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2024-03

铸就强国基石 高质量发展绘蓝图

文/本刊记者 马思遥

2024年03月23日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回首75年的风雨兼程,我国解决了全国十几亿人民的温饱问题,赢得了脱贫攻坚战的胜利,经济稳步提升,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国际国内综合形势不断变化,中国包括制造业在内的各行各业转入高质量发展的赛道。“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走向伟大强盛的必经之路。

“高质量发展”在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共被提及25次,成为全国两会的高频关键热词,引起了全国代表、委员们的热烈关注和广泛讨论。在一句句铿锵有力的汇报中,一声声发人深省的讨论里,“高质量发展”俨然是中国高速腾飞的蓝图绘笔,画出了一条通往伟大富强的强国之路。


屏幕截图 2024-04-23 142928.png

科技创新高质量

科技创新与高质量发展密切相关,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能。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落后只能挨打,只有科技创新才能从容应对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风险与挑战,只有科技创新才能让中国在复杂的世界局势中突出重围,也只有科技创新才能实现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在回顾2023年政府工作时,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科技创新实现新的突破。国家实验室体系建设有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成果丰硕,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第四代核电机组等高端装备研制取得长足进展,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等前沿领域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28.6%,创新驱动发展能力持续提升。

近年来,围绕科技创新,我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其中,政府工作报告中重点点名了C919大飞机、重型燃气轮机、第四代核电机组等内容,代表了各自领域我国科技创新、自主研发的最新、最重大成果。

2023年2月,我国自主研制的300兆瓦级F级重型燃气轮机首台样机在上海临港总装下线,实现了工程研制的重要里程碑目标,标志着我国大功率重型燃气轮机,首次走完基于正向设计的制造全过程,全面进入整机试验与验证的最终阶段,对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和绿色发展,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具有重要意义;5月,C919大飞机完成了首次商业飞行,作为“大国重器”C919助力中国人实现了“大飞机梦”,是中国航空工业取得的重大突破,也是中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重大的时代成果;12月,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华能山东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在完成有关调试试验的基础上,顺利完成168小时持续运行考核,开始商业运行,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现模块式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商业运行的国家,也意味着清华核能科学家持续数十年知难而进、众志成城牵头研发的以固有安全为主要特征的先进核能技术,实现了从跟跑、并跑到领跑世界的跨越,并在第四代先进核能领域继续扩大领先。

除此之外,2023年,我国科技工作者翻越了一座又一座的科研高峰,在以“人造太阳”、长征运载火箭、中国空间站、国产首艘大型邮轮、中国天眼为代表的“大国重器”的加持下,中国在科技创新的发展之路上,一路狂奔。

在今年全国两会部长通道上,科学技术部部长阴和俊介绍说,2023年全国研发经费投入超过3.3万亿元,比上一年增长8.1%,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64%;2023年签订技术合同95万项,成交额达到6.1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8.6%;授权发明专利达到92.1万件,比上年增长15.3%。

科技创新,已经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是破解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必然选择,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社会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抓手。


屏幕截图 2024-04-23 143116.png


绿色发展高质量

2024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时间的指针回拨,2024年1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除了“高质量发展”之外,“新质生产力”也是被提及最多的关键词。新质生产力是对高质量发展的推动和支撑,发展新质生产力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点着力点,也是推动生产力迭代升级、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有助于促进国民经济实现良性循环,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绿色发展既是新质生产力的底色,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目前,我国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然而快步发展也遗留下诸多环境问题,影响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其中生态环境是突出的短板。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生态兴则文明兴、人民幸。从人与自然的关系来看,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不可替代的必然条件。从未来的角度出发,绿色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提升和发展生产力的条件与目标之一。

2023年,我国在绿色发展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作出了诸多努力,在这一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召开,我国迎来首个全国生态日,黄河保护法正式施行,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市场正式重启,全面实施国六排放标准6b阶段,在第二十八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全方位展示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强化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务实行动和显著成效,绿色低碳发展步伐不断加快。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初步核算,2023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57.2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5.7%。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为55.3%,比上年下降0.7个百分点;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为26.4%,上升0.4个百分点。重点耗能工业企业单位电石综合能耗下降0.8%,单位电解铝综合能耗下降0.1%,每千瓦时火力发电标准煤耗下降0.2%。

扣除原料用能和非化石能源消费量后,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0.5%。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碳排放配额成交量2.12亿吨,成交额144.4亿元。

到2023年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占比超过总装机容量的一半,历史性地超过了火电。同时,绿色低碳产品产量也在快速增长。2023年,新能源汽车产量比上年增长30.3%,产销量都是世界第一;电动载人汽车出口量增长67.1%。

绿色发展已经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和标准,也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必由之路。


产业升级高质量

产业转型升级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通路。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正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是在那一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首次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

近年来,世界格局风云突变、波谲云诡,全球范围内,不确定风险和动荡因素日益增加。在如此局势中,升级产业链才能掌握主动,适应变化,降低风险。鉴于此,大力推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转型,势在必行。

2024年3月5日,同样是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突出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个重点,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我国以产业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指引和遵循。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实施重大科技项目,全面部署推进新型工业化,出台稳定工业经济运行、支持先进制造业举措,提高重点行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推动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工业企业利润由降转升;数字经济加快发展,5G用户普及率超过50%。

事实上,产业升级,我们一直在路上,且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2023年中国经济年报显示,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了9.9%和11.4%。全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达到33278.2亿元,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64%,相较于2022年提高了0.08个百分点。

全国研发人员总量超600万人,国内发明专利有效量为401.5万件,成为世界上首个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数量突破400万件的国家。中国国家创新指数综合排名进一步提升,成为唯一进入前15位的发展中国家,拥有的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数量首次跃居世界第一;拥有高新技术企业近40万家,科技独角兽企业数量位居世界第二。

值得一提的是,在产业升级的过程中,芯片、5G通信、量子计算等前沿产业领域取得了重大的技术突破,其中最引人瞩目的莫过于华为麒麟9000S芯片。

华为麒麟9000S芯片的制程达到了7纳米工艺,其性能无限接近国外先进的5纳米工艺产品。除了科技含量和产业意义之外,华为麒麟9000S也是在美国对中国半导体行业不断升级制裁的大背景下诞生的,是中国科技力量应对世界格局变化和不稳定因素的一项重大突破。

此外,在通信领域,5G定制化技术、5G轻量化技术全部实现了商业化部署,工业级5G芯片、模组、网关实现突破,累计发布3项国际标准和90项国家标准。

高质量发展是能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只有在高质量发展的条件和目标下,我们才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才能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才能推动实现现代化建设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