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两会动态 | 两会热点 | 代表声音 | 委员声音 | 两会科技 | 两会访谈 | 两会解读 | 图说两会 | 网友议会 | 科技创新与品牌

李秉和关于加大对产粮区水利设施建设投入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建议



    农业是国家的基础,水利是农业的命脉。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就指出,“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 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最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加快水利设施建设,不仅事关农业农村发展,而且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更重要的是关乎13亿人口吃饭的粮食安全。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发展事关国计民生,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出台后,国务院又多次召开关于水利工作会议,这充分说明了中央政府已把水利建设放在国家经济建设中的突出重要地位。
    近几年来,我国主要产粮地区经常因极端天气发生重特大旱灾,造成农业减产甚至部分地区粮食绝收。农业部统计显示:2010年10月份以来,华北南部、黄淮、江淮等地降水持续偏少,旱情日趋严重,截至2011年2月4日,河南等8省份冬小麦受旱9611万亩,受旱面积占全国八成以上,对我国夏粮增产构成了直接威胁。
    从我国发生的旱灾来看,除了全球气候变暖对环境的影响,生态环境恶化外,个别地方政府没有重视,组织、领导、协调、支持都不夠,又没有很好地建立一套抗旱预警和及时应急抗旱机制,而农民集体抗旱意识又非常缺乏,加之我国大部分地区十年九旱。我本人作为长期生活在农村又当过近25年生产队长和村长,后来又一直在农村带头搞农牧业产业龙头企业,我非常了解农村当下水利设施的情况。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对环境的影响,以后发生旱灾的机率会更多,加强农村水利建设应成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中之重。近几年来,我国对农村水利基本建设投入也很大,但我个人认为与抗旱减灾、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如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较低,抗灾减灾能力还很差,靠天吃饭的制约因素还比较严重。
    根据上述情况,为更好地提高我国水利设施建设,加大农业的抗灾减灾能力,促进农业增收,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使农业逐步向现代化农业转变,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建议国家要对较为干旱缺水的产粮地区中小型水库、灌区,再加大人、财、物的投入。中央划拨专项资金建设中小型水库和蓄水、引水、提水工程,修建堤坝、清理河渠,做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
    原因是一直以来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就非常低,设施老化失修,特别是过去修建又能在水利上发挥较大作用的中小型干渠严重老化和破坏,以及河渠淤塞严重,病险库、塘堤普遍,发挥作用能力严重衰减。目前,我国农村大部分农村水利设施处于瘫痪状态,大部分县、乡财政困难和“两工”的取消,“一事一议”的机制还没有全面起动,与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
    二是建议国家要对干旱少雨的产粮地区机电井配套和调水工程增加投入,国家要对打井配套项目增加专项补贴。鼓励农民自己先投资多打井建设配套设施,加大防渗渠建设力度,修建引水和输水管渠网,特别是对“低水高调、远水近调”项目国家要加大专项投入,增加农田灌溉面积,最大限度用好有限的水资源。
    原因是各地基层政府和老百姓的防旱意识相对薄弱、没人重视,造成引灌设施不配套,机电井严重不足和大部分配套不齐全,抗旱手段又较单一,灌溉面积减少,抗旱能力明显不足,大部分的农田靠天吃饭,同国家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目标相差很远。各级政府对水利基础建设资金投入少,资金严重短缺,给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造成是无管理状态。
    三是建议国家要加大对产粮地区的喷、滴灌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推广。我国南方农业发达省份近年来大规模推广以上技术,取得了明显效果。实践证明,采用节水灌溉,用水量比传统灌溉减少40%,亩产可增加近20%,很大程度上节约了宝贵的水资源,我国产粮区大部分地势较为平坦,适合大范围推广滴、喷灌等高效节水技术,能够使农业大幅度的增产增收。
    原因是我国的用于种粮的丘陵和半山地较多,占耕地的三分之二以上,如果采取“低水高调、远水近调”的配套设施和高效节水技术用在发展农业上,粮食增产、增收效果会更明显。
    四是建议国家要对各级政府制定切实可行的长效考核机制。把让农民增产增收的中小型堤坝、灌区、机电井配套、高效节水的项目投资和加大水利管护工作列为各级政府考核体系,加大各级政府奖罚制度,有效调动各级政府对水利设施建设的积极性,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同时,为了国家投入的专项资金能够落实到位,中央要加大水利设施资金使用财务监督检查力度,切实加强农村水利建设资金的监管,建立健全完善的财务、审计制度。
    原因是农村水利设施建成后,由于缺乏规范有效的管理,加之后续管护经费不足,没有统一的管护队伍,严重影响了农业水利基础设施的使用效果。主要是产权不够明晰,大部分工程都存在着建设者不使用、使用者不管护、两者没交接的现状,并且在水利设施建设资金使用上缺乏公开透明度。
    加强水利设施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是基础的基础,虽不能立竿见影,却是功在千秋,造福当地百姓的大事,需要我们坚持科学发展理念,确立长远发展的目标,结合农业发展实际,长期坚持不懈地加大投入,始终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才能真正把农业的基础夯实促进我国现代化农业发展。
2011-3-10
( 责编/宋文芳)
 以下单位共贺2012全国两会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