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吴浪 刘亮 宋晖
2008年05月01日
金侨集团董事长任玉奇
2006年1月1日,对全中国尤其是广大农民而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日子,因为从这天起,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延续了2600多年的农业税收在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下宣告结束,9亿农民从此永远告别了种田缴纳“皇粮国税”的历史。而在推动这项政策出台的过程中,一位来自基层的人大代表曾率先为之呼吁呐喊,付出了很大努力。他,就是第十、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金侨集团董事长——任玉奇。今年两会期间,本刊记者专访了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在人民大会堂为国家解决“三农”问题献计献策的任玉奇。
深厚的农民情结
“我是农民的儿子,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农村困难的情景一直历历在目。我对农村和农民有着深厚的感情,也可以说我是一个有着深厚农民情结的人。”这也许就是任玉奇当上人大代表之后把“三农”问题作为自己调研与关注重点的思想根源。
早在2003年,任玉奇就开始着手农村调研,记得当时时近年关,天寒地冻,他先后去了湖南、广东、福建、云南四省。调研中,有些地方公路不通,只有靠摩托或步行,有时一走就是十多里路,但他当时在那里感受到的身体劳累完全比不上心情的沉重,因为他要面对的是农民的贫困和那一双双期盼的眼睛。他每次带去的调研经费,大部分都用在捐赠上,每走到一个贫困农民家中,总会不由自主地掏出钱来。在调研中任玉奇也发现,有些农村的发展情况反差很大,如怀化辰溪县船溪乡丁流村,是伍强溪水库的尾淹区,有80%的贫困户,年人均收入200~300元;而与该村只一江之隔的泸溪县白沙镇却非常富裕,被周边的群众称作湘西的“小北京”。问其原因,原来是国家给予白沙镇的优惠政策多,特别是免交农业税。
任玉奇(左二)代表深入农村调研
“通过查阅有关资料,我还得知,中国是全世界仅有的几个征收农业税的国家之一。我思之再三,愈发觉得尽快取消农业税是减轻农民负担的有效途径,既可使农民休养生息,又可改善干群关系,加之我国财政收入增长速度与农业税所占的比例足以证明取消农业税完全可行。因此,我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率先提出了《关于尽快取消农业税的议案》,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重视,并在2006年1月1日正式取消农业税。现在我去农村调研,明显感受到了农民们的积极性和精神状态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在谈及农村的变化时,任玉奇对自己当初的做法感到非常满意。
虽然国家取消了农业税,实施了粮食直补等惠民政策,农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提高,但是任玉奇在高兴之余想得更多的是:农业税取消后,农民怎样提高自身的造血功能?农村怎样加快发展建设的步伐?是否会出现新的问题?
在担任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五年期间,他共提交了31份议案、38份建议,其中29份议案被大会立案。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又递交了关于制定我国《农业污染防治法》、关于修改《民办教育促进法》等四份议案及10份建议,四份议案全部立案。这些年来,任玉奇所反映的问题,没有一件与自身企业相关,都是国计民生的大事。他认为:“企业的发展仅是一个团队的问题,而人大代表承担着全国人民对自己的信任和期待,所以现在,我心如磬石,一定要将‘三农’调研进行到底。”
创业何其艰辛
大多数成功的创业者都没有一个非常舒适的成长环境或创业基础,但通常他们都有一种不屈服命运的坚毅与善于把握机遇的睿智,任玉奇就是这样一个成功者。
任玉奇出生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的农村,自小家中贫困,父亲被打成四类分子,他在饥寒交迫和精神压力之下成长。中学毕业后,他四处打工维持生活,但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学习。家里没有书桌,他就用泥巴铸一个,并用废旧瓶底在上面刻上“自强不息”四个字,激励自己:一定要靠自己的力量改变贫穷的命运。为了养家糊口,他开始学木匠手艺。因为勤奋和好学,他很快成为众多木匠中的佼佼者。也许是骨子里有一股不安于现状的劲头,任玉奇开始召集当地几十个木匠,组织他们进城打工,为那些城市里的人家做家具。他对内严格要求,力求技术精益求精;对外积极拓展业务,不断扩展业务范围。同时,讲究服务质量,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良好的口碑,慕名前来订做家具的人越来越多。他和他的团队开始赚取了第一桶金。1978年,凭借多年积累的人脉关系,任玉奇开始跻身建筑行业,拓展建筑业务。接到了很多如湘潭市政府大楼等大的订单,经济收入也随之大量增加。
此时,他并没有继续追逐利润,而是随着复苏的求知欲望开始脱产读书,先后完成建筑专业的大专学历、行政管理的大学学历。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这句话一点都没说错。1982年全国公开招干,任玉奇以优异的成绩被录取为国家干部,成为村里第一个吃国家粮的国家干部,并相继在一些政府部门任职。1991年,他被选任湘潭市政府华侨服务社主任、华侨企业总公司总经理兼法定代表人。通过改革,他将一个濒临破产的企业办得生机盎然,1年后赢利80多万。企业也从单一的国际商贸流通转向多元化发展,设立了自己的进出口家电商场,对外业务开发公司,开办了金店,同时在广州和珠海建立了分公司。
当时正值全国房地产高潮,他从银行贷款1000万元在珠海炒地皮。没有想到1993年国家实行宏观调控,投入到房地产中的钱可说是血本无归。公司从盈利转为负债1300万,每天的利息就达到8000元。那段日子,他经常是夜不能寐,甚至想过放弃生命。但是他挺过来了,采取务实攻关的方式,以自己的诚信获得了很多的支持,特别是在六个月没有发工资的情况下,员工都信任地跟着他干。也就在这一年,他以独特的眼光将公司仅剩的30万元钱在湘潭市河东买下两块地,与一家香港公司合作,开发富都花园这个项目,建成湘潭市第一个现代化小区,使企业从深渊中走出来了。经过不懈探索与发展,1996年年底,任玉奇在团拜会上激动地向全体员工宣布:“我们不欠银行一分钱了!”
