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2010-11

创新潮涌皖江畔

本刊记者齐尚

2010年11月01日



        合肥,作为中部崛起的领跑之城,作为全国唯一的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近年来,无论在政府政策创新、企业自主创新,还是创新要素对接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既得益于时代赋予合肥充分发展的机遇,更得益于合肥上下对于自主创新的执着追求与努力拼搏。
        2010年11月4日,为期三天的2010中国(合肥)自主创新要素对接会圆满落幕。通过精心的组织和筹划,此次对接会为项目、资本、人才等创新要素的充分对接提供了平台,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届对接会共推出自主创新招商合作项目289个,总投资金额2099亿元,与去年相比分别增长27.8%和16.5%。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180个,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投资规模超过10亿元的大项目超过项目总数的三成。
        本届对接会由科技部、教育部、中科院、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科协、世界科技城市联盟(WTA)、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合肥市人民政府承办。对接会包含37个项目,主要有13个展示交易区、10场主题论坛、6场对接活动、1场人才博览会,其他活动项目7个。其中,6个创新要素对接活动分别是:技术转移与技术需求对接、科技金融合作项目对接、风险资本—新兴产业对接与路演、“海智计划”项目与人才对接、创新型企业院士行、低碳技术项目与资本对接专场会。通过政府搭建平台,企业唱戏,多角度、多渠道对接,为城市政府与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条快车道。



合肥市委书记孙金龙在媒体见面会上讲话


        本届对接会签约项目共分为两大类:一是自主创新金融合作项目72个,签约贷款金额约207亿元,与去年相比,主导产业、战略新兴产业项目贷款优势地位更加突出;二是自主创新对接项目82个,总投资约437.7亿元,与去年相比增长11.26%。其中合肥市签约项目61个,总投资297.3亿元,协议外地资金224.7亿元;其他16个地市自主创新对接项目21个,总投资140.4亿元,协议外地资金134.5亿元。此外,还在安徽省遴选了19个自主创新金融合作项目、39个自主创新对接项目参加了签约仪式。同时,依托中科大组建的合肥语音信息研究院和依托合肥工业大学组建的合肥新能源汽车研究院,也正式挂牌。“两院”的挂牌,将进一步提高新兴产业的核心技术,加强科技成果的工程化水平,提升产业竞争力;进一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尽快把合肥的科技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也将进一步深化产学研合作的载体建设,营造大学、科研机构与企业交流沟通的畅通渠道。合肥市自主创新项目对接中不仅继续担当主角,更是获得巨大丰收。
        “自主要素创新对接会是展示合肥乃至安徽新形象的很好平台,已经越来越受到海内外客商以及风险投资机构青睐。”正如合肥发改委主任王厚亮所说,本届对接会在吸引参展商方面也取得不错的成绩。据统计,本届对接会参展参会客商12.8万人,安徽省外城市政府代表团22家,其中随团企业高管达70余位;安徽省内16个城市全部参会,人员500多人,随团企业高管达165位,其中10余位市长亲自带团参会。应邀参会客商1000余人,企业高管503位,其中世界500强企业高管23位,国内500强企业高管21位,行业龙头企业高管36位,重要客商140位,重要客商比去年增加了40%。创新型人才博览会专场共有1.6万人次参会,芜湖奇瑞、马鞍山华菱汽车、合肥京东方、彩虹液晶玻璃等151家企业成功完成招聘计划。



对接会展厅


        在本届对接会展厅展示上,一系列“高新技术亮点”展品的推出吸引了众多参会者的目光。湖南大学“月球车”、嫦娥1号卫星模型,中国科技大学个人高速计算机、机器人、机器鱼、语音狗,中科院的“人造小太阳”模型、芯硕半导体的光刻机,合肥工业大学的3D显示器,中电38所的世博会影像实时传输技术及“动中通”,量子通讯公司量子电话模型,东芯公司4G技术演示和大学生方程式赛车等18个高、新、尖科技产品。在序厅展示上,突出科普特色,重点宣传推介平板显示、太阳能光伏等新兴产业的技术特点及生产流程;设置了一个3D技术体验馆,增强展品与观众的互动性,使观众直观感受高新科技的魅力;运用抽象、直观的图表展示产业成果,运用院士个人生活照的形式展示人才优势。
        “对接会现已走过了十年的历程,逐步成为全国有影响的创新要素交流平台,在促进合肥科技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同时,也为合肥和兄弟城市加强联系与合作搭建了平台。对接会让合肥这座城市的创新品牌更加响亮,也让合肥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合肥。”合肥市市长吴存荣说,“自2001年开始举办的中国(合肥)自主创新要素对接会为合肥自主创新、打造城市品牌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孙金龙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合肥作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市,要充分发挥省会科教资源优势,通过自主创新推动新型工业化,不断壮大省会城市综合实力,为推动安徽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兴皖富民作出更大贡献。他指出,由于合肥作为省会城市建市历史短,经济基础很不发达,尤其是工业经济不强和县域经济不大是其两大弱项。所以,按照现代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规律的要求,合肥必须把做强工业、做大产业作为推动省会城市发展的首要任务,通过工业立市战略推动城市化。“十一五”以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合肥抢抓中央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和国内外产业、资本转移等历史性机遇,全力做好工业化、城市化两篇大文章,经济社会发展又取得了新的明显进步。孙金龙认为,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遵循可持续发展的规律,实施工业立市战略,不能走传统工业化老路,只能走新型工业化之路,通过新型工业化实现跨越发展,而新型工业化的核心是科技创新,尤其是自主创新。在这方面,作为国家科教基地的合肥,以其丰富的科教资源和智力资源在全国都有自己的鲜明特色和比较优势,更应成为全省乃至全国自主创新的表率,使自主创新成为新型工业化的引擎。
        孙金龙还强调,通过自主创新要素对接会,要实现创新要素资源的对接、整合、融合与催化,充分借助自主创新要素对接会的平台,集纳和努力消化国内外创新成果,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通过自主创新快速实现新型工业化,进而推动城市化,加快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及区域性特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
        本届对接会所带来的影响,必将成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速合肥乃至安徽迅速崛起提供持久的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