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推进文明 创新成就梦想 品牌创造未来

大漠黄沙砺奇志 心系家国总关情

时间:2015年03月08日信息来源: 字体:

    能到陕西黄河集团有限公司实地采访,这对记者来说是件幸事!
    在这里,记者参观了汇集黄河集团50多年发展成果的展馆,摆放有序的一件件产品陈列其间,它们虽不能言,但记者还是读懂了它们在述说自己曾经的辉煌和贡献;更为幸运的是,内室中那间平时被厚厚的安全门隔绝的军品展厅,因此次采访需要,也为让记者更全面地了解黄河集团公司的科研成果,公司有关领导特地陪同记者进入参观。一件件代表我国尖端科技的国防产品、我军主战装备,令记者大开眼界。能近距离参观、听讲解员讲解这些尖端武器装备及背后的一些故事,令记者感到振奋和自豪!
    陕西黄河集团有限公司(国营第七八六厂)是我国“一五”期间建设的156项重点工程之一,属国家一级保密单位。企业于1958年建成投产,是新中国第一家炮瞄雷达生产企业。经过50多年的发展,如今已成为军民结合的大型军工电子企业。军品方面,集团公司形成了地空制导雷达、炮瞄雷达、装甲侦察车三大系列产品,均为我军主战装备,是我国军事装备的重要研制和生产基地;民品和多元化经营方面,主要有太阳能光伏、工模具、环保设备、医疗器械、石油机械加工制造等。
    当然,记者此行采访的关注点还在黄河集团的一支“122制导雷达试验队”,作为2013—2014年度全国“讲理想、比贡献”活动评定的“创新团队”,有着怎样不同凡响的创新之举呢?

1111111.jpg

屈建社总工程师为军方介绍产品性能

为了心中的声音:誓造中国好雷达

    “十分钟准备”—“五分钟准备”—“一分钟准备”—“发射”,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发射手稳稳按下按钮,导弹呼啸而起,飞向黄沙弥漫的高空,几秒后空中闪现出了参试人员心中最美的画面:一道耀眼的火光!一团茂密的浓烟!线偏差几乎为零,这标志着目标被精确击落!一会儿,阵地上传来了指挥所的讲评:“根据现场测判,本次试验取得圆满成功!”此时,整个靶场沸腾了,都为历经千辛万苦艰难险阻争取到的成功感到欣喜、感到幸福。这一刻,试验队员的心中更坚定了一种信念:献身国防,此生无怨无悔!
    这是发生在靶场,试验成功后动人的一幕。
    2012年5月中旬,某新型制导雷达经过长途运输,到达黄沙漫天、荒芜人烟的戈壁滩上,试验队的40余名同志也同时抵达。这里常年干旱,昼夜温差很大,还是沙尘暴的发源地。在这种自然环境下生活都是很艰难的,更不要说投入到复杂艰难的工作当中。如果没有强烈的信念作支撑,很难在这里生存。这支试验队伍由黄河集团公司总工程师屈建社负责,成员以中年骨干和刚毕业进厂的大学生和研究生为主,其中还有不少女同志,他们长期待在靶场,忘我工作,加班加点地完成着试验任务。这支试验队就是122制导雷达试验队。
    122制导雷达试验队是122武器系统科研工作转入外场设计定型试验阶段组建的科研团队。122制导雷达是国家重点科研项目,2011年9月完成方案论证、工程设计和样机生产,进入设计定型试验阶段;2012年5月进驻国家西部靶场,进行该型号的设计定型试验。试验期间全体设计人员日夜加班、刻苦攻关,对武器系统出现的问题和设计的不完善进行反复的排查、计算,并进行各种地面对接试验,解决了目标跟踪不稳定、导弹截获过程扰动、超低空跟踪起伏大等重大技术问题。试验取得发发全中的优异成绩,所拦截的目标主要有高空高速靶弹、超远界的高空目标等。该制导雷达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其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122武器系统定型装备部队后,将是国土防空的主战兵器。
    在采访中,黄河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科技部部长姜卫建向记者介绍说,近年来,公司在“讲理想、比贡献”活动中,十分重视技术人员的待遇问题,在工资待遇、住房等方面大力倾斜,对科研技术人员和其他职工的工资实行双轨制,技术人员的工资收入远高于其他人员;对表现优秀的科研技术人员奖励住房,对新进厂的博士和表现优秀的硕士分配住房,使他们能全身心地投入到科研工作中。
姜卫建说,科研技术人员也以他们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回报着公司对他们的关爱。通过参与这个产品的研制,提高了他们的科研水平,培养了一批年轻人,为下一型号产品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在产品研制中,科研人员瞄准国内外先进水平,结合项目自身特点,开展了一系列的科研攻关。他们走访了相关科研院校,学习先进技术,融会贯通,并应用在具体的设计中。针对主要作战对象所处的不同干扰环境,选取了对应的模型,经过大量的仿真、对比、整合及验证,最终完成了方案的设计。科研人员在雷达的研制过程中,还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并有12项国防专利获得授权,为集团公司争得了荣誉。
    2014年初,产品分系统参加国家级实验室的可靠性考核试验,在试验中要求产品在环境应力、电应力、振动应力的共同作用下连续无故障工作几百小时。这就要求试验人员必须白天晚上连轴转,才能完成任务。为了能一次通过试验,设计师要进行大量的准备工作,通常是在显微镜下检查每一个焊点直到眼睛酸疼,紧固几百个螺钉下来手上都磨出了血泡。试验前设计师反复地检查各项指标,力争把试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都在前期准备阶段解决掉。因为试验一旦开始,即使出现一个简单的问题,试验都将终止,并且还需重新开始。在试验中,如何准确地定位故障、分析排查、快速解决问题,这不但需要丰富的经验,更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现场随机应变能力。
    就这样,经过十几天炼狱般的煎熬后,当最后一项常温测试顺利结束时,大家抱在一起,幸福地笑了。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他们心中的一个声音:誓造中国好雷达。

