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品牌网

两会专刊·大国之基丨上海创智农园:让社区焕发绿色活力

文/本刊记者 王雯慧

2023年03月31日

上海创智农园

在上海城市的中心地带,居民有了属于自己的农园,并且完全由居民、志愿者共同营造和管理。居民可以带孩子们在这里参加实践活动,亲近自然、感受泥土的芬芳和鸟鸣虫叫……这里是位于上海市杨浦区的创智农园。

创智农园原本是夹在政立路580弄小区和江湾翰林小区之间的一块空地,马路隔开来的两个小区房价悬殊,居民之间并不往来。2016年,在当地政府支持、企业投资的情况下,由上海四叶草堂青少年自然体验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四叶草堂”)团队开始进行改造,该团队是由同济大学教授刘悦来和校友范浩阳、魏闽联合发起的社会组织。

“共建文明美好家园是每个居民的心愿,打造一个公众空间容易,但是老百姓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这是刘悦来在成立四叶草堂团队之初就思索的问题,他的答案是“氛围”。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创智农园已经成为社区花园样板,人与自然和谐互动以及邻里共治的模范,并逐渐辐射到全国各地。

绿色箱房 让闲置空地焕新颜

置身于创智农园,随时能感受到这里散发着自然的生机以及“无边界感”。

在创智农园的中心区域,由集装箱组成的小房子里配备齐全,有餐饮吧台、休闲桌椅、投影设备、墙壁装饰着干花、种子标本和些许绿植,这里兼具科普教室、厨房、仓库和会议室等功能。恰逢“雨水”节气,工作室中正在进行一堂生动的科普课。房子北侧是当地居民认养的菜园,种植着上海本地常见的蔬菜:豌豆苗、上海青、雪里蕻……房子南侧,以粗粝的石子路为轴线,孩子们自行搭建的游戏场里有滑梯、秋千、攀爬架等施设。再往前走有一个迷你生态水池,水池里的蟾蜍引来小朋友们围观。

2015年上海市出台《上海市城市更新实施办法》,提出“城市有机更新”的概念,“以人为本的空间重构和社区激活”,转变以往政府、资本主导的大尺度空间生产的方式,为人性尺度的空间营造让位。2016年,四叶草堂团队将位于杨浦区的这块空地进行整体设计、改造再利用建成创智农园,这个开放街区中的社区花园,打破消费与生产、专业者与普通人、成年人与孩子和老人之间的边界感。

人人参与 打造社区绿色俱乐部

目前,创智农园拥有1000多名社区志愿者,每周开展不同类型的社群活动,建立了互助共治委员会、共建社、志愿者花园俱乐部、农园读书会等多个社区自治团体。创智农园是社区共建的实验基地,也是社会治理和社会创新的实验基地。以社区花园的形式进行公共空间的营造,不仅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也建立起人与人、家与家之间的紧密联结。

创智农园的“样板园”功能不仅体现在空间上,还体现在所有非空间的层面,包括管理类的各项制度和公约、科普类的知识与可视化传达、活动类的组织和工具包,同时也吸引更多热爱自然的年轻人参与到公益活动中。

创智农园共建社社长谢艾,此前在国外生活多年,回到上海以后她以志愿者的身份加入创智农园。“一年二十四个节气我们都会在这里做活动,通过节气活动让小朋友参与自然体验、农耕体验、同时拓展他们的科学思维,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谢艾说道。

让中草药科普 赋能社区花园网络

目前,四叶草堂团队在上海已经做了260个社区花园,其中面积最大的达到3000平方米,最小的只有五六十平方米。这些社区花园分布在上海市的12个区、40多个街道。此外,四叶草堂团队还会定期开展培训和公益活动,通过多种方式与居民产生链接,直接辐射出各类迷你花园高达1300多个。

如何将和谐共治、邻里共生的理念传递下去,让社区花园网格持续焕发生机和活力?刘悦来说,接下来四叶草堂团队将通过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社区健康驿站发展基金“暖暖社区”项目赋能创智农园,打造创智农园2.0版本。“百草园”项目将通过中草药科普,提高居民对中医药的认识;通过种植实践,将低碳环保理念融入其中,形成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接下来,我们会通过百草园、食育坊等活动调整创智农园的种植品种。通过实践让居民去发现自然之美,传递中医药文化,做中医药科普。”刘悦来说。


本文原载于2023《大国之基 社区共智》全国两会专刊

责编/柯欣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