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两会动态 | 两会热点 | 代表声音 | 委员声音 | 两会科技 | 两会访谈 | 两会解读 | 图说两会 | 网友议会 | 科技创新与品牌

马国富关于设立环丹江口水库生态经济区的建议



    为加快中西部二、三城市发展和带动中西部经济区全面崛起,落实国家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并配合和支持国家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欧亚大陆桥”中国段(陇海线)沿线的中西部地区跨越式发展。根据国家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总体战略、《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等,构建“环丹江口水库生态经济区”,并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将对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和促进西部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环丹江口水库生态经济区”是指以丹江口水库为中心,以湖北省襄阳市、十堰市,河南省南阳市,陕西省安康市、汉中市、商洛市六城市为骨干,辐射整个丹江、汉江流域的新兴经济整合体。

    一、环库经济区面临的形势和问题

    1.实施西部开发和中部地区崛起战略以来,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加快,经济实力不断提高。中部省份以国务院通过《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为契机,利用各自优势,积极谋划区域经济合作。湖北的武汉城市群、湖南的长株潭城市群、安徽的皖江城市带也已得到国家批复。河南省也提出了以郑州为中心构建中原经济区的构想。目前安徽、江西已加入泛长江三角经济区,湖南加入泛珠三角经济区,山西纳入了环渤海经济区。而西部的陕西省也建立了关中—天水经济带。但从地理区划上可以看出,以丹江口水库为中心的湖北省襄阳市、十堰市,河南省南阳市,陕西省商洛市、安康市、汉中市六城市均处于几大经济区的边缘,位于几大经济区包围的政策空白地带。且六城市分别位于湖北、河南、陕西三省的边缘及交界地区,是以武汉、郑州、西安三大城市为中心的省域经济发展辐射力较薄弱的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因此,亟需构建“环丹江口水库生态经济区”,并上升为国家战略,以避免国家区域协调战略出现空间布局的“战略空白”。
    2.从可持续发展战略角度着眼,应保护好“ 水库经济之母”(“ 环库旅游之母”)丹江口。丹江口水库位于湖北省十堰市的丹江口市,汉水与其支流丹江汇合口下游800米处, 是我国自行设计、施工、安装的第一座以防洪为主, 兼有发电、灌溉、航运、养殖等综合效益的大型水利工程。它不仅是治理开发汉水的关键工程, 也是“ 南水北调”中线方案的重要枢纽。工程分两期建设, 初期工程1958年开工,1973年建成,现有坝顶高程162米, 正常库容209亿立方米, 淹没面积800平方公里。最终规模坝高175米, 正常库容330亿立方米。枢纽曾被周恩来总理称为我国惟一的一座“ 五利俱全”的水库。即:防洪、发电、灌溉、航运、养殖。丹江口水利工程已在98年特大洪灾中已发挥了巨大作用,是华中电网的主力电站,直接促进了豫西南、鄂西北的经济振兴。但库区建设也给环库经济区六城市资源环境等造成了相应的损失,而六城市又从属不同省份,行政管理体制中不能形成统一的建设开发战略,为库区经济发展、资源保护、生态建设等带来了相应制约,需要从国家层面构建战略经济区,促进库区可持续发展,推动南水北调工程的顺利进行。
    3.环库区在中部崛起进程中仍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需要通过构建环库区生态经济区加以解决。一是人口压力大,就业压力和社会保障压力较大,劳动力素质亟待全面提升。二是“三农”问题依然突出,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增大,农业亟待现代化,否则难以可持续发展。三是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社会发展总体水平较低,民生水平较低,工业化水平不高,发展方式依然粗放。四是经济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比重亟待提高,装备制造业产品配套能力和系统集成能力有待提高,原材料工业精深加工度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亟待加强。五是城乡差距较大,二元结构突出,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不强,统筹城乡发展任务繁重,亟待提高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水平。六、地区发展不平衡,山区、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发展相对滞后,扶贫开发任务艰巨。七、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任务较重,防灾减灾能力亟待加强等。八、制度性约束因素多,体制改革尚需深化,开放合作机制有待完善。
    从国家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总体战略角度看,由于地理、交通和历史的等因素,东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区隔明显,目前西部地区仅有成渝经济区、关中—天水经济区,亟需强化中部地区“承东启西”的重要功能。环丹江口库区生态经济区六城市处于中西部交界区,如果构建环丹江口水库经济区,即能实现东西贯通。 

