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2010-10

河西走廊上的安全卫士

本刊记者庞贝

2010年10月01日


    所谓公共安全技术防范,是指以运用技防产品、实施技防工程为手段,结合各种相关现代科学技术,预防、制止违法犯罪和重大治安事故,维护社会公共安全的活动



 申永军教授在甘肃省铁路联防指挥中心做演示




申永军教授讲解天兰线铁路联防监控示意图


        河西走廊历代均为中国东部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汉唐以来,成为“丝绸之路”一部分,15世纪以后渐次衰落,目前亦是中国东部和新疆的通道,为西北边防重地。而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兰州,仍然发挥着承东启西、联南济北的重要作用。在这片热土上,有多少建设者为祖国的繁荣及科技发展不懈地努力着,为这片地区的安定团结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兰州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安全防范技术与策略研究所所长申永军就是其中一员。
        申永军,1957年出生于山西临汾,中共党员、工学博士、硕士生导师;甘肃省安全技术防范学会理事长、国家保密局涉密信息系统安全测评甘肃省分中心常务副主任;长期从事计算机控制、信息安全、社会公共安全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他先后主持了甘肃省委政法委“天兰线铁路联防护路监控系统及安全机制”、青海省公安厅“第二代藏、汉文身份证信息处理系统及安全机制”、甘肃省科技厅攻关项目“公安业务系统的身份认证”、甘肃省科技厅攻关项目“一种动态口令与指纹识别结合的身份认证系统”、公安部科技攻关项目“基于防卫空间理论的西北城市公共安全防控体系模型”、公安部试点项目“张掖市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试点工程”等一大批重要研究和建设项目;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项,获得1项、公开公告3项,获得4项软件著作权,编写2项甘肃省地方标准。先后获得甘肃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甘肃省技术发明奖二等奖、青海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及信息产业部“信息产业科技创新先进工作者”称号,甘肃省“555创新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兰州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等多项荣誉及奖励。
        以前的藏文身份证只能通过手写的方式进行制作,换发二代身份证,少数民族语言的电脑录入问题便成了技术瓶颈。为了解决这一技术难题,申永军带领课题组经过技术攻关,在公安人口信息系统的基础上,研发了藏、汉文双语二代身份证信息处理系统,将现有的公安人口数据包和藏文数据包同时导入藏、汉文双语二代身份证信息处理系统中。
        该技术解决了藏、汉文身份证信息处理系统的数据源问题,也为藏族地区已制证的居民提供了完整的数据库备份,提出了不同语种和图像组合使用生成证件模板的方法来实现藏族地区居民身份证的双语排版问题。该系统获得发明专利,获得一项软件著作权,通过了青海省科技成果鉴定。 
        “藏、汉文身份证信息处理系统”主要应用在青海省公安厅居民身份证制作中心,藏文输入法主要应用在各藏族自治州以及下属县级公安局等需要使用藏文的地区。该系统还可以应用在四川、贵州、甘肃等需要解决藏族双语身份证制作的省市,拓展应用为能标志身份的多语种的身份证、驾驶证、工作证等卡类证件的制作。
        2005年,该项目通过了公安部相关技术检测,已投入到青海省第二代身份证换发工作中正常使用。据悉,该项目于2005年申请国家专利3项,已获得授权2项,公开1项;同年通过了青海省成果鉴定,于2006年11月获得甘肃省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为少数民族地区的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制作工作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和理念。
        申永军带领课题组完成的甘肃省科技厅攻关项目“公安业务系统的身份认证”研究中,分析了公安业务系统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并结合公安业务的特殊性,提出一种安全可靠的身份认证系统模型。这种安全认证模式结合了“一次一密”认证机制和人体生物学特征认证技术的优点,能够应用于其他公安警种业务和电子政务,具有较高的技术价值和应用价值。该项目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两项,受理并已公开。
        此外,申永军完成的甘肃省科技厅攻关项目“一种动态口令与指纹识别结合的身份认证系统”,是针对现有身份认证系统存在的安全问题,提出一种动态口令与指纹识别结合的身份认证方案。方案能够在用户和认证服务器之间建立起安全的保密信道,积极有效地防范重放攻击、网络监听、破坏正常会话等网络攻击,从而增强应用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涉密信息系统测评工作是保密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国家信息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甘肃省保密局与兰州大学合作,借助高校的人力、物力、技术优势成立涉密信息系统测评分中心的模式属全国首创,成立之初便得到了国家保密局的支持和肯定。
        要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需要有一套制度化的、运转流畅的公共安全技术防范管理体制。所谓公共安全技术防范,是指以运用技防产品、实施技防工程为手段,结合各种相关现代科学技术,预防、制止违法犯罪和重大治安事故,维护社会公共安全的活动。始建于2001年9月的兰州大学安全防范技术与策略研究所,是在信息领域致力于安全防范技术研究、积极推进技术应用、大力培养优秀人才、努力促进我国安全防范技术行业实现跨越式进步的教学和研究机构。
        研究所内设有硕士研究生培养点,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公共安全技术防范、网络安全技术、信息安全技术,现有硕士研究生20人,承担着研究所的各项科技攻关项目并提供各类相关技术支持。
        在取得多项成果的同时,研究所还积极探索各类对外合作方式,同甘肃省国家保密局合作申请组建国家保密局涉密信息系统安全评测中心系统测评甘肃省分中心、同甘肃省气象局签订了长期共建协议、同张掖市公安局建立了科技共建协议、和国内外多家著名的信息安全厂商建立了合作关系,多名研究生被派往以上合作伙伴处进行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
        不懈的努力换来了丰硕的成果。经过几年的积累,甘肃测评分中心的业务不断扩展,成为一支政府可以依靠的技术力量。申永军说:“今后,我们希望为甘肃省的信息安全工作做出进一步的贡献。平时做好科研积累和技术准备工作,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披挂上阵,把信息安全保密的技术和相关理念带到更多的网络系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