研究探明创新对GDP增长的影响,量化其贡献,并给予导向性的推广。
        美国时任商务部长Carlos Gutierrez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说:“创新已被证明是美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推动力,感谢委员会的工作,我们现在有了一个清楚的框架,可以确保我们国家鼓励创新并使其贡献在21世纪经济中健康发展。”
        这个委员会的成员都是各行的顶尖人物,其中几位大家熟悉的有微软的CEO Steve Ballmer,IBM的CEO Samuel Palmisano,哈佛大学的教授Dale Jorgenson等。
        委员会主席Carl Schramm说到:“我们认识到美国的经济在发生根本的变化,主要源于创新,而我们对它的了解却很少。数据的采集和衡量可以帮助理解和识别这些变化,并因此复制我们做的好的方面。”会议主席Jonathon Spector说:“Gutierrez部长和该委员会对理解美国未来最关键的经济挑战推进了一大步。创新的挑战不仅仅是对企业的表现,创新更加决定着美国经济长期发展的潜力,在世界的竞争地位和未来的繁荣。”
        无独有偶,英国也在研究制定一套创新指数,意在衡量创新对英国整个经济的影响作用。英国政府在2008年3月发表了一份白皮书《创新国家(Innovation Nation)》。书中写道:创新对英国的未来经济繁荣和生活品质是必须的。为了增加劳动生产率,培育有竞争能力的企业,面对全球化的挑战,以及在环境和人口的极限下生存,英国必须在各类创新上有所超越。白皮书中还写道:创新已经改变了面孔,已经不仅是传统的先基础研究投入、再产生商业结果这样的供方支持主导的政策倡导,它同样是在各种需求拉动下的各种技术应用、设计、产品和服务等对需求的满足。创新已经日益国际化,越来越具有流动性,英国政府一定要使英国成为有吸引力的地方,使得创新在此产生。
        创新正在被重新认识,这是在一种更高层面更深入的认识,不仅仅是意识形态上的认识,还要把它结构化、量化,成为国家经济发展和竞争力的主要指标,它对国家未来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谁对它认识更清楚,掌握它,使用它,鼓励它,推广它,谁就在这新世纪里占有优势的竞争地位,确保更好地发展和繁荣。
        建议中国政府有关部门,也应该积极组织对创新效果衡量的研究,深入了解创新的特点、所需条件、产生的贡献等,确立一套指标,指导创新的广泛有效实施。如果英美这些技术创新领先的国家都如此重视创新对其未来发展的作用,中国作为后起直追者,想要“弯道超车”,更应该在这方面下功夫。     

            责编/任晏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