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两会动态 | 两会热点 | 代表声音 | 委员声音 | 两会科技 | 两会访谈 | 两会解读 | 图说两会 | 网友议会 | 科技创新与品牌

江西——插上科技腾飞的翅膀



    过去的一年,是江西科技发展迅猛的一年,也是江西省经济腾飞的一年。2010年,江西省令人瞩目的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340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40%,高出全省平均增速5.2%。目前,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正成为江西省重要的支柱产业与新的经济增长点,对全省经济的拉动作用逐步加大。
    这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在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领头羊的作用,全年高新技术产业保持了30%以上的增长速度,总产值达2500亿元。同时,高新技术产业呈现向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新材料和电子信息四大优势主导领域快速集聚的特点,前三季度四大领域合计完成产值1695.7亿元,实现增加值413.9亿元,分别占全省高新技术产业的88.9%和88.8%。
    带着对江西省科技创新理念的探究,本刊记者在全国两会期间采访了江西省科技厅厅长王海,从十大新兴产业规划、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到全省科技人才发展战略,我们看到了一副江西省科技战线未来五年的宏伟蓝图。
 
    记者:您今年参加全国两会最大的感触和收获是什么?
    王海:由于今年处于两个五年计划的交接之际,我心里有很多期待。听了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后,很多期待变成了信心。信心一方面是因为“十一五”期间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取得了巨大进步,积累了强大的后劲和宝贵的经验,向全国人民和全世界交上了一个漂亮的成绩单;第二方面是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基本任务、重大举措,都非常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符合当代发展的规律,尤其是特别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期待;第三方面来自我们省里自身的实践检验,从实践中看到了成效。
    过去中部地区的经济主要靠招商引资,产业靠成果转移,技术靠引进消化,但是从我们江西的经济发展来看,这种局面已经开始打破。我们以科技创新为例,这五年来江西省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从1个增加到3个,占全国的比重是37.75%。全国有80多个高新区,我们省就占了3个,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从500亿增加到2500亿,增涨速度在35%以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国家级高新企业技术园区从1个增加到3个,占全国比重的5%。这五年来,江西省建设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从1个扩展到9个,尤其是光伏工程研究中心、半导体照明工程中心、中医药创制工程中心、现代食品重点实验室和核资源重点开发实验室,这些新产业研发机构都是在我们江西。目前已经开始形成创新资源向江西流动的良好局面,为发展专利型新产业确立了一个很好技术制高点。
    这五年来我们全省的专利申请和授权,分别为2.2万件和1.28万件,是“十五”末的1.4倍和2倍;研发的新产品2400多个,为“十五”的1.5倍;登记和鉴定的科技成果增加了1.2倍,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奖27项,增加近一倍;技术成交金额去年达到23亿,增加了3倍。应当说现在江西省已经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尤其是战略新兴产业正处于一个快速增长期。
 
    记者:江西省在产业结构调整上会采取什么策略?
    王海: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里面提出,发展战略新兴产业是调整产业结构的一个主要方向,在这方面江西还是比较主动的。2009年江西省委省政府就在全省开始实施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这“六个一”是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要抓手。国家批准我们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将其上升为国家经济发展规划。这六个工程分别是:1.做大做强10个战略新型产业;2.建设100个创新型企业;3.实施100项高新技术产业成果重大专项;4. 组建10个国家级的研发平台;5.建设10个国家级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6.组建100个优势科技创新团队,这个“六个一”工程的中心任务是发展10个战略新兴产业。
 
    记者:目前江西省的十大新兴产业发展取得了哪些成效?
    王海:江西在全国率先制定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规划和科技创新规划。十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分别是太阳能光伏、风能与核能及节能、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航空制造、绿色照明及光电产品、金属新材料、非金属新材料、生物和新医药、绿色食品、文化及创意。去年一年江西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340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40%,这个比重在全国也是比较大的,更加可喜的是我们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布局已经基完成了,南昌是国家航空工程、半导体的照明基地;景德镇是陶瓷科技城;新余是新农业科技城;宜春是亚州锂都,国家锂电产业的建设基地;鹰潭是世界铜都;吉安是电子工业走廊;邵阳是光学科技城;抚州是铀科技城;赣州是钨和稀土,金属特殊材料的产业基地;平乡是非金属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布局全部完成。目前光伏产能我们在全国是第二位,就产值而言,已建成完整的太阳能光伏产业链;2010年1至10月,江西省28家纳入统计的规模以上光伏企业,合计实现销售收入307.20亿元,同比增长76.72%,现在全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工程中心就设在江西。
    另外,全球半导体照明(LED)的三大产业链之一就是在江西,我们的LED半导体照明技术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包括了60多项发明专利。另外,在半导体芯片,电动汽车专用锂电池、金属材料|(包括钨、稀土)等方面,江西省近几年的发展优势都相当明显;中医药、新医药方面我们在全国市场的营销额也排名第二。应该说江西对于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是非常主动的,这正是我们江西跨越式发展迅速崛起的一个重要方面。
 