    二、“环丹江口水库生态经济区”的定位、发展战略和目标

    根据国家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总体战略、《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等,综合考量环库区六城市在中西部地区的地位、优劣势及发展目标、资源优化配置、比较优势发挥等要素,“环丹江口库区生态经济区”的战略定位是:立足环库区,以生态经济建设为重点,建设全国重要的绿色粮食生产核心区、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城乡统筹融合生态化发展示范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示范区、辐射中西部地区的物流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示范区,进一步发展和发挥连接多区域的重要交通枢纽作用,成为支撑和带动中部崛起、支持西部大开发的中部地区重要的增长区域和区域经济合作区。
    “环丹江口水库生态经济区”以构建生态环境、生态产业、生态城市、资源节约型社会为特色,以加快“两江一库”(丹江流域、汉江流域、丹江口水库)生态建设和发展为主线,兼顾改善民生和经济发展,以加速农业现代化、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四个基地、一个枢纽”(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基地、物流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建设、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加快老工业基地改造和资源型城市转型、完善基础设施为重点,加大环境污染防治力度,加快河湖整治,提高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发挥比较优势,转变发展方式,打造中西部地区具有高效生态经济特色的重要增长区域,在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和中西部经济合作中发挥更大作用。
    “环丹江口水库生态经济区”从产业导向看,将继续大力发展八大支柱产业:一是物流商贸产业;二是能源原材料业;三是现代装备制造业;四是现代农业;五是生物医药及食品加工业;六是房地产业;七是纺织服装工业;八是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培育发展六大战略产业:一是金融产业;二是文化产业;三是旅游会展产业;四是环保产业;五是信息产业,包括信息服务与电子信息产品制造等;六是生物医药产业。
    “环丹江口水库生态经济区”的发展路线和模式是:以襄阳市为中心,以“襄阳、南阳、十堰、商洛、安康、汉中”城市群为依托,沿“两江”(丹江、汉江)和高速路网推进,构建一个中西部结合点上的经济区域。
    “环丹江口水库生态经济区”发展的近期和远期目标:第一步,基本形成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高效生态经济发展新模式;第二步,建成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生活富裕、可持续发展的国家级高效生态经济区。