“蛇吞象”的奇迹
1998年,任玉奇对公司进行整体改制,国有资本退出。新公司更名为金侨置业集团,开始调整经营策略,向外扩张,将所有的资金开始更为有效的运作,不断地买地、开发小区,一年做两个项目,终于将金侨作成了一个健康、规范的企业。
2000年初,他偶然得知湘潭大学要建学生宿舍,敏锐地感到这里面有商机。于是马上组织人员调研,自己则去上海、武汉、广州等地考察,大胆设想来做这个大项目,在教育尚属冷门时切入其中。当时他们的自有资金少得可怜,只有几千万,而这个项目占地约100亩,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左右,需要投入资金1亿多元。竞争这个项目的有30多家房地产商,其中不乏实力雄厚者。有人好心地劝任玉奇知难而退,说:“你们这个小公司要做这个大项目,无异于是‘蛇吞象’。”任玉奇把桌子一拍,坚定地说:“我就要做一回‘蛇吞象’试试!”
凭借着多年的诚信积累与地方政府的支持,经过一轮轮竞争,金侨一举中标。他当即立下军令状:以最好的质量、最快的速度完成学生公寓的建设。项目是拿下了,但是巨大的工程量和较短工期之间的矛盾也给他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整个项目建设从征地拆迁到工程竣工投入使用只有短短4个月时间。工程4月8日开工。为了保证工程按时完成,他将公司的全部精兵强将抽出来,组成50多人的施工指挥班子。没有想到,开工没多久就遇到南方多雨季节,施工困难。为了调动施工人员的积极性,他亲自守在工地上及时解决问题,抓工程进度与质量。8月20日,工程如期交付,并一次性验收合格。8月26日,新生入学,金翰林学生公寓以美丽的面孔迎接着新生的到来。这个项目施工时间120天,创造了湖南建筑史上优质快速的奇迹。另外,这个项目环境优雅、设施先进、功能齐全、管理科学,规模位居湖南第一、全国第三。
因为抢得先机,金侨一下做大了。这个项目使金侨的资产由几千万一跃而成为几个亿。更为重要的是,金侨因此成为有社会影响力的公司。对于金侨来说,“蛇吞象”的结果是——蛇成了象。
社会责任成制胜法宝
“我出生在农村,总记得小时候很多亲戚朋友看病不方便,读书没有钱,缺医少药、辍学失学现象严重。办公司以后,我总觉得自己有能力了,就应该为农民兄弟作一些事情。”
2002年,任玉奇回家乡南谷时发现当地的乡卫生院经营困难,处境维艰,就下决心自己办一所医院。2002年,经过湖南省卫生厅批准,投资2000万元在湘潭县南谷乡办起了金侨医院。这所医院是在原乡医院基础上改造而成,具有现代化设施,有电梯,具备各种监测仪器,有2000多个床位,是一所集治疗、疗养于一体的综合医院。为了更好地面向农民,医院将价位大大降低,如挂号费只有0.8元,床位费为5元,低廉的价格、优质的服务吸引了大量农民病友。“按照我的设想,通过两三年的奋斗,金侨医院将成为农民的医院,同时将金侨生物工程技术开发公司发展成为一个抢救中药国粹的机构。”这是任玉奇的梦想之一。
而他的第二个梦想则是:要办一所自己的大学!2001年,他投资新建金瀚林学生公寓,开始涉足教育业;2007年,成为与湖南软件职业学院合作的举办方,并将学校迁址九华经济开发区。湖南软件职业学院是经省政府批准,国家教委备案,纳入国家统一招生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已办学七年,规划在校学生2万人,投资约8~10亿元。“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就业和再就业紧密相联,与人民群众利益息息相关,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密切相关,我们将整合企业多年来积累的资金优势、资源优势,尽全力办好职业技术学校。”这是任玉奇对自己也是对人民的承诺。
正是以这样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指引着自己前行,任玉奇和他的企业将得到更多的信任与支持,更具生命力,也将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