2222222.jpg

设计师在分析解决问题

献身国防终不悔——记住这些可爱的人

    “讲理想、比贡献”事迹在122制导雷达试验队队员中可谓屡见不鲜。在辉煌的成绩背后,有广大设计师、试验队员付出的辛勤汗水,他们为了工作,常年驻守在靶场,没有时间和精力照顾家人,没有尽到作为一个父亲、母亲、丈夫、妻子、儿子和女儿应尽的责任。
    他们甚至经历了生命的考验。2014年春节过后,部分试验队员乘坐公司大巴车前往靶场,由于路上冰冻积雪严重,发生翻车事故,车上人员都受了伤。当时天寒地冻,路上很少有人员和车辆经过,大家只能打碎玻璃,从窗户爬出,实施自救。到达靶场后,试验队员顾不上伤痛,继续开展工作。
    这个团队的很多成员,为了国防科研事业,根本顾不上自己的家人,无法在需要的时刻陪伴家人身边,令人感动和敬佩的事迹很多。其中,有面临孩子小升初、中考、高考的;有妻子怀孕快要生产的;有老人生病住院需要照顾的;有因为试验任务一推再推婚期的;有刚与热恋女友相处两个月就赶赴靶场工作的;有家里介绍对象没时间去相亲的;有本来就分居两地的夫妻见面更难的……
    屈建社,122制导雷达总设计师,现为黄河集团总经理兼总工程师。他对该产品的研制倾注了极大的精力,组织大家攻克了一个个难关,取得了一场场的胜利,他多次深入靶场一线,和试验队员并肩战斗。在他的带领下,试验工作才得以顺利进行。
    陈志强,试验队队长,一位年近60的老军人,转业后来到黄河集团公司。他在试验队主要负责与基地的协调、工作计划及人员安排等方面的工作。他在生活上给予试验队员非常大的关心和照顾,为试验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后勤保障。
    刘逸群,作为制导站副主管设计师,是试验队的骨干成员,他带领设计师团队解决了大量的技术难题,为试验任务的顺利进行奉献出了自己的全部。通过122产品的磨炼,他现已成长为一名专家型人才。
    景芳是试验队的一名女同志,在繁忙枯燥的工作之后,她总要和有病在身无法上班的丈夫通一次电话,给基本上没照顾过的小孩子道一声晚安,这便是她一天当中最大的欣慰。
    设计师们经受了刺骨的寒风,熬过了毒辣的烈日,走过了茫茫的戈壁,也经过了前所未有的考验。他们把身影留在了夜半三更的灯光下,留在了唇枪舌战的评审现场,留在了他乡的雷达车旁,留在我们的心中。但为了集团公司的发展,为了肩上的重托,他们会一如既往努力拼搏,默默付出。
    很多时候,当我们在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而试验队的科研人员却不得不离开父母、告别妻儿、背上行囊,开始新的征途。

3333333.jpg  

试验队队员  

    此次采访,因特殊原因,我们无法到千里之外的靶场亲身体验一下试验队工作的环境,看一看这些可爱的人,所以只能把想要采访了解的一些问题,委托黄河集团公司设计研究所党支部书记兰若昕带给试验队成员。2015年1月21日,兰书记向记者转交了来自靶场试验队队员对有关提问的回答,完成了一次特殊而有意义的采访。

    记者:能否为我们介绍一下你们靶场工作地的环境是怎样的?