    三、环丹江口水库经济区发展优势

    1.深厚的文化底蕴。环丹江口水库区是中华古文化的重要发祥地, 在我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她是上古文化、楚汉文化、道教佛教文化、移民文化、内河槽运文化等积淀最为丰厚、最有影响力、最有研究价值的地区之一。远在五六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 这里就有人类劳动生息。环丹江口水库区, 从旧石器时代开始到新石器时代甚至到后来的阶级社会, 是我国古代文明交汇的中心区域, 体现了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统一体的交融过程。史前的五帝时期, 环库区留下了不少文化遗迹。库区发现了目前国内最大最早的春秋楚公族墓群, 出土了令尹子庚等大型墓葬数十座, 文物上万件, 规模之大、器物之精为国内所罕见, 对研究楚国文化、历史、音乐、艺术、冶金、铸造等, 具有重要价值。道教名山武当、禅宗祖庭香严寺、诸葛亮隐居地古隆中均位于该经济区。同时,楚文化、汉水文化、三国文化、宗教文化、农耕文化、古城文化等都汇聚于此,发源于该地区,现存的文物和文化资源具有独特的开发利用优势。
    2.优越的旅游业发展资源。环库区湖光山色, 景色优美, 共有大小自然景点百余处, 宛如一条长达数百里的自然山水画廊。特别是丹江库区, 有比较典型的丹霞地貌,是我国丹霞地貌的最早发现和命名地;既有造型奇特的“站鱼崖”、“围城”等,又有险峻的“丹江三峡”太白、雁口、云岭, 还有天然石佛、石塔等自然景观, 令人叹为观止。汉江水域山峦重叠, 山势雄伟,两岸林木丛郁, 也是绝佳的旅游去处。由于万亩水库水面对气候的调节, 以及北部高山对北方冷空气人侵的有效阻挡, 形成了环库区独特的气候,夏季比外围敞阳陆地气温低,冬天高。加之水库长年不冻, 适宜开展全方位、全天候的旅游观光活动, 尤其是冬季避寒、夏季避暑的理想度假旅游疗养胜地。环库区处于豫鄂陕三省结合部及我国南北分界地带, 便于接纳南北方的游客, 易发挥不同省份的地缘和人缘优势, 利于吸引中原河南、西北陕西、江南湖北的旅客流, 使三大旅游市场在此对接融聚。更为重要的是, 环库区散布着以沿汉江的十堰、襄阳为代表的“汉江明星工业连环城”, 以及河南省的南阳、陕西省的商洛、汉中等新兴大中小城市,其人口总数近2000万。六城市相距不远, 交通便捷, 只要努力开发, 可就近形成稳定可观的旅客群。若利用省际优势, 外联郑州、武汉、西安等旅游大市场, 前景更为可观。此外, 该区还具有陆、水、空复合的交通优势,铁路有汉丹、襄渝、焦枝、宁西等;水路上达汉中, 下连长江;航空有襄阳机场、南阳机场;高速公路有福银高速、二广高速等贯穿全镜。便捷的交通, 可为旅客提供十分方便的交通服务。这种水、陆、空立体交通组合, 为发展区域旅游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丰富矿产资源。环库区矿产资源丰富,矿产类型涵盖了与工农业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金属、非金属、能源、水汽四个大类。包括:贵金属矿金、银、铂、钯、铀等;有色金属矿铜、铅、锌、钼、镍、钴、汞、锑等;黑色金属矿铁、钛、钒、铬、锰等;稀有稀土金属矿有铌、锆及轻稀土元素等;能源燃料矿产有煤、石煤矿等;冶金辅助原料矿有白云石、石灰石、石英岩、铝土矿等;化工原料矿有硫、磷、重晶石、含钾岩石;建材矿产、宝玉石及其它非金属矿包括板石、石棉、粘土、石灰岩、大理石、绿松石等。如:十堰市竹山县银洞沟的湖北银矿是全省黄金和白银的主要产地之一,是全国八大金银矿之一;郧县石棉矿是湖北省唯一的一家兰石棉矿,储量大、质量高,是我国乃至世界稀有矿产;襄阳市金红石、石榴子石的探明储量居全国首位;商洛市铁矿储量3.02亿吨,占陕西省的46%;南阳市天然碱、红柱石储量为亚洲之冠,蓝晶石、金红石居全国第一。
    4.坚实的经济发展基石。
    一是农产品生产基地。环库区六市农业资源十分丰富,农业经济比较发达,拥有耕地面积4000余万亩。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麦、红薯等;油料作物有油菜、芝麻、花生、大豆、蓖麻等;豆杂粮作物有马铃薯、绿豆、红小豆、蚕豆、豌豆、高粱、栗谷、大麦、荞麦、山药等;棉麻作物有棉花、苎麻等;主要蔬菜作物有大白菜、萝卜、黄瓜、辣椒、番茄、包菜、花菜、芹菜、茄子、南瓜、冬瓜等。其中,襄阳市既是全国20个优良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十大夏粮高产区之一和三大芝麻产区之一、又是全国“一优两高”农业示范区、全国商品肉牛生产基地、湖北省重要农产品加工基地和湖北省猪禽蛋的集中产区;粮、棉、油、制种等单产居全国前列。南阳市是全国19个粮食总产量超百亿斤的地市之一。
