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2025-07

人工智能技术在中职物理实验教学中的 应用探讨

文/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兴安师范学校 赵勇军

2025年07月29日

摘  要:聚焦人工智能技术在中职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深入剖析生成式人工智能引发的教学方式变革,涵盖学习主动性提升、学习方式多样化及学习的个性化发展。提出从学生学习、教学设计和教师角色转变三方面构建应用导则,并阐述借助虚拟实验、智能辅导系统及人工智能数据分析的应用策略,结合实例验证其有效性,在为中职物理实验教学引入人工智能技术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推动教学质量提升与学生能力培养。

关键词:人工智能技术;中职物理;实验教学


一、引言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人工智能技术已逐渐渗透到教育的各个领域。中职物理实验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的重要环节,正面临着传统教学模式的诸多挑战。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智能化的教学工具和资源,可以丰富实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二、人工智能技术对中职物理实验

教学方式的变革


(一)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

在传统中职物理实验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状态。预习时,对实验内容理解浅显,实验过程也多是机械执行教师指令,缺乏主动探索精神。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融入打破了这一局面。在预习阶段,它能为学生提供丰富且具引导性的资料,以生动的动画展示实验原理,用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在实验中,该技术实时监测学生操作,发现错误立即提示并给予正确指导,使学生能及时纠正错误。这一系列功能促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思考、积极探索,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从单一学习到多样化学习

传统中职物理实验教学的资源与学习方式较为单一,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有限,难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出现丰富了教学资源与学习渠道,它整合网络信息,提供实验视频、电子教材、科普文章等多种资料。同时,还能为同一实验设计多种方案,涵盖传统方法与创新思路。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不同方案进行实验,拓宽实验思路。这种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有效提升了物理实验教学的效果。

(三)从标准学习到个性化学习

中职学生在物理实验学习方面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传统标准学习模式难以兼顾每个学生的需求。生成式人工智能借助对学生学习数据的分析,为学生量身定制学习路径。针对基础薄弱的学生,安排从基础操作到简单探究的学习进程;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则提供更具挑战性的拓展任务。在学习评价上,生成式人工智能综合考量学生多方面的表现,生成个性化评价报告,明确指出学生的优势与不足,并给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和学习资源推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人工智能技术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

应用导则


(一)学生学习层面,淡化对识记知识关注,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

生成式人工智能为学生提供知识获取工具,减少对浅层知识记忆的依赖。通过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互动,学生可以快速获取丰富的信息和知识,无需花费大量时间记忆琐碎的细节。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应利用这项技术,将学习重点放在深入理解物理概念和培养实验探究能力上。学生可快速掌握实验基础知识,专注于实验设计、操作和分析。通过参与探究性学习和小组合作,学生能深入理解实验现象背后的物理原理,提出并解决问题。这不仅有助于扎实掌握物理知识,还能培养创新思维、团队协作和科学探究精神,提升综合素养,为未来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二)教学设计层面,依托真实情境,开展思维型教学

教师应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进行思维型教学,创设真实情境,如模拟自然现象和工程场景,将物理实验融入教学。通过情境驱动,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应提出启发性问题,鼓励学生思考和探索,培养逻辑、批判和创新思维。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全面评估学生表现和能力,确保提升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教师角色层面,转变角色,争做复合教育者

教师需精通并运用技术,整合进教学活动,设计创新教学策略,提供个性化学习指导。同时,教师应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引导分析评估人工智能信息,避免技术依赖。组织讨论探究活动,关注学生情感价值观塑造,满足人工智能时代教育新需求。


四、人工智能技术在中职物理实验教学中的

应用策略


(一)利用虚拟实验技术,突破实验条件限制

虚拟实验技术是人工智能技术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重要应用之一。它借助先进的计算机模拟和图形渲染技术,为学生创造了一个高度逼真的虚拟实验环境。通过虚拟实验,学生可以在计算机上模拟真实的物理实验过程,包括搭建实验装置、调整实验参数、观察实验现象以及分析实验数据等。学校可以引入虚拟实验软件,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物理实验。在进行电学实验时,学生可以通过虚拟实验软件搭建电路,进行电流、电压的测量和分析,无需担心实验设备的损坏和实验安全问题。虚拟实验还可以模拟一些在现实中难以实现的实验,如微观物理实验、天体物理实验等,拓宽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如,在“电磁感应现象”教学中,教师利用3D动画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闭合电路中的电磁学概念。通过动画,抽象的磁场强度B、回路面积S和夹角θ变得直观易懂。学生能清晰地看到磁场线分布、回路面积变化和夹角变化,直观理解磁通量变化规律。这种教学方法降低了磁通量概念的难度,突破了教学难点,加深了学生对电磁感应的理解。

(二)借助智能辅导系统,提供个性化学习支持

智能辅导系统能够依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和需求,提供定制化的学习支持。它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分析学生的学习进度、知识掌握程度和学习习惯,生成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练习方案。智能辅导系统还具备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互动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助力学生实现高效学习和全面发展。教师可借助智能辅导系统布置实验任务,学生在执行这些任务时,系统能够实时追踪学习进度和状况,迅速识别问题并给予援助。此外,智能辅导系统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向教师提供针对性的教学建议,协助教师优化教学方法,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以“智学网”在中职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为例,在“探究牛顿第二定律”实验前,系统通过课前小测验评估学生知识掌握程度。若学生对牛顿第二定律理解不足,系统推送知识点讲解视频和练习题,帮助巩固基础。实验中,系统监测操作,若学生操作不当,系统提示纠正。实验后,系统分析实验报告,指出问题并提供建议,满足不同学习需求,提升学习效果。

(三)运用人工智能数据分析,优化教学评价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数据进行分析,为教学评价提供客观、准确的数据支持。通过收集和处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数据,例如作业完成情况、考试成绩、课堂参与度、学习时间分配以及在线学习行为等,人工智能可以精准地识别出学生的学习优势和薄弱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分析学生的实验操作数据、实验报告数据等,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并进行反馈。人工智能还可以对教学过程进行分析,评估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参考。通过运用人工智能数据分析,实现教学评价的科学化、精准化,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如,“雨课堂”教学平台记录了学生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实验中的预习、提问、回答准确率、操作规范性、完成时间和实验报告质量等数据。教师利用数据分析功能清晰掌握学生学习状况,针对操作错误多的学生加强教学。平台还提供班级学习报告,帮助教师识别教学弱点,调整策略,实现精准教学。


五、结语


人工智能技术为中职物理实验教学带来创新与变革,在教学方式、应用导则和策略上成果显著,提升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素养。但应用中面临教师技术掌握、数据安全和学生依赖等挑战。未来,学校、教师和教育部门应携手应对,加强教师培训,保障数据安全,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技术,以发挥其最大优势,推动中职物理实验教学发展,培育更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潘崇佩,廖康启,孔勇发.生成式人工智能背景下的近代物理实验教学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24,43(12):117-122.

[2]轩书科.人工智能在计算机物理模拟中的应用探索[J].张江科技评论,2024,(05):173-175.

[3]王柳敏,杨国清.人工智能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名师在线,2023,(09):27-29.

[4]曹宝龙.运用人工智能改进和创新物理教学的实践[J].物理教学探讨,2025,43(04):1-4+13.

[5]曾宝枝.基于人工智能培养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J].中学理科园地,2024,20(04):5-6.

[6]王柳敏,杨国清.人工智能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名师在线,2023,(09):27-29.

责编 / 马铭阳