    记者:是否可以这样理解,未来五年江西省在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上将会进入一个快速通道?
    王海:江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经历着三个发展时期。第一个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时期,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特色是生态,核心是发展,目标是走出一条科学发展之路。因为鄱阳湖是全国最大的淡水湖,我们江西的生态资源非常好,我们的森林覆盖率占到63%,在2009年12月12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后,将其定位为“三区一平台”,即全国大湖流域综合开发示范区、长江中下游水生态安全保障区、加快中部崛起重要带动区和国际生态经济合作重要平台。
    第二个是跨越发展时期。过去几年江西在全国GDP的总量是第22名,去年已经上升到第17名了。省里围绕“三区一平台”的总体定位,着力构建“四大支撑体系”、重点打造“十大产业基地”,即着力构建安全可靠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调配有效的水利保障体系、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重点建设区域性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生态旅游基地,光电、新能源、生物及航空产业基地,改造提升铜、钢铁、化工、汽车等传统产业基地。
    第三个应该是创新驱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的时期。因为我们现在推进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速度在全国都是很快的。发展新兴产业是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方向,因为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机构从全球发展方向来看主要是“四个新”,第一是新能源,第二是新材料,第三是新医药,第四是新服务。
    目前温总理提出了转变发展方式,发展战略型新兴产业。我认为江西先走了一步,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十二五”期间研发经费的投入要占GDP的2.2%,这令科技战线的同志欢欣鼓舞,当然也增强了我们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责任感。国家投入了这么多钱,我们科技系统就要支撑引领科技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我认为国家可以进一步加强激励机制,增加奖项数量或者说是奖励金额,不仅是认可科技人员的价值、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而且对近一步激发创造力,突破技术瓶颈有很大的作用。
 
    记者:科技要发展人才是关键。江西省在科技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
    王海:建设现代化首先是人才现代化,科技创新人才是载体,尤其是科技领军人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江西人省才流入与流出比从2000年的1:7到现在基本平衡甚至出现“入超”,扭转了人才外流的被动局面,很大原因是这里有创业的好环境。目前江西在校大学生总数有80万左右,是很好的人才储备,各行各业也涌现出了很多专业技能突出的科技人才。这几年,江西人才聚集与省里的人才是战略分不开。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不足,江西青年人才不少,但领军人才较少,企业型的科学家较少。我们实施学术和技术带头人计划、院士后备人才计划、科技型企业家计划、青年科学家培养计划,就是要弥补这一短项。其次,所有的人才以项目为载体来整合,组建优势团队。同时,建立评价体系,探索符合时代要求的新的激励机制,像技术入股、专利分红等。此外,还有强化条件平台建设,营造创新文化氛围。目前,省里大力落实人才激励政策,包括制订了《江西省鼓励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试行办法》,建立了更加灵活的激励机制,鼓励科技成果的完成者和转化实施者可以通过股权激励、奖励、持股等方式,积极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记者:能介绍一下有关具体措施和工作吗?
    王海:以省里推动的赣鄱英才“555”工程为例:省里计划在10年内面向海内外引进500名急需紧缺的高层次人才来赣创新创业;柔性引进500名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国内顶尖水平的高端人才来赣发展服务;立足本省选拔500名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进行重点培养。这3个“5”指的是要在3个层面各吸引、培养500个高级人才。
    对于培养高端人才,省里将分期给予每人300万至500万元、10万至50万元的项目资助。用人单位也将为引进人才提供相应的住房、用车,并按不少于1:1的比例给予配套经费支持。同时,对引进人才的用人单位,省里将一次性给予项目资助。目前通过引进人才制度,我们过去1年已经吸引了国内外约1500位博士来到江西发展自己的事业。
    另外,围绕“六个一”工程,省里一是要建立2~3个国家级研发平台,加强与国家有关部委沟通,争取组建成功水稻国家工程实验室,红壤改良、硅基LED两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切实做好省级研发平台的审批组建工作;二是继续抓紧高新技术产业特色基地建设,完善管理;三是要切实加强创新团队实施的组织领导,科学调度、强化考核,实施好赣鄱英才“555”工程,继续培养和引进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第四是“十二五”期间再新建50个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让人才有发挥的舞台。
    在人才的引进上,我们要做到三个“敢于”,就是要敢于花代价引进培养领军人才,敢于用高奖励激励拔尖人才,敢于在关键时刻保护有缺点的人才。
 
    记者:对于人才建设这方面财政预算会是多大的一个量?
    王海:财政支持方面,省级财政的科技投入是逐渐增加的,对于人才培养支出的资金比例也从过去的10%增加到30%,目前省级财政预算安排科技支出约为5亿元,其中1.5亿元基本上全投入到了这里面。整个“十二五”期间,省里对于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将倾注非常大的财力物力,支持创新发展。
    我认为,江西省“十二五”期间会在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实践中,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驱动,加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携手和联盟,发挥科学技术在区域创新体系中的积极作用。同时,我们决心在科技领域要完成几项重点突破,科技厅计划选择一批具有较强带动作用和战略影响的重大产业,开展集中技术攻关,力争在光伏技术(增强转换率)、新型动力汽车、半导体照明关键设备国产化、数字化管理等领域实现突破。围绕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提高群众健康水平,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推动新能源、清洁工程、生态环境保护技术的全新突破。对于未来,我们全省科技战线的同志们有着充分的信心和准备。
2011-3-15
( 责编/宋文芳)
 以下单位共贺2012全国两会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