    试验队队员:靶场位于甘肃省酒泉市以北,内蒙古阿拉善盟的额济纳旗境内,海拔1000米,地处荒凉,人烟稀少,四周是漫无边际的戈壁滩,寸草不生。该地区属内陆及沙漠性气候,地势平坦,全年降水少,夏季炎热,最高气温可达60℃,冬季寒冷,冬日平均气温零下16.5℃,昼夜温差大。有时,试验队员站在车顶修检器件,耳朵被寒风吹得要冻掉。秋季经常刮起沙尘暴,沙尘暴袭来时如同钱塘江潮水似的形成一堵沙墙,所经过处尘沙飞扬,能见度不足50米,卷起的沙粒打的车厢啪啪作响,放在车外的塑料凳子一眨眼就被吹得不见踪影。

    记者:能否为我们介绍一下试验队成员的一些情况?

    试验队队员:首先介绍下制导站副主管设计师刘逸群老师,他是大家眼中爱护同事的好老师、好领队。他长期驻守靶场,累计天数900多天。家中有老人小孩儿,在外工作期间,小孩儿晚上托交给朋友、同学看管。工作中,面对越来越高的产品试验要求和不断增加的试验内容,他带领队员攻坚克难,昼夜奋战。在抗干扰试验调试期,经常为了某一个好的设计想法,大家通宵聚在一起讨论、沟通。通过大量的演算,先保证理论上的可行性,由于工作的特性所决定,演算论证过程漫长、复杂,一个小时的改动都需要经过好几个人多个不眠之夜的演算。由于产品是一个武器系统,往往一个小的改动,那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为了保证整个系统的完整性、科学性、精准性、在做完理论论证后,又要进行繁琐的上机验证和各系统之间的模拟验证,并进行系统优化。像这样的事例在试验队里经常发生,试验队员都习以为常了。
    再介绍一下我们信号处理系统副主管设计师任腊梅,在这里我们大家都称她是 “战地梅花”。 她今年26岁,从她就读研究生时期就与黄河集团公司、与122制导雷达产品结缘,因她的导师与企业有相关产品的合作,她也很早就参与到产品的设计、试制和后期调试工作。毕业后进驻靶场,现已两年多。她这个年龄的很多女孩子都已进入婚姻的殿堂,组建了幸福美满的小家,但她在这荒芜的地方,没有时间找对象,无法享受花前月下的浪漫和甜蜜……其实,大家都挺关心任腊梅的婚姻大事,常年不能与家人、朋友、同学交往联系,远离城市,使得她的朋友圈不断缩小。
    我们问她是什么支撑她在如此封闭、艰苦的环境坚持工作?她的回答是:责任和信仰!她说自己不来戈壁滩坚守就要换其他同事来工作,与单位成家的那些有小孩儿、老人的师傅们相比,自己需要克服的困难要少。她认为自己从事的工作是神圣的,能为国防事业做贡献自己感觉很幸福。问她产品定型以后,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她说想好好休息一下,去人多的地方好好逛逛,接近一下人气。

    记者:长期在艰苦的环境中工作,你们一定有很多的感受和体会吧?是否可以讲一讲你们那里发生的一些趣事?

    试验队队员:我们这里,因工作需要等原因,只要有试验队员离开基地,就会主动给同事们买些饮料和零食,因为这里缺水少吃的,用这种方式向留守的队员告别,也是传递一种关爱吧。
    在这里工作,唯一能知道的变化是时间。
    在这里,空调变得无用。冬天,一个多小时过去了,温度低依然与室外保持一致。夏天,一个多小时过去了,温度高的依然与室外保持一致。哈哈!
    从这些回答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们的真实、乐观和敬业。从他们的身上,我看到了黄河精神的充分体现:同心协力,众志成城的团结精神;敢打硬仗,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脚踏实地,尊重科学的求实精神;积极探索,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 本刊记者/金嵩川 田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