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2010-11

新一代安全、绿色互联网与十进制网络

本刊记者李欣

2010年11月01日



        在全球信息化时代,网络安全已关系到国家及全球经济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互联网安全问题,打造全新互联网,是全球科学家的奋斗目标。工信部科技司十进制网络标准工作组便是众多奋斗群体中的一个,令人欣慰的是,他们似乎已经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他们在多年研发、自主创新的十进制网络基础上,与著名密码专家南湘浩教授共同提出新一代安全、绿色节能互联网的整体解决方案。
        十进制网络标准工作组秘书长刘亚东在接受本刊专访时说,新一代互联网采用标识认证技术和新一代互联网协议相结合的方法,能够实现真正的可信连接,且中国掌握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全新互联网概念解析

        刘亚东在10月刚结束的RSA conference信息安全国际论坛会议上的发言中指出,现有网络安全问题来源于互联网自身的信任机制,首次明确提出了新一代互联网的整体概念,并将其解析为五个方面:
        1.全新互联网通讯理念—从“基于IP地址的通讯”改变为“基于ID标识的通讯”;
        2.全新互联网通讯机制—从现有互联网的“信任机制”改变为“怀疑机制”;
        3.全新互联网通讯规则—从现有的“先通讯,后验证”改为“先验证,后通讯”,从事后认证到事先管理;
        4.全新互联网框架结构—在互联网通讯协议的报头中增加了标识认证,在数据传输之前实行基于ID标识的原始地址验证,保证和实现可信连接;
        5.全新互联网通讯协议—具有全新报头结构、直接路由功能,且不需要域名解析系统的新一代互联网通讯协议。
        刘亚东解释,十进制网络是用十进制文本表示方法的一种互联网协议,包含数字域名、IPv9协议以及相关技术,由中国自主研发。“基于ID标识的通讯”在地址中加入地理信息、发送方ID标识及发送地址证明,采用标识认证技术(CPK)对发送方原始地址进行认证,任何路由器均可在数据传输之前鉴别其真伪,改变了事后认证的被动局面,有效防止非法接入,实现可信连接。把在世界公钥体制中领先的中国CPK认证技术与中国自主创新的IPv9协议结合,验证成功IPv9+CPK可信连接系统,为实现可信安全的新一代未来网络(包括现有网络)提供了新的框架结构、理念和验证经验。
        新一代互联网协议可有条件兼容现有网络,对现有协议作适当改进,可部分适用新协议规则,故而可降低更新换代的成本。
        刘亚东认为,这是新一代互联网的中国概念,能够真正实现可信连接,与可信计算一起构成真正的可信系统,从根本上改变现有互联网脆弱的安全机制,净化网络环境,使得木马、黑客等无处立足,是真正环保、低碳的绿色网络,能够改变目前中国网络生存空间受制于人的现状,对中国和世界都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而且未来网络的架构体系,体现各国平等,不存在垄断和霸权主义,能够阻止网络战争,促进网络可持续发展。

        国内认可 国际关注

        9月份刘亚东赴伦敦参加了ISO/IEC JTC1/SC6年会。赴伦敦前,工信部科技司组织了14家包括中国教育科研网、清华大学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中心、电信研究院在内的国内权威机构对工作组两个提案进行了审查,提案获得了专家一致同意。最终,中国代表团以中国专家名义向SC6提交了由谢建平、张庆松、刘峰起草的《未来网络命名和寻址方案:设计原则和技术要求》国际技术报告及立项申请和由南湘浩、谢建平、刘亚东、赵建国起草的《网际安全与可信路由技术—实现可信连接的新通讯规则及可信路由器》技术报告,引起了与会国际专家的高度兴趣和关注,有国际资深标准专家主动提出要协助我们制定有关国际标准,为全新互联网协议走向国际迈出了坚实一步。
        刘亚东表示,上述新一代互联网技术主张和路线,已经抢在了国外同行的前面,占据了领先地位。“我们应当把握好这次难得的时机,发挥中国人的聪明才智,为抢占国际互联网技术和标准的制高点、为中国开辟更加广阔的网际生存空间,也为中国标准走向国际标准奠定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