    二是汽车产业发展优势明显。环库区已形成了以十堰、襄阳为首的汽车产业发展集群。十堰因车而建、因车而兴,是驰名中外"东风车"的故乡,是全国闻名的"汽车城",是"中国第一、世界前三"的商用车生产基地。东风公司十堰基地现有各类专业厂28家,固定资产300多亿元,职工8万多人,年产东风系列商用车20多万辆。全市与东风公司配套的汽车及零部件企业达200多家,从业人员17万人,汽车工业占全市工业经济的80%,是全国汽车产业化程度最高、产业集群优势最为明显的地区之一。襄阳位于湖北汽车走廊中心,建有亚洲最大、功能最完备的东风汽车公司试验场试车场,是东风公司轻型商用车、中高档乘用车等整车和关键零部件总成的主要生产基地。全市从事整车和零部件研发、试验和制造企业300多家,2009年汽车工业产值703.8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6.5%,形成以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风神襄阳汽车有限公司、东风康明斯公司、东风德纳车桥公司、东风仪表系统公司、东风电气有限公司和神龙公司襄阳工厂为主体的企业集群;法国标致—雪铁龙公司、美国康明斯公司、台湾裕隆汽车公司、日产公司、日本康奈可公司、美国德纳公司和德国西门子公司等多家国际知名跨国公司先后在襄大规模投资,形成了整车和零部件研发、试验、制造、物流、贸易和文化为特征的汽车产业链。襄阳正在建设和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的汽车城。
    三是名特产丰富。环库区因独特的地理和生态环境,名特产品较为丰富。特色作物有黄姜、魔芋、茶叶、柑橘、烟叶、绞股蓝等;食用菌类有黑木耳、香菇、平菇、金针菇等;主要中草药植物有柴胡、草决明、桔梗、川乌、留兰香、天麻、党参、白术、板蓝根、玄参、独活等。此外,还盛产竹笋、香椿、蕨菜等山珍系列产品。而六城中的商洛市素有“南北植物荟萃、南北生物物种库”之美誉。尤其是核桃、板栗、柿子产量居陕西省之首,核桃出口量占全国六分之一。商洛又是全国有名的“天然药库”。中草药种类1119种,列入国家“中草药资源调查表”的达 286种。
    四是纺织工业发达。襄阳素有“纺织城”之称。纺织资源丰富,纺织工业历史悠久,是中国37个重点纺织工业城之一和湖北省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基地、粘胶化纤生产基地、印染加工生产基地、服装面料生产基地。全市拥有纺织企业400多家。纺织工业产值,化纤、棉纱、坯布、印染布产量和纺织品出口长期居湖北省第一、全国第七。纺织工业产品畅销美国、欧洲、东南亚、非洲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襄阳纺织、服装业正在向先进化技术、系列化加工、集团化经营、国际化销售方向发展。纺织业也是南阳的支柱产业之一,目前资产规模139.8亿元,从业人员5.4万元,占南阳规模以上工业的18.6%。
    五是三线军工企业众多。重视国防军工,特别是航天航空、装备制造、军工电子和光机电一体化等高科技军工发展, 将成为“十二五”时期国家国防实力建设的重点,襄阳、汉中均是内陆地区装备制造业和军工城市,其中襄阳还是全国3个军转民试点城市之一,三线军工企业门类之全、数量之多,居湖北省首位。襄阳、汉中三线军工企业的发展将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六是中西部物流结点。环库区处于三省交界,中西部交界区,共同构建了铁路、公路、航空和管道兼具的综合性交通通讯枢纽,拥有较为完善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和四位一体的立体化运输网络体系,为连接中部地区“货畅其流、通达天下”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综上撰述,我们建议设立国家级“环丹江口水库生态经济区”,并将其纳入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以促进我国区域经济规划的进一步完善,推进该地区的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2011-3-14
( 责编/宋文芳)
 以下单位共贺2012全